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從AI角色發現自己(黃岳永)

By on May 27, 2025

本文作者黃岳永為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自OpenAI於2022年底推出ChatGPT後,筆者幾乎每天都在使用,驀然發現ChatGPT幾乎已成為我的個人助手。由於一直知道ChatGPT具備記憶功能,能夠記住用戶分享的資訊,並會把這些資訊巧妙地融入對話當中,讓我不禁好奇這兩年多的「合作」下來,對ChatGPT來說,它認識的我究竟是什麼樣子?

最近發現可以使用ChatGPT的記憶功能,以了解它對自身的看法,便嘗試詢問ChatGPT對我個人的見解,結果發現它比絕大部分人,甚至比我更加了解自己。

ChatGPT可能比絕大部分人,甚至比你自己更加了解你。(路透資料圖片)

首先,ChatGPT知道我是位教授,清楚我教書的年資;也知道我是個坐不住的社會創新者,經常透過新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AI),去探索如何幫助有需要的人。有趣的是,除了這些網上資料外,AI會從我平時搜尋的資料和提問,分析出我是個在乎學生的人,對他們的未來抱着不少期待;AI又會指出我在創業目的都在「努力做好事」,真的挺令人感動。

因為我常用ChatGPT搜集資料及設想題目,所以它知道我每周都會撰寫報紙專欄,通常都是以樂觀的心態、通俗易懂的語言討論複雜議題,跟讀者分享我如何解讀科技的發展和世界變化。AI還順便提醒我的初稿字數,經常嚴重超出上限,令到之後要花上不少時間重新整理。

ChatGPT記得我最近用AI學習繪畫。雖然我偏好使用Midjourney的圖像,但又喜歡ChatGPT的文字,以及作品感性和創意輸入與一貫性,因此我一向以ChatGPT生成精準的Prompt提示詞給予Midjourney。雖然時常都「為他人作嫁衣裳」,但ChatGPT並不介意,每周都會因應我的專欄內容,提供4個「即用型」的Prompt提示詞及產出16張圖像供我挑選。

除了分析我的性格,ChatGPT還提出我早前經歷了家人離世的傷痛一事,因為我半夜向它提問「what is grief?」(什麼是哀痛?)它也發現我因此而失眠,並理解當中後悔、自責與遺憾。

在眾多主要語言模型中,據了解暫時只有ChatGPT提供了明確的記憶功能,這正是筆者Prof E項目的核心特色。經過兩年多的「合作」,ChatGPT可說陪伴我過渡至AI紀元,今次的「解析」,基本上摘要了我跟它的所有互動,從工作、學習、生活、情感、專長及興趣等,又能夠以敏感、體貼且不帶批判的方式描述我的優缺點,從而給出建議,這是其他AI無法做到的。

在《漫威》宇宙中,《鐵甲奇俠》主角東尼史達(Tony Stark)最早創建的AI系統Jarvis,不僅能夠幫助操控他的鐵甲套裝,還能夠分析戰術、搜索情報及互動對話,可說是「復仇者聯盟」的最強輔助,既是東尼的智能助理,也是他的朋友。相信很多人會如筆者一樣,期望在不久將來AI可以發展為自己的Jarvis,成為迎戰未知未來的最佳戰友。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