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科股融資 10年內有力冠全球 引入兩年共籌940億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港交所(00388)引入無收益生物科技股(B股)上市至今近兩年半,已晉身全球第二大生科融資中心。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指出,科學在全球均有巨大發展,加上中國本身的獨特條件,足以令香港在未來5至10年內超越美國,躍升為全球生科融資中心首位。除中國企業外,港交所計劃吸引更多來自以色列、歐洲及英國的生科企業在港上市。
自2018年推出《上市規則》第18A章,本港至今已有合共20間無收益生科企業上市,集資額約480億元。若計及該批公司上市後再融資共約460億元,即無收益生科股通過香港市場已累計「吸水」940億元。
李小加昨天出席港交所線上舉辦的年度生物科技峰會時表示,生物科技行業有別於傳統行業,要把科學家與資本家連接起來並獲市場接納,均非易事,「對於傳統市場而言,不易接受沒有收益的企業取得公眾資金。」他提到,兩年多前引入無收益生科股時,市場曾有不少聲音指出,港交所應以無形之手管控無收益生科IPO的先後次序及步伐快慢,猶幸當時決定不作出干預,交由市場自行解決問題,始取得今日的成功。
20隻B股今年平均漲44%
香港現時僅次於美國,是全球第二大生科融資中心。李小加相信,科學持續發展及中國市場客觀條件利好,在這兩大因素推動下,生科企業的需求及發展空間會愈來愈大,料未來5至10年內,香港有力趕過美國,成為最大的生科融資中心。他認為,科學在全球有長足發展,尤其是中國在生物科技及生命科學的領域更是突飛猛進,加上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面對人口老化與醫療成本上漲等問題,均需透過生科企業尋找解決方法,讓大眾活得更健康、長壽。
投資者對生科股的興趣愈趨濃厚,來港上市的20隻無收益生科股,從掛牌至今股價平均累升七成,今年則平均漲44%。
同時,日均成交額由2018年僅2.7億元,增至今年的14億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現時有7隻無收益生科股仍低於招股價,當中歌禮製藥(01672)更潛水近八成。
7公司遞表 呈聚眾效應
據港交所資料顯示,目前已有7隻B股遞交上市申請,準備在港掛牌。港交所上市部主管陳翊庭指出,生科股已在港形成「聚眾效應」(Critical Mass),潛在上市的B股數量(IPO pipeline)強勁,涉及的範疇愈來愈廣,例如有幹細胞醫療、體外診斷的醫療器械,以及直接由國外引入已獲批藥物等企業。
她續稱,港交所在今年4月曾更新生科企業申請上市的指引材料,處理涉及已經商業化的核心產品、醫械企業集資用途、引入授權或買入核心產品、核心產品的資格,以及招股書披露等問題。她指上市科日後將適時刊發更多上市指引信,助生科企業釐清IPO申請時所遇到的問題。
目前在港上市的B股全來自中國企業,港交所市場主管姚嘉仁認為,本港已形成生科生態圈,交易所將發掘更多來自以色列、歐洲及英國等地的生科企業來港上市。他又說,近期無收益生科股獲納入恒生綜指,大量基金因而需進行追蹤,有助加強生科股的投資者基礎。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