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靈魂之窗,若能利用科技發明讓盲人重見光明,相信可造福萬民。澳洲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宣布,開發了首個視力恢復設備,先把微電極植入大腦皮層,接收電子眼的電脈衝訊號,繞開受損的視覺神經以恢復視力,結果發表在7月的《神經工程期刊》上。
不少失明人士因視覺神經受損,無法把眼睛所見的訊號,從視網膜傳到大腦。新發明的系統由定製設計的頭盔組成,包括電子眼及無線發射器;原理是電子眼收集的訊號,以視覺處理單元及專屬軟件,無線傳送至電子植入物(大約9乘9毫米),再通過比頭髮還細的微電極,傳輸到大腦神經元上。
透過微電極刺激後腦
處理視覺訊息的區域主要位於大腦的後方,當它受到微電極刺激後,腦海通過172個光點(磷光體),藉此構成視覺感知,為失明人士提供導航訊息,識別周遭存在人們及物件。蒙納士大學補充,該研究項目已有十多年歷史,近日更在綿羊身上成功測試,為首次人體臨床試驗做準備。
在臨床前研究發現,是次受測的3隻綿羊,經過超過2700小時的刺激,未見有任何不利健康的影響。團隊去年獲得100萬美元資金,計劃創辦一間商業企業,把技術應用於神經系統疾病上,為無法治癒的盲人重拾視力,或開發大腦控制的電子義肢,令四肢癱瘓患者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