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網紅配對平台助行銷 逾萬人供挑選宣傳產品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李穎茵(右)及吳思樺(左)二人創立Spread-it,目前已有逾一萬名微網紅成員,供各大品牌挑選聘用。(黃勁璋攝)
「我想創業,部分可能受哥哥影響,但肯定不是主因。」九十後女生李穎茵如是說。李家一門雙傑,哥哥李英豪2011年在北京創立大型聚合支付平台「錢方好近」,協助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打入餐廳等民生商戶。
至於其胞妹李穎茵,在中文大學修讀「國際貿易及中國企業」專修課程時,已是商業個案比賽的常客,不時呈交企業計劃書,「慢慢覺得,贏比賽沒意思,因為你沒真正落實計劃。」在多次創業失敗後,終於成功建立Spread-it平台,為不同品牌配對「微網紅」(Micro-Influencers),透過他們在社交平台發帖,助品牌打入年輕客群。
早於2016年初,李穎茵便跟在科技大學主修環球商業管理的吳思樺一同創立明信片代寄平台Spread-it,業務主要是提供明信片代寄服務。寄信人只要在網上平台輸入收信人姓名、地址和文字內容後,團隊就會代寄出實體明信片。他們當時提供的明信片並非普通風景照,李穎茵召集了一班義務設計師,向不同品牌尋求合作,補貼明信片製作費和郵費。
自掏腰包搵朋友拓荒
可惜如意算盤沒打響,最終只有一個外賣平台願意贊助和使用其服務,不過總算賺了數萬元。後來,二人先後有多個生意大計,都因種種原因失敗【見另稿】。慶幸創業意志無被磨滅,他們記起曾有品牌對其明信片代寄服務感興趣,原因是看中網絡能接觸大學生群體,「品牌要接觸大學生不容易,因為若要在校園擺檔宣傳,有很多規矩要遵守。」
當時品牌多透過Facebook(fb)接觸年輕一代,惟Instagram已在大學生圈子興起,誕生了一班「大學IG女神」,人氣雖不及KOL等網絡紅人,但也是有固定粉絲的微網紅。既然品牌想花錢宣傳接觸年輕一代,大學生做兼職亦無非想賺外快,二人決定讓Spread-it「翻生」,轉型成微網紅配對平台。

Spread-it已跟150多個品牌、超過500個營銷活動合作,讓微網紅在其社交平台出帖。(網上圖片)
平台的首批微網紅全是二人身邊朋友,「我們逐個fb朋友問:如果我們給你一點錢,是否願意幫我們的客戶出一個Post?」二人又向做市場營銷的朋友埋手,起初部分人對用錢請大學生在社交平台宣傳品牌有保留。為此二人甚至自掏腰包,代其向微網紅支付酬勞。
發展至今,公司已跟150多個品牌、超過500個營銷活動合作。當品牌或營銷公司委託Spread-it,透過平台的App聘請微網紅,報名結束後先經第一輪篩選,再交由客戶物色最心儀人選。微網紅會在其社交平台出帖,以相片和影片等宣傳品牌,亦會出席品牌活動,酬勞主要是金錢、產品贊助等。目前平台上的微網紅人數超過一萬人,當中七成是大學生,他們的IG追蹤者人數由500至5萬都有;fb專頁方面平均有4000人讚好。李穎茵指出,加盟門檻是其IG至少要有1000名追蹤者,或平均每張相有逾50個讚好;fb專頁則至少要有300人讚好。
冀成員年內增至2.8萬
李穎茵希望微網紅成員可在今年內增至2.8萬人,並會發展「Spreadian Club」,跟品牌合辦活動,不止提供配對服務。儘管躊躇滿志,李穎茵坦言,論營商經驗和視野,始終是在外打滾多時的哥哥李英豪勝一籌,「哥哥有些員工是從Day One開始已經跟他打天下。他告訴我,除了給予物質酬勞,還要讓員工因公司願景而感動,願意跟你並肩達成,這番話令我反思良多。」她自言經常把心思放在如何維持公司現有業務,「哥哥有時會問我公司生意如何、有否策略令收入增加2倍、3倍,甚至5倍。經他一問,我才懂得想多一步,思考如何提升公司營收。」

為了業務開荒,二人甚至自掏腰包,代其向微網紅支付酬勞。(黃勁璋攝)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總結創業撞板兩大教訓
[ English Version ]
How a HK startup matches brands with ‘micro-influencers’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加州AI法 平衡創新與監管(方保僑)
在人工智能(AI)高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在創新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成為全球科技界與政策制定者共同面對的難題。
- Posted October 13, 2025
- 0
-
施密特警告|谷歌前CEO憂AI學會殺人
谷歌(Google)前行政總裁施密特(Eric Schmidt)上周在倫敦Sifted峰會警告,人工智能(AI)模型容易受到黑客攻擊,「有證據表明,你可以入侵模型,無論是封閉還是開放的,你都可以對其破解以移除護欄。
- Posted October 13, 2025
- 0
-
雲深處科技|國產工業機械人 耐寒毋懼雨淋
「杭州六小龍」之一的雲深處科技有限公司(DEEP Robotics),正式推出全天候工業級人形機械人DR02,支援IP66防水防塵標準,適應戶外淋雨、潮濕等複雜環境。
- Posted October 13, 2025
- 0
-
人工智能現況報告|44%美企訂購AI 平均耗413萬
英國風投Air Street Capital及人工智能(AI)投資者貝奈奇(Nathan Benaich),日前聯合發表年度《2025年人工智能現況報告》。
- Posted October 13, 2025
- 0
-
思科新路由器|瞄準超大數據中心
隨着人工智能(AI)工作負載增加,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功率,以至空間限制不斷擴大。美國網絡設備生產商思科(Cisco)推出8223路由系統,旨在高效安全地連接數據中心。
- Posted October 13, 2025
- 0
-
紐約梅隆銀行|法務部率先用智能助理
一般人往往認為在歷史悠久的企業,法務部門相對重視合規、審慎保守,對人工智能(AI)這種新技術抱持戒心。然而,擁有超過240年歷史的紐約梅隆銀行(BNY),實際情況恰好相反。
- Posted October 13, 2025
- 0
-
紐約梅隆銀行|BNY自研平台 讓AI滲入各業務 擁近百數碼員工 保留人力作監督
作為擁有逾240年歷史的銀行,紐約梅隆銀行(BNY)一直是全球金融體系的中樞機構。該行近年以開創方式擁抱人工智能(AI),展示了傳統金融巨擘的革新決心。
- Posted October 13,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