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智能水杯硬撼機械人 港女見盡創科潛規則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鮑思穎(圖)看好健康物聯網市場,與拍檔唐仲銘創立Groking Lab推出智能水杯Ozmo。(蕭瑩盈攝)
市場憧憬AI(人工智能)前景無限,Groking Lab行政總裁鮑思穎(Serena)卻專心一致研發智能水杯Ozmo。機械人這類當紅科技,她不抗拒,但看到大家一窩蜂投入資金發展,她就不服氣,「如果大家都研發20年後的科技,今日的人哪有產品可用?」或許是創業家的DNA使然,就算荊棘滿途,亦擋不住她做「小而好公司」的決心。
Serena的弟弟因血癌過身,所以她非常重視健康,例如飲水便是她「最重視」的事;設計師拍檔唐仲銘本身是運動好手,兩人對飲水十分講究。她3年前離開廚具設計老本行,決定開發智能飲水杯,以藍牙連接智能電話App,管理個人每日飲水量。
創業之初,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成為熱話,生產智能水杯的概念及科技人才俱備,Serena曾任職跨國企業的傳訊部,市場推廣也難不到她,她與唐仲銘相信,Fitness IoT(健康物聯網)市場大有可為。
過去兩年多,Serena馬不停蹄參加過本港、內地、美國及新加坡數十場Pitch Event,打過融資擂台後,才明白初創生態圈有其潛規則。
內地看重顛覆 美國實事求是
內地是全球第二大創投市場,根據PitchBook和Zero2IPO報告,2016年內地創投總額達500億美元(3900億港元),10年來規模增長10倍。
融資機會看似很多,深圳、上海、成都以至瀋陽,Serena都跑過,可惜還未找到合適的投資者。Serena解釋說:「內地人(創科圈)看重顛覆,機械人項目最受歡迎。如果團隊中有很多博士,就算集資『億億聲』,投資者一樣趨之若鶩。」
早前她在瀋陽推介創業計劃,同場有一間研發護理機械人的初創公司,吸引到40多名投資者前往查詢。她直言大開眼界:「單是生產成本,那扶手機械人就要9萬歐羅(約81.6萬港元),有幾多用家付得起?」她對機械人並不抗拒,那是大勢所趨,但眼看市場一窩蜂押注,就感到有點不忿,「如果大家都研發20年後的科技,今日的人哪有產品可用?總要有人做實事吧。」「不是人人都需要機械人,但每個人都需要飲水。」Serena這句話合情合理,但在現今世道說來,卻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慨。
美國初創圈是另一個世界,投資較實事求是,着眼初創的商業模式,以及如何賺到穩定收入,她說:「只要你列舉數據,論點有說服力,就算要進軍以色列市場,他們亦願意投資在你的生意上。」錢跟市場走,看似順理成章,但原來新加坡的投資者本土意識甚強,往往會考慮公司創辦人是否在星洲大展拳腳, 「不過新加坡的Tech Show真多,一個Show閒閒地有十幾個投資者接觸我。」
Serena認為,本港投資者最難配對項目,「有創業比賽評判私下跟我說,本港投資者鍾情快回報的創業大計,而且要快過樓市升幅,否則幹嗎要投資你的公司,所以在他們眼中,FinTech特別吃香。」

Ozmo能連結智能手機專屬App,更可滙入智能手錶的運動數據。(受訪者提供相片)
打扮中性 拒當花瓶
近年Lady Pitch Night概念大熱,活動原意是增加女投資者及女創業者的配對機會,令女性不再是創科圈的少數社群。然而,部分人對女性創業還是帶着有色眼鏡。
有種歧視叫內化,最壞是對方還沒有動手,自我壓迫程式已啟動。Serena透露,美國流傳一個笑話,揶揄金髮女郎憑吸睛外表享有較高收入,平均比棕髮女郎高出7%至10%,「但矽谷的情況更有趣,不少女性不想被當作芭比娃娃,索性把金髮染成啡色。」
為了逞強,Serena出席創業活動時,刻意作中性打扮。跟男性溝通時,會擺出當對方是兄弟的態度;看到性感的女創業者,會不自覺地反感,更暗忖「Pitching打扮成這樣是什麼意思」。
Serena參加過不少地方的Lady Pitch Night,覺得不少女評判、女投資者並沒放下性別成見。「在一般Pitch Night,男創業者被問的通常是未來大計,但在Lady Pitch Night,女創業者往往被問『Who you are?』」
享受公司小而好
說回Serena研發的智能水杯Ozmo,銷量雖未見大爆發,但一步步走,已漸入佳境。現時品牌主要經亞馬遜(Amazon)網購平台銷售,大部分客人來自矽谷。本地則夥拍大型電訊商、中高檔生活百貨,以及運動用品連鎖店推廣產品,下月將進軍內地的孕婦市場。Serena坦言:「最重要是把握今日的光陰,創業最美妙的事是可以主宰自己,每日帶着期待的心情返工。這一點,打工是沒法比的。」
採訪、撰文:蕭瑩盈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做資訊總監不要太謙虛(湛家揚博士)
在不少傳統企業中,資訊科技部門長期處於幕後位置,主要負責系統支援與日常營運,鮮有參與企業策略決策。
- Posted October 30, 2025
- 0
-
內地仿腦算法|「智者一號」仿腦算法 內地首亮相
全球首款搭乘原創類腦演算法的類腦智算體「智者一號」(BI Explorer-1),早前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式亮相。
- Posted October 30, 2025
- 0
-
OpenAI疑侵權|美平台Cameo控OpenAI侵權
美國芝加哥一間初創Baron App,入稟加州北區聯邦地區法院,控告OpenAI人工智能(AI)影片生成應用程式Sora by OpenAI侵犯自家品牌,透過虛假來源標示,以混淆、貶損Baron旗下商標。
- Posted October 30, 2025
- 0
-
GitHub新服務|准接入第三方編程代理
微軟(Microsoft)旗下代碼託管平台GitHub,在Universe 2025大會推出新服務Agent HQ,讓軟件開發人員在單一「任務控制」介面,分配、指導及監控多個代理程式的工作。
- Posted October 30, 2025
- 0
-
AI天秤|房委會引進AI天秤 可遠程操控
現時全港約有600台天秤在工地運作,其中逾100台(17%)屬房委會工程,深水埗白田邨公營房屋重建項目,更是房委會首度引進人工智能(AI)天秤系統。
- Posted October 30, 2025
- 0
-
憑AI賺錢|加國創業家教路 憑AI賺錢5招 客製GPT供訂閱 頂尖CEO也取經
加拿大創業家馬特爾(Dan Martell)最近在YouTube頻道提到,他近日舉辦一場AI加速器峰會,邀請全球頂尖企業的行政總裁(CEO)參加,這些人每年收入700萬至1000萬美元不等。
- Posted October 30, 2025
- 0
-
高盛舵手:聰明人更善用AI
華爾街擁抱人工智能(AI)乃大勢所趨,例如摩根大通擁有自家AI工具,紐約梅隆銀行部署近百位「數碼員工」等。
- Posted October 29,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