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實踐ESG有助建品牌 戈壁:及早起步帶來估值溢價
環境、社會及管治(ESG)近年備受工商界重視,就連初創公司亦開始推動ESG。戈壁創投合夥人唐啟波接受本報專訪時提到,由於ESG覆蓋範圍廣泛,即使是初創公司,亦總會找到方法去實踐,長遠有助建立品牌及提升公司治理;而忽視ESG則可能惹來消費者反感。至於亞洲推行ESG尚處早期階段,優質的投資項目供應有限,變相在估值上易帶來一定的溢價。
背道而馳恐惹消費者反感
唐啟波坦言,以往機構投資者出手時,會直接看財務報表以計算種種成本,但市場漸漸發現,數字以外可能有隱形成本或風險,例如產品、供應商,甚至人力資源政策若不符合ESG,也許會引起消費者反感,「任何地方出錯或沒有做對,社會便會指摘你,甚至表態不購買公司產品,在這個社交媒體發達的年代,尤為影響公司表現。」
不過,初創公司尚處早期發展階段,目標只是想生存下去,甚至還未建立品牌或推出產品,談論ESG是否過於苛刻?唐啟波解釋,從長遠角度,盡早關注ESG,積極與持份者溝通,對公司發展、建立品牌肯定有好處;短期而言,由於ESG覆蓋範圍廣泛,意味着總會找到方法去實踐,「招聘更多女士工作也是ESG。」
他舉例,初創公司或買不起環保而昂貴的原材料,可嘗試揀選符合ESG標準的供應商,再不就實行更多元化的人力資源政策,「只要盡你所能,市場不會過於挑剔,而且亞洲ESG還處早期發展階段,市面亦缺乏達到完美ESG標準的公司。」
目前他認為初創公司在實踐ESG上,可粗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表面業務與ESG不相關,只能從業務過程中融入ESG元素,例如產品研發、材料選擇、供應商或關鍵持份者選擇,以及內部公司治理等;第二類則是業務本身就是針對ESG或可持續發展,例如研發環保新材料、解決污染問題等。但是,他笑言,與其他行業一樣,總會有初創藉着ESG渾水摸魚,即使業務是注重ESG,若生意模式不能持續發展或所針對的市場太細,光靠奉行ESG政策來吸引投資者。
亞洲優質投資項目仍有限
他續指出,目前亞洲ESG發展尚處早期階段,市場相關投資項目不多,好的項目更是少之又少,變相關注ESG的優質初創公司在估值上會帶來一點溢價。當市場對ESG關注度提高,便會出現更多創業家,以及更多好的項目,溢價便會愈來愈少,「最終所有項目都會有ESG元素,變成一個常態,這可能需要5至10年的時間。」
採訪、撰文:張浚浩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