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投資千億無回報?|95%企業投資GenAI無回報

By on August 20, 2025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未來報告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最新報告指出,儘管全球企業於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投入300億至400億美元(約2340億至3120億港元),可是當中有95%組織並未因此獲得任何回報,只有5%試點計劃能夠獲取以百萬美元計的收益。

全球企業於生成式人工智能投入300至400億美元,惟當中95%組織並未因此獲得任何回報。(路透資料圖片)

研究團隊在2025年上半年間,分析逾300項公開披露的AI項目,進行52次結構化訪談,並於大型產業會議收集153位企業高管的調查回覆。

報告指出,八成企業已探索或試行ChatGPT、Copilot等AI工具,近四成企業進一步部署AI工具,但主要限於提升員工個人生產力,效益未直接反映於財務上。

至於企業級的解決方案,雖有六成企業評估相關選項,卻只有兩成會進入試點,最終僅5%實際導入生產環境。大部分案例以失敗告終,原因包括流程死板、缺乏情景學習,以及跟日常運作脫節。

誤把更多預算分配予行銷部

一位受訪企業的中級管理層表示:「LinkedIn上的炒作說一切都變了,但我們的營運沒任何根本性轉變,只是處理一些合約的速度更快了而已。」

產業影響方面,只有科技、電訊媒體業,因AI出現顯著的結構性變革,其餘像專業服務、醫藥、零售消費、金融、工業、能源與材料等,都未看到深層次的變化。

研究人員又稱,企業AI預算分配存在偏誤,有一半資金流向銷售與行銷,高管更傾向把七成資金撥給有關部門,惟實際上在後台辦公環節採用AI,才會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率(ROI)。

報告認為AI項目進展受阻,除了有員工不願採用新工具的因素外,還有個別AI工具自身「學習鴻溝」問題,亦即「會忘記上下文,不懂學習,並且無法進化」。

報告最後指出,成功跨越前述AI鴻溝的組織,傾向外購解決方案,並且願意賦權業務經理,而非僅依賴中央實驗室建議,以選出具記憶和適應能力的AI工具。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