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銀變食安大使搵銀 北上建標準 消費者買得放心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陳子翔創辦的科企屢獲殊榮,2016年他更入選《福布斯》亞洲30歲以下青年精英。(蕭瑩盈攝)
談到港產世界級初創,「水中銀」(Vitargent)必榜上有名。廣州仔陳子翔(Eric)赴港升學,說服城大及教授授予科研專利,開設全球首創用魚胚胎試毒的安全檢測公司。然而,搞創科的人永不滿足,陳子翔決意北望神州,帶領水中銀成為新標準,「不但要做生物數據,還要推介安全食品,例如內地的優質奶粉!」
2015年經濟學人創新峰會,水中銀是唯一入選的香港初創,而在第43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水中銀更獲得最高榮譽大獎。具備世界級科技,卻忽然染指消費品推介,變身食物安全大使,包括檢測具爭議性的內地奶粉,這樣做豈不反高潮?
推動世界級科研落地
陳子翔單刀直入說:「很多人眼中,水中銀是一間生物檢測公司,但其實我們要成為消費品新標準。就像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消費者要買安全產品,第一時間會往水中銀的平台『小魚親測』裏找,以便找到有科學根據的安全消費品。」他續稱:「要提高食物安全意識,傳統的做法須靠政府慢慢立法,但這樣做太被動。我們要直接connect消費者,送他們試用裝,通過其(購買)力量,令品牌商看重食安,促使政府推動新科技。」
在廣州出生及長大的陳子翔,眼光跟港人不一樣。他自小愛打棒球,曾代表國家隊出賽,後來拿到獎學金到香港城市大學讀書,主修製造工程及工程管理,副修市場學。當同學忙着拍拖搵工,他則關心為何中國強大了,人民卻跑來香港買奶粉。
當時城大生物醫學科學系教授鄭淑嫻及研究生陳雪平正研發出魚胚胎試毒檢測技術,用經過改造、擁有與人類基因相似的鯖鱂魚胚胎試毒,一次過能檢測多種有毒物質,速度快、成本低。陳子翔認為,此技術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於是通過大學邀請教授參加商業比賽,希望獲得投資者賞識,把科研成果「落地」。可惜事與願違,技術乏人問津,「那時想,自己做吧(創業及推廣科研成果),這麼好的科研埋沒在櫃桶太可惜。」
抱着「不做,一定無可能;做,離成功愈來愈近」這信念,陳子翔於2010年創辦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之後加入斑馬魚胚胎生物毒性檢測技術,能夠篩選過千種有毒化學物質,適用於食品、藥物開發、污水監測等領域。
別人都詫異陳子翔能說服大學授權專利發展技術,他道出與大學之間的信任就像結婚,要看雙方面;基礎打得穩,日後才走得遠,「在比賽那一年,我們經常飯聚,互相了解。我需要看清楚技術,留意夥伴是否值得信賴。」
後來的「撲水」日子,儘管陳子翔要動用自己的積蓄,邀請朋友入股解決財困,但信心沒有動搖,更豪氣地說:「細路仔少不免感冒、發燒,沒經歷過這階段怎會長大?」直至2016年,南豐集團注資水中銀,令其估值達到「大8位數字美元」即約數億港元。

水中銀要成為安全消費品新標準,像藥物那樣,須經臨床試驗。(蕭瑩盈攝)
用戶30萬 九成內地人
隨着業務開始上軌道,水中銀去年5月起開設消費品安全資訊平台。除了定期在市面抽取產品樣本,進行品質檢測及發表報告,亦制訂食品、化妝品及保健品的安全榜名單,推薦符合自家檢測標準的產品。
為方便消費者掌握安全水平,水中銀平台參考世界衞生組織等指引,把產品制訂為3個等級,分別是「綠魚」、「黃魚」及「紅魚」。其中,綠魚通過品牌Testing2.0生物檢測,代表品質卓越,消費者可安心購買。
此外,平台設有搜索功能,輸入產品名稱後,隨即顯示其安全水平,今年內將提供英文介面。服務推出至今,活躍用戶約30萬,當中九成來自內地。至於大數據的後台,也設在騰訊(00700)位於廣州的眾創空間。
陳子翔坦言:「科技有幾大價值,要看多少人受惠。事實上,香港市場規模小,無法孕育大型科技公司。初創須融合中港優勢,善用本地科研人才及品牌,再在內地市場做大。」
夥大品牌增曝光雙贏
以往港商要千杯不醉才能跟內地官員打好關係,「現在他們(內地官員)很實幹,公事就是公事,要喝橙汁。你要飲酒,他們還不願意呢。」很多初創靠燒錢秒殺市場,惟在陳子翔眼中,燒錢只是引爆模式之一,更重要是做好產品和口碑,讓用戶傳播開去。
