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兩大自駕方案再掀優劣之爭(方保僑)

By on August 4, 2025

本文作者方保僑為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近期,全球電動車生產商及車迷紛紛關注字節跳動旗下一間汽車內容平台「懂車帝」舉辦的一場自駕實地測試。其中,美國電動車廠商特斯拉(Tesla)憑藉其全新Tesla Vision純視覺方案,於高速公路輔助駕駛多項測試中,接連擊敗內地多間知名車廠,贏得極高分數。這次測試結果不僅突顯出Tesla Vision與其自動駕駛(Full Self-Driving, FSD)系統的優異,再掀起業界關於「純視覺方案」與「光學雷達(LiDAR)與攝影鏡頭的混合方案」優劣之爭。

美國電動車廠商特斯拉憑藉其全新Tesla Vision純視覺方案,於高速公路輔助駕駛多項測試中,接連擊敗內地多間知名車廠。(法新社資料圖片)

特斯拉選擇只依靠攝影鏡頭,捨棄成本較高的LiDAR感應器,因為其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堅持,人類僅憑肉眼駕駛,AI亦可憑機械視覺作出同樣甚至超越人類的判斷。同時,特斯拉利用數百萬輛汽車、數億公里的龐大行車數據,令其AI系統得以持續自我進化。這不僅加速了其FSD的研發,更令其系統在高速、複雜的道路環境下,也展現出難以匹敵的應變和安全水準。中國此次測試中,無論是車道保持、緊急加速避讓甚至突發障礙物情景,特斯拉多次擊敗採用LiDAR混合方案的國產競爭對手,被業界甚至中國官方媒體評為「純視覺方案安全性最高」。

儘管如此,坊間對特斯拉純視覺方案仍持爭議態度。LiDAR的優勢在於,在極端天氣或光線不足的環境下,可以更準確描繪環境三維結構,有效減低誤判風險。許多中國新興電動車製造商及美國Waymo、以色列Mobileye等國際大廠仍堅持將攝影機及LiDAR混合應用,以求進一步提升行車安全。然而,LiDAR昂貴的價格限制了車輛大規模量產和推廣,硬件與數據規模也難以與特斯拉的百萬級別車隊相比。

全球自動駕駛發展極速,形勢亦逐漸清晰:一方面,Waymo於美國多個城市開展無人駕駛的士業務,每周完成逾15萬次載客任務,證明技術實力和社會接受度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特斯拉力推FSD V13進入中國,並將於上海展開規模測試,同時以一套統一軟件,推動全球百萬車主協同進化。據悉,特斯拉近期已獲中國監管機關初步批准,有望於2025年啟動Robotaxi商業試驗。

Waymo於美國多個城市開展無人駕駛的士業務,每周完成逾15萬次載客任務,證明技術實力和社會接受度皆大幅提升。(網上圖片)

世界各地自駕熱潮正熾。歐洲、日本、美國、中國等地區,Level 3及Level 4的高速公路及城市自駕功能,有望未來兩三年內加速普及。然而,完全無人監管、適用所有路況的Level 5自駕,距離真正大規模落地尚需時日,現時主流方案仍以「人類監督+高級自動駕駛」為主。

特斯拉依靠純視覺方案及龐大數據,暫時在部分自駕應用場景展示了極高競爭力。業界並未達至共識,混合感應器方案依然具有市場與技術上的支持。究竟未來哪種方案將主導全球市場,仍待時間考驗。在中美科技角力的棋局中,思路、數據規模、風險管理、用戶體驗,缺一不可。但最終贏家,必定是在保障道路使用者安全的同時,兼顧高科技運用的企業。

更多方保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