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AI令人盲目自信?|聲稱更懂AI者 易過分自信

By on November 3, 2025

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心理學上有一種「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指技術最差的人往往嚴重高估自己的能力,真正有天賦的人卻意識不到自身才能。不過,最近學術期刊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發表一篇文章,標題為「人工智能(AI)令你更聰明但更不明智」。這項研究表明,所有參與者在使用ChatGPT完成一系列任務後,都無法準確評估自己的表現,更令人意外的是,那些自認懂得使用AI的參與者,反而在自我評價上過分自信。

韋爾奇(右)表示,更高的AI素養,反而會帶來更多的過度自信。(荷蘭阿爾託大學網上圖片)

無法準確評估自己表現

研究人員設計了兩項實驗,約500名參與者使用AI,完成美國著名的法學院入學考試(LSAT)的邏輯推理任務。每次任務完成後,參與者需要檢討自己的表現,如果評估準確能獲得額外報酬,同時要填寫一份AI素養問卷。數據顯示,大多數人很少就相同問題多次詢問ChatGPT,通常只是複製問題,將之輸入AI系統,然後對AI的解答感到滿意,不會檢查或質疑。

研究數據顯示,大多數人很少就相同問題,需要多次呼叫ChatGPT。(路透資料圖片)

盲信生成結果 恐致技能退化

研究又發現,對AI的依賴會助長「認知卸載」(Cognitive Offloading),即是不加思考或複核,就盲目信任AI的答案,有機會降低其獲取可靠資訊的能力,甚至導致勞動力技能退化。論文資深作者、荷蘭阿爾托大學教授韋爾奇(Robin Welsch)表示,「真正令人驚訝的是,更高的AI素養,反而帶來更多的過度自信。」解決方案方面,研究人員建議,AI不妨追問用戶,要否進一步解釋其理由。這將迫使更多人與AI互動,從而促進批判思維。

不少聊天機械人為吸引用戶,不斷奉承迎合需求,令用戶自覺聰明或被肯定。這種「諂媚效應」被指是造成所謂的「AI精神病」,即是當事人與現實脫節,陷入妄想思維的重要原因。總括而言,AI不但改變人類工作及學習模式,更深刻影響自我認知及心理狀態,未來如何平衡AI的便利與潛在風險,乃全社會必須面對的挑戰。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