More 科技動態 News
-
無聲唇語辨識 「媽呢媽呢空」解碼 (紀曉風)
負責研發系統的浸大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張曉明表示,唇語密碼技術是他們的研究團隊首創,電腦系統可讀取和驗證嘴唇動作,以識別身份,準確率達九成。他指唇碼應用廣泛,可包括電子交易驗證、手機鎖、出入境過關等。
- Posted March 7, 2017
- 0
-
創業家如何煉成(鄧淑明博士)
另一位小創業家是來自美國的Sasha,他去年創立了一個平台,撮合如國泰航空、微軟等企業和本地的網絡好手,為年輕人提供實現夢想的指導、資金或工作機會,而他只是個16歲的中學生!
- Posted March 7, 2017
- 0
-
Uber頻爆醜聞 員工現跳槽潮
獵頭公司SCGC Executive Search總裁尚帕涅向《金時》透露,過去數周,有意跳槽的Uber員工增加5%至10%。兩名前員工近日爆料說,Uber歧視女性及自己曾遭性騷擾後,跳槽熱在上周更達到頂峰。
- Posted March 7, 2017
- 0
-
雷軍料人工智能滲透快
小米正不斷開設零售店舖,雷軍預期,實體零售業有可能達到與電子商務一樣的效率和成本。去年開設51間「小米之家」,手機銷售跑贏大市,每間店舖的營運效率相當於同行的20倍至50倍。
- Posted March 7, 2017
- 0
-
上海4年內可挑戰矽谷
43%的受訪者認為,在今後4年全球的技術創新中心有可能或者很可能會從美國矽谷轉移到另一個城市,而26%受訪者指上海最有機會挑戰矽谷地位【表】,其次為美國紐約、日本東京、中國北京及英國倫敦。
- Posted March 7, 2017
- 0
-
iBanker賣樓發旅行夢 3人創辦KLOOK 獲2.3億融資
「人生只活一次,我想開設一盤生意,不想後悔。」29歲的Eric在毛里裘斯長大,父母為港人,說話談吐不卑不亢。3年前賣掉半山荷李活道的物業,辭去摩根士丹利銀行分析師一職,與兩名友人開設KLOOK。
- Posted March 7, 2017
- 0
-
政協副主席批網審偏嚴 報道其後刪除
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指出,當前在中國境內訪問(瀏覽)境外網站有愈來愈慢之勢,很多內地專家學者和研究生為科研需要都要購買「翻牆」軟件。
- Posted March 6, 2017
- 0
-
Uber密招避「放蛇」
《紐約時報》報道,Uber 2014年開始採用名為「灰球」(Greyball)的程式辨認懷疑是執法人員的用家,每當他們透過Uber召車,程式就會出現一些無中生有的「鬼車」,或顯示附近沒有空車,避免司機自投羅網。
- Posted March 6, 2017
- 0
-
Snap獲年輕股民垂青
美國網上證券平台Robinhood表示, Snap上周四掛牌當天,平台交投量大增五成,其中43%客戶買入Snap股票,平均年齡只有26歲,剛好與Snap創辦人之一施皮格爾(Evan Spiegel)同齡。
- Posted March 6, 2017
- 0
最新文章
-
CyberArk|四招監控智能代理
不少企業採用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s),透過自動化工作流程提升效率。不過,AI代理亦帶來前所未有的風險,包括代理「幻覺」、濫用行為,以及遭惡意人士利用等。
- November 13, 2025
- 0
-
AI電視|三星電視引入AI對話
南韓三星(Samsung)計劃在2025年推出的全線產品,包括Neo QLED、Micro RGB、OLED、QLED升級電視、智能顯示器及Movingstyle系列,逐步引入全新的對話式人工智能(AI)技術。
- November 13, 2025
- 0
-
Gemini私有雲|AI運算保私隱
谷歌(Google)周二(11日)推出雲端私有人工智能(AI)運算平台,讓設備透過加密鏈路直接連接到受保護空間,在一個無縫銜接的谷歌技術堆疊上,運行谷歌最大、功能最強大的Gemini模型。
- November 13, 2025
- 0
-
Meta楊立昆擬創業|質疑LLM技術 研世界模型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Meta首席人工智能(AI)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計劃離職,改為自行創辦初創。
- November 13, 2025
- 0
-
新圖靈測驗|電腦揪出AI對話
瑞士蘇黎世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美國杜克大學與紐約大學的跨學科聯合研究團隊,日前提出一套新的「電腦版圖靈測試」,旨在判斷人工智能(AI)模型說出的話像不像人。
- November 13, 2025
- 0
-
光纖量子通訊|完成網安測試 採用理大新晶片 應付大算力攻擊
量子科技已在量子電腦、量子衞星與精密測量等領域釋放巨大價值,全球各地亦積極發展量子加密技術,以應付量子時代的網絡安全風險。
- November 13, 2025
- 0
-
電池技術突破|助光能商業化
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能源轉換技術講座教授,鍾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李剛、助理教授楊光等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鈣鈦礦/晶矽疊層」電池領域取得突破進展。
- November 12,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