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升呢迎AI挑戰 人機合一防智能叛變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旗下初創公司Neuralink據報正研究把人腦與電腦結合,以提升人類智商與記憶力。《信報》StartupBeat今期請來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系副教授陳漢偉博士,以及光子網絡數據中心行政總裁馮德聰,一起探討「人機合一」的趨勢。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陳漢偉博士 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系副教授
馮德聰 光子網絡數據中心行政總裁
尹:人工智能與大腦結合經常出現在電影情節裏,為何大家仍對有關報道感到雀躍?
馮:我也對此覺得很興奮,中國有句說話:「人力有時而窮」。我身邊一位友人常說,自己終日拿着電腦及電話,記憶退化到像金魚般,只記得3分鐘內的事情,什麼也要靠電話去記錄。我很記得這句話,因為自己也是這樣。當馬斯克提出此想法,就使我覺得很有希望。
不過,馬斯克之前也說過,害怕人工智能(AI)有一天會叛變。現在他的舉措,有點打倒昨天的我。他是否打算把手機安裝在人類的腦袋中,方便搜尋資料?
科技奇點快將出現
尹:馬斯克曾表示人工智能發展一日千里,人類未來將可能被AI取代,因此要急起直追。他提出人機合一,提升人腦效能,其實他在擔心什麼?
陳:現在電腦愈來愈細小,軟件愈來愈聰明。不少科學家覺得30年內會出現「科技奇點」(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屆時人工智能系統的能力將超越人類千千萬萬倍,那麼人類將會遭到什麼對待呢?這是個大問題。
尹:如果人腦與電腦結合,我們會多了什麼功能?未來發展又會如何?
陳:若人工智能有一天超越人類智慧許多倍,有些人或許擔心它會控制人類。因此馬斯克就提出以「神經織網」(neural lace)技術,使人腦與電腦合而為一,當人工智能愈來愈聰明時,人腦也跟着變得聰明。哈佛大學教授Charles Lieber也研發「神經織網」相關技術,把一個細小的網形物體,透過打針注射到人腦中,該物體便會自動擴張,跟腦細胞結合,藉此感測大腦訊號。馬斯克創立的公司或從這方面研究着手。
AI創造力不如人腦
馮:電腦擁有的運算及記憶能力遠超人腦,但人腦的創新能力遠高於電腦。或者馬斯克覺得,人類也需要進化,結合雙方的優點,把人腦的創造力及電腦的記憶力,置於同一個載體內。不如想像一下,現在我們以手機搜尋資料,將來人機結合,或可以在腦內直接搜尋訊息,這就爽快得多。例如我要尋找巴士途經的車站,腦裏即自動浮現車站的影像。
我相信人機結合是未來方向,現在社會講求分工合作,只是未來加入的不是人類而已。人工智能今天只應用於重複性的工作,將來肯定不止如此,現在投資銀行也要聘請數學家編寫演算法,讓電腦處理投資交易,這是大趨勢。
陳:人工智能是一種編程技巧,可以用來做不同事情。至於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亦屬於人工智能的範疇,可以辨識聲音及圖像,Google人工智能圍棋程式AlphaGo便是一例。
尹:人工智能可能威脅人類飯碗,這是否一個冒險的誘因,讓人類嘗試人機結合?
陳:人類與電腦結合,一直都在發生。今天每人都擁有手機及電腦,而且全天候跟身,好像兩者已接通。又例如人們會戴Fitbit這類智能手錶,感測心跳和血壓。相信馬斯克希望更直接讓人類更快獲取想要的資料,毋須再用手指或說話控制裝置。
思想控制備受爭議
馮:未來如果我們變成半人半機械,那我們腦內的紀錄可否作為法庭證供?這是其中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如果把Google系統接駁到人腦,我會有點害怕,屆時是否會賣廣告?例如我想搜尋附近的食肆時,Google可能推介最貴的餐廳,並排列在最高的位置。這是把手機畫面上的情況,搬到腦袋內發生,我的意志或受到影響。屆時不是科技改變世界,而是Google控制人類大腦。
尹:剛才我們討論上傳資訊,但如要下載人腦記憶,技術上是否可行?
陳:我們每天在社交媒體發布的生活點滴,例如當下的想法、吃過的東西,某程度也是把自己的思想,備份儲存到雲端。馬斯克建議的人機結合,未來或可更快下載人腦思想,直接傳送至雲端保存。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完整訪問視頻,請上http://startupbeat.hkej.com/觀看。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企業爭勝重在人機互補(車品覺)
當Claude Code能聽懂「幫我構建一個電商推薦系統」的自然語言指令,並在15分鐘內輸出可運行代碼時,「寫代碼」的定義正被改寫。
- Posted October 22, 2025
- 0
-
UniFP|新技術讓機械人學靈巧施力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BIGAI)與北京郵電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提出全球首套用於足式機械人的「統一力位混合控制策略」(UniFP)。
- Posted October 22, 2025
- 0
-
X新功能|社媒X推用戶名稱交易平台
社交平台X正式推出暱稱市集(Handle Marketplace),讓高級或進階的付費訂閱用戶,能獲取其他已被非活躍用戶註冊的名稱。
- Posted October 22, 2025
- 0
-
人腦模型|MIT研體外仿生腦 助開發藥物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最近發表論文,介紹一個精細人腦模型miBrain,可用於個人化疾病研究與藥物開發。
- Posted October 22, 2025
- 0
-
眼退化救星|黃斑病婦視網膜植晶片復明
患上老年性黃斑病變(AMD)等退化性視網膜疾病,感光的第一層細胞(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會衰竭,然後導致失明。
- Posted October 22, 2025
- 0
-
騰雲進駐數碼港|加速孵化科創 首批引入70企 助拓發展場景及融資
行政長官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旨在吸引海內外具豐富經驗的初創加速器,落戶香港建立加速器基地。
- Posted October 22, 2025
- 0
-
「輕老年」藉AI開啟新賽道(黃岳永)
最近商台DJ阮小儀在節目中宣布退休,讓聽眾既感到不捨又驚訝。50多歲的她,為何選擇放棄穩定的事業,走向人生另一條賽道?
- Posted October 21,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