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築起深偽時代新防線(林國誠)

By on October 17, 2025

本文作者林國誠,為香港電訊個人業務行政總裁,為《信報》撰寫專欄「五次元」。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術的高速普及,讓資訊世界急速邁入一個真假難辨的新時代。文字、圖片、音頻和影片的製作門檻被徹底拉低,任何人只需輸入簡單提示,即可生成極具迷惑性的內容。這場變革為創意及知識傳播開啟了大門,同時也讓假新聞與「深偽」(Deepfake)內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散,對社會的資訊安全與公眾信任構成嚴重威脅。

所謂Deepfake,即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對人臉、聲音或整段影像進行高精度合成與替換。如今,一般人也能輕易運用開源工具和雲端模型,生成以假亂真的影片、語音,甚至新聞報道,將對整個社會造成深遠負面影響。

所謂Deepfake,即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對人臉、聲音或整段影像進行高精度合成與替換。(shutterstock圖片)

面對這前所未有的挑戰,先進的AI驗證與深偽偵測工具,已成為社會資訊安全的「新防火牆」。

其中,Google SynthID採用隱形數碼水印技術,能在AI生成的圖片與音訊中嵌入特殊標記,即使內容經裁切、轉檔或壓縮,仍可識別其來源。另一款Deepware Scanner Pro利用深度學習模型,針對影片與聲音微觀分析,捕捉人類肉眼難以察覺的異常,例如嘴形與聲音不同步、畫面合成邊緣閃爍、聲音頻譜不自然等,從而判斷內容是否遭偽造。

生成式AI與偵測技術之間,形成一個不斷演進的循環。新模型可模仿更細微的聲音特徵與影像細節,使得未來Deepfake幾乎能以假亂真,單靠技術自動識別未必足夠。因此,建立「多重驗證」機制變得至關重要,例如使用多種工具交叉檢測,結合人工判斷與來源查核,方能有效降低誤判與疏漏風險。

Deepfake的辨識,未來將不再僅限於「專業人士」的工作,而是成為每個人的基本能力。在AI時代,辨識假內容、理解AI合成技術的原理,將是每個人的「數碼識字能力」。如察覺AI聲音常對不上嘴形;新聞訊息需交叉比對多個來源,這些基礎判斷將成為日常防線的一部分。

Deepfake的辨識,未來將不再僅限於「專業人士」的工作,而是成為每個人的基本能力。(shutterstock圖片)

未來,Deepfake可能滲透各種生活場景,例如虛構名人的廣告、AI合成的假客服詐騙電話、偽造親友的語音訊息等,皆可能成為現實。這意味着,除了依賴技術工具和媒體查核,全民對Deepfake的基本認知,才是真正長久的防線。

更多林國誠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