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創新標靶藥治鼻咽癌 破壞潛伏EB病毒 抑制腫瘤細胞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香港浸會大學領導的科研團隊研發了一種嶄新的抗皰疹病毒第四型(EB病毒)藥物,能選擇性地破壞從人類EB病毒產生的蛋白,縮細由該病毒引起的腫瘤,研究結果已在國際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
重新激活潛伏在腫瘤中的EB病毒,是現時治療鼻咽癌的新趨勢,目前一些無靶向性的抗病毒藥物已經進入第一或第二期臨床試驗。浸大團隊發明的新藥是首次有標靶藥物,可針對性地破壞單一種病毒蛋白,從而有效激活潛伏在鼻咽癌腫瘤的EB病毒。
獲初創計劃資助臨床測試
是次首度有藥物以這種方式干擾,並對付潛伏在腫瘤細胞的EB病毒,研究團隊已為新藥及此前開發的相關新藥申請專利。浸大研究人員成立了「BP InnoMed Limited」,並在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的支持下,為新藥作研發及臨床測試。

(左起)龍康樂博士、江麗君博士、黃嘉良教授、麥乃岐教授研發出一種嶄新藥物,用以治療如鼻咽癌等與EB病毒相關癌症。(浸大圖片)
全球有九成多人口受EB病毒感染,人類免疫系統通常能有效將之抑制,但在部分人身上會繼續存活,成為導致多種癌症的原因,例如移植後淋巴增生性疾病、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T/自然殺手細胞淋巴瘤、部分胃癌,以及在香港和華南地區很常見的鼻咽癌。
EB病毒是一種人類皰疹病毒,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播;感染後病毒會進入潛伏期,以及隱藏在被感染的細胞內,並促進腫瘤細胞的致病性發展。破壞EB病毒的潛伏能力,並誘導它的裂解周期,是控制EB病毒相關惡性腫瘤的當前策略之一,旨在令感染EB病毒的細胞死亡,再被免疫系統清除。
老鼠測試後存活率升至86%
研究團隊發現,新藥能透過破壞EBNA1蛋白,以重新激活潛伏的EB病毒,這發現為治療鼻咽癌提供了新概念。
研究團隊在設計這種以肽(peptide)為基礎的新藥結構時,增強了它黏合EBNA1蛋白的能力,從而破壞EBNA1的結構及功能,令潛伏的EB病毒及腫瘤細胞停止生長,最終死亡。
研究團隊把新藥注射老鼠體內作測試,這些老鼠均感染EB病毒而長出巨型鼻咽癌腫瘤。結果顯示70天後,治療組老鼠的腫瘤徹底收縮,體重回復至健康水平。而且,治療組老鼠的存活率更大幅提升至86%,相對未經任何治療的對照組老鼠存活率僅有6%。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港宜增強算力 吸獨角獸落戶(鄧淑明博士)
根據全球市場數據分析平台CB Insights報告指出,全球人工智能(AI)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公司)企業數量已達498間,總市值逾2.7萬億美元(約21萬億港元),當中更有100間是2023年之後成立。
- Posted October 23, 2025
- 0
-
IVE太陽能車|出戰世界賽奪冠
IVE工程學科團隊自主研發的太陽能電動車,早前於「世界太陽能車挑戰賽」,力壓多國院校的車隊,為本港奪冠揚威國際。
- Posted October 23, 2025
- 0
-
GPT-5被踢爆|謊稱解開數學難題
人工智能(AI)領域屢屢出現炒作,有時研發公司未經查核,便已發布誇張言論。
- Posted October 23, 2025
- 0
-
Atlas|OpenAI新瀏覽器Atlas 挑戰谷歌
美企OpenAI推出整合人工智能(AI)的網頁瀏覽器ChatGPT Atlas,試圖與搜尋引擎巨頭Google競爭。
- Posted October 23, 2025
- 0
-
HistoSonics|李嘉誠基金助英引進治癌神器
李嘉誠基金會去年9月在本港引入首部HistoSonics儀器,為肝癌患者提供無創、無痛、高效的治療選擇。
- Posted October 23, 2025
- 0
-
AI末日論泛濫 亟需具體對策 科企領袖搶先示警 惹轉移視線之嫌(郝本尼)
《黃仁勳傳》作者維特(Stephen Witt)早前於《紐約時報》撰文表示,人工智能(AI)可以越過人類審查機制、生成惡意內容,並且也能隱瞞動機、欺騙監測以至自我複製。
- Posted October 23, 2025
- 0
-
企業爭勝重在人機互補(車品覺)
當Claude Code能聽懂「幫我構建一個電商推薦系統」的自然語言指令,並在15分鐘內輸出可運行代碼時,「寫代碼」的定義正被改寫。
- Posted October 2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