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移動支付如何改變世界(李英豪)
本文作者李英豪為北上創業的香港IT人,其創辦的錢方為內地領先移動支付商,原文刊於《信報》專欄「科網人語」。
對於《人民日報》近日評述香港八達通從領先世界到落後世界,我們可借這個機會看看世界移動支付平台的發展情況。
世界第一個移動支付公司是哪家?答案是Paypal!其第一個產品就是讓Palm使用者之間簡單轉賬,移動設備上支付,還不是移動支付?當然最後沒有繼續,並轉型為互聯網支付企業。
全球移動支付最活躍國家是哪個?不是美國,而是非洲肯亞!M-PESA是移動支付服務,2007年推出,有超過1900萬註冊用戶,佔肯亞人口70%,每天完成超過600萬筆交易。
中國成老大 增長驚人
日本可說是移動支付領頭羊,早於2004年就由NTT Docomo推出第一台FeliCa支付手機(八達通也是用FeliCa技術),比蘋果Apple Pay早了10年。2011年已經有超過33%日本人使用過手機支付,歐美同期不足15%。
美國最成功的移動支付網路是哪個?星巴克!每5杯咖啡就有一杯是用星巴克App支付,每周處理超過900萬筆交易。
當然按實際筆數,中國估計已是世界移動支付的老大,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首,正在從一線城市快速向全國發展。
從錢方資料可以看到,移動支付對比銀行卡交易增長速度非常驚人,在個別商圈已經超過銀行卡。而二線城市同樣潛力十足,一家有50家店的連鎖餐飲集團,每天可有過千筆微信支付。
不過,提起移動支付,大家可能更熟悉NFC近場支付,這個最受全球運營商喜愛的支付標準,其實早於2004年由諾基亞、飛利浦和索尼共同訂立。11年過去了,NFC的日子並不好過,更可說非常難過:
‧第一代諾基亞、飛利浦和索尼(不用說了)。
‧第二代谷歌聯合花旗銀行、萬事達卡、First Data和美國Sprint電訊商推出谷歌錢包,但根據美國調查,超過六成民眾對於NFC技術無概念。
‧在中國,中移動(00941)幾年前推出NFC產品,並能在上海地鐵使用,但推出數年,實際用戶寥寥可數。
‧香港運營商「3」早於2013年就推出NFC手機支付,基本上也是小眾產品。
推廣NFC艱難
大家或會奇怪,為什麼老大們(銀行、運營商、手機廠商)推廣NFC舉步維艱,全球各地卻有無數移動支付成功例子?如果細看,不難看到成功共同點:
一、痛點不是快和方便
很多人以為快、方便是痛點,不能說錯誤,但當小額支付有八達通這種產品,大額支付場景不求快(吃飯後結賬不差1分鐘)。快只是個偽需求。M-PESA在非洲成功皆因當地沒有健全銀行體系,手機是銀行代替方案。
二、場景
支付是一個需要場景的行為,星巴克App勝在可以同時使用會員優惠。單純的支付行為,現金和銀行卡已經能處理得很好。
三、培養用戶習慣
移動支付關鍵點是綁定銀行卡並培養使用者習慣,這通常需要一個強大的平台或生態圈。日本是從線上消費到交通出行,中國支付寶是網上購物,微信支付是紅包和社交轉賬,再加上活動刺激,培養用戶使用移動支付的習慣。
四、足夠多的商戶網路
NFC的推廣難度是成本過高,需要使用者和商戶端都支援NFC,POS機升級成本往往以億元計算。相反支付寶和微信採用開放方案,商戶只須安裝一個App就能簡單進行收款。
對於移動支付的未來,我認為由於Apple Pay和各大運營商的關係,NFC會佔有一定位置,但很難成為主流,未來主流應該是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等毋須硬體配合的移動支付方式。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善用CODA 打造可信賴AI助手(黃岳永)
對於人工智能(AI)產生 「幻覺」(hallucination),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這種現象是指AI生成看似合理,實際卻為錯誤的資訊。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零點擊