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初創據點外遷避「淨網」 中美關係惡化 難再左右逢源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美國宣布9月25日起,本港生產貨品出口到美國時,不能用「香港製造」標籤。(新華社資料圖片)
美國上周擴大「清潔網絡」(Clean Network)行動,尤其針對TikTok及WeChat等應用程式;之後又要求進口美國的香港產品亦須標明「中國製造」。有本地初創向本報反映,已接獲不少美國客戶查詢,促使他們考慮在香港以外另設辦公室。有專家認為,本地初創在中美博弈下,很難如以往般「左右逢源」,同時包辦雙方生意。
黃何考慮App擁有權轉海外
「我們過半數客戶是美資對沖基金等金融機構,客戶對政策風險相當敏感。」MailTime及大數據分析平台Measurable AI創辦人黃何向本報稱,公司會聚合MailTime應用程式獲用戶授權的消費資料,經過匿名處理後,用來協助機構客戶分析消費行為趨勢,以至提供市場洞察,「考慮到中國相關法律有不少『灰色空間』,不少外國金融機構轉向香港公司購買。」黃何坦言,近期有美國機構客戶擔心,日後當局可能把香港公司的交易安排視作內地公司來處理,「未有客戶提前取消服務合約,但有部分客戶私下表示憂慮,可能在合約到期時重新評估續約方案。」
據美國上周擴大的「清潔網絡」行動,針對電訊公司、應用程式商店、雲端服務、海底光纖電纜等,要求切斷與中國的聯繫,以保護美國公民的私隱和企業敏感資料。被問到以上行動的影響,黃何強調,其公司一直按用戶所在地,遵守不同國家的私隱合規相關法律。

黃何透露,考慮在海外建立辦事處,將應用程式擁有權轉移到外國。(受訪者提供相片)
據了解,目前向Measurable AI提供數據的用戶,以東南亞、巴西、中國內地為主,美國用戶數量較少;「就算美國有日不准香港公司的App在應用程式商店上架,我們都不會受太大影響。」然而,他透露正考慮在香港以外地區(例如新加坡)建立營運辦事處,把應用程式擁有權轉移到外國。
隨着美國進一步落實取消對香港的特殊待遇,最近宣布9月25日起,在香港生產的貨品出口到美國時不能用「香港製造」的標籤,必須標明來源地是「中國」。
研製電動滑板的香港公司酷飛發展(Koofy), 產品主力在歐美市場發售。酷飛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馬頌棋向本報指出,新措施目前對公司影響不大,「我們產品一直標明『中國製造』」。他提到,若美國再加徵進口關稅,而其產品如不獲豁免,該風險更值得擔憂;又透露早前有同行,因上述措施倒閉結業。

美國早前已否決太平洋海底光纖電纜直通香港,事件動搖香港作為亞太數據中心樞紐的地位。(法新社資料圖片)
方保僑料軟硬件審批趨緊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華府現時逐步把港企視作內地公司,預計本地科企日後或跟「內地公司」畫上等號,未來港產硬件或軟件設備如要銷往美國市場,審批程序或較以往困難。
方保僑相信,初創很難如以往般左右逢源,同時包辦內地及美國生意。惟美國政府傾向針對較大規模的初創,或擁有敏感技術的公司,例如無人機生產商大疆(DJI)、港產AI「獨角獸」商湯(SenseTime)等。他提醒,初創日後如要進軍美國市場,或須作事前準備,例如考慮是否把業務拆開,就如字節跳動(ByteDance)般把業務分成抖音及TikTok,以便發展內地及美國市場,把有關影響減低。

方保僑提醒,初創企業如要進軍美國市場,須考慮是否把業務拆開。(信報資料圖片)
范健文:數據樞紐受動搖
華府的「清潔網絡」行動,其中一招涉及海底光纖電纜。雲端及網絡安全方案供應商UDomain行政總裁范健文提到,相關行動充滿未知數,「業界只能密切留意事態發展」。他認為,若華府禁止美國企業有份投資的海底光纖電纜接連香港,港人日常上網未必受很大影響,最受衝擊的是那些需要以高速、低延遲網絡,實時交換數據的醫療研究團隊或金融投資機構。
事實上,美國早前已否決太平洋海底光纖電纜直通香港,台灣段則獲開綠燈,事件動搖香港作為亞太數據中心樞紐的地位。范健文又提到,LINE母公司Naver已率先「用腳投票」,把數據備份中心從香港遷到新加坡。
范健文直言,業界最擔心的是未知美國有何進一步行動,「在雲端年代,要搬遷數據中心已相對簡單。既然香港有這麼多不確定因素,何不暫時離開香港,觀望事態發展及(兩國政府落實)具體措施,再作部署?若要從香港、新加坡或台灣等地揀選一個站點設立亞太區數據中心,香港現時未必是企業首選。」

范健文認為,若海底光纖電纜不再接連香港,實時交換數據最受影響。(信報資料圖片)
採訪、撰文:吳志南、朱美俞、陳子健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掌握下指令 釋放AI真潛力(林國誠)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工具如Deepseek、ChatGPT和Perplexity等迅速普及,愈來愈多人開始嘗試利用AI寫作、整理會議紀錄、翻譯,甚至進行商業分析。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YouTube新政策|生成影片泛濫 YouTube出招嚴打
影片分享平台YouTube最近公布兩項政策變動,將從下周二(15日)起開始生效。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Grok 4|號稱學術能力達博士級
美國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旗下人工智能(AI)初創xAI,昨天發布最新版聊天機械人Grok 4。馬斯克稱,Grok 4是「全球最強AI模型」,處理學術問題的表現達到博士級。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三星新摺機|Z Fold 7僅厚4.2毫米
南韓三星電子周三(9日)發表3款全新智能摺機,分別是像書本折疊的Galaxy Z Fold 7,儲存空間為256GB至1TB,售價15198港元起。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Comet|力撼Chrome霸主地位
據網絡分析公司StatCounter今年6月數據,Google Chrome擁有超過30億用戶,穩佔全球瀏覽器63.35%市場,大幅拋離排名第二、市佔率僅16.25%的蘋果公司Safari。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Comet|Perplexity推AI瀏覽器 當上網秘書 聲控自動執行任務 如「第二大腦」
不少科企自研網絡瀏覽器,透過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替用戶自主執行及決策一系列操作,這不但深度整合各項技術,亦有助企業收集用戶行為數據。
- Posted July 11, 2025
- 0
-
AI驅動地質工程轉型(湛家揚博士)
在全球邁向智慧城市與可持續發展的浪潮中,地質工程正悄悄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智慧革命。
- Posted July 1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