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擁資獨角獸 衰敗不鮮見(鄧文耀)

By on November 19, 2015

本文作者鄧文耀為為《信報》撰寫專欄「私募廣角鏡

最近跟一個做傳統環保企業的朋友見面,說到過去幾年他們的企業雖然增長幅度不太高,但比較穩定,利潤和現金流都超過三四千萬港元,可是公司的估值卻比她老公創業只有3年還在虧錢的互聯網企業低得多。她打趣說,現在互聯網行業要是泡沫爆破,她和老公其實還可以hedge一下,總比兩人同時在互聯網或高新科技企業經營的風險低一些。

大環境改變 泡沫臨崩潰

事實上,最近筆者留意到之前不少成功融資、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獲得大量現金,正當大家認為可以有無限現金燒錢擴大市場之時,卻是一步步進入失敗的階段。這其實或多或少打擊了投資者對初創企業的熱情,畢竟風險投資基金主要靠幾個超級成功的outlier,去抵償大量其他失敗初創企業的虧損並獲得利潤及名聲,故此「獨角獸」的出現對一家風險投資基金尤其重要,而之前不少基金均認為「獨角獸」一旦出現,該企業往後便一帆風順,畢竟過去很多科技企業一旦成為「獨角獸」然後很快死掉的例子也不是很多。

然而,隨着市場資本愈來愈多,投資額度及公司估值不斷創新高,「獨角獸」出現愈來愈快愈來愈多。大環境慢慢改變,「獨角獸」並不是像以前一樣無堅不摧,最近甚至有人用「獨角獸泡沫」來形容現在不少企業成為「獨角獸」後面臨崩潰的情況。

以炒股心態 再推高估值

其實作為風投基金,本身並不太熱中「獨角獸」這個詞,更多的時候這個名稱只是幫助企業的名聲,尤其是超過三成的「獨角獸」在融資後的估值只是剛好到達10初創企業至11初創企業之間,擺明車馬是為了稍微超過10億美元估值能拿到「獨角獸」地位而定下這個估值。

另外,剩下六成多的估值過10億美元的融資案例,其實並非由筆者的風投或私募股權基金所做出,反之這類交易均能找到對沖基金或互惠基金的身影。

相對風投私募,對沖基金的回報收益要求和VC的要求相差可以是十萬八千里,有時更是以炒股票賺個一成多至二成的心態,在企業估值已經很貴的時候還投進E輪F輪,回報期望就像投Pre-IPO項目一樣,只需要1.5倍至2倍的IPO回報,故此把很多不賺錢的科技企業的估值再往上推一把,造就了更多的「獨角獸」。

故此不難發現「獨角獸」出現多了,在科技環境轉變愈來愈快的今天,一些「獨角獸」雖然坐擁幾億港元,卻是拿着大量現金一步一步在激烈競爭中逐步衰落,而衰落的原因有些是由於產品技術果實,在使用者體驗下滑導致用戶增長減少、團隊不和、開支過高、市場定位錯誤等等,就算成為了「獨角獸」,也並不會因此「免疫」,而筆者將在未來數周,以幾間名氣頗大的「獨角獸」為例子,繼續探討他們的風光與衰敗歷程。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