「我們有個策略叫『小魚加』,『加』的意思是連結大品牌,通過綠魚認證,加強夥伴的公信力。以翠華集團(01314)為例,它會在新餐牌印上綠魚認證,我們的曝光增加了,對方品質亦獲肯定,共贏。」為增強檢測報告的吸引力,水中銀平台把內容拍成約兩分鐘短片,再上傳到社交網站宣傳,以達到推廣效果。
陳子翔強調,「任何階段都有其困難,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很多好事自然會來。克服到困難,初創就能建立價值及Entry Barrier(入門門檻)。」
撰文、攝影:蕭瑩盈

獲得「綠色小魚」評級的產品,代表消費者可安心購買。
[ English Version ]
Bio-test startup Vitargent taps into China food safety concerns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城大國際科研排名榮膺全港第一 HK Tech 300列高校推動創新產業示範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致力推動教研創新,培育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未來領袖。在最新公布的國際權威排名之中,城大推動科研成果排名耀眼。在「自然指數」(Nature Index)發布的「2025科研領導者」排名榮膺全港第一、位列全球第70位。城大科研成果助力創新產業應用顯著,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全球百強創新集群排行榜,「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榮登全球第一位之際,城大HK Tech 300計劃更獲政府列為高等院校推動創新創業生態蓬勃發展的案例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AI+AR眼鏡融入生活(林國誠)
					近年來,「AI+AR眼鏡」已成為科技界的新興焦點,它不再僅是工程師的實驗玩具,而是逐步融入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中。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粵語評測平台|中大首創平台 測LLM粵語能力
					香港中文大學推出全球首個粵語動態評測平台CLEVA-Cantonese,旨在建立公平、持續、標準化的基準評估,揭示各類大型語言模型(LLM)對粵語的支援程度。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AI小說爆紅|日出版商角川 網載AI小說爆紅
					日本出版商角川集團旗下網絡小說平台Kakuyomu,近日一部由人工智能(AI)生成的作品,名為《我在街角偶遇一個女孩,對她使用了治癒魔法,治好她不治之症及失明,她從此對我產生了很深感情》,意外登上每日綜合排行榜首位,在日本文學界引發軒然大波。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希路能源|港設充電站 貨車可用
					本地科企希路能源(Halo Energy)聯同物流設施供應商嘉民集團(Goodman),在其物流中心啟用「全港最大型」商用電動車快速充電網絡。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百億超算中心|亞馬遜858億超算中心 一年建成
					亞馬遜(Amazon)在印第安納州約4.85平方公里土地上,短短一年內建造了一座數據中心。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網絡騙案|77%港人遇網騙 兩成每日「接招」 苦主平均失6800元 谷歌推訊息驗證堵截
					在人工智能(AI)時代,網絡騙案門檻大降,令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全球反詐騙聯盟(GASA)一項調查顯示,77%受訪本港成年人過去12個月內,曾遇一次或多次網騙,部分人更頻繁至每周多次(25%)甚至每日(19%)遇到。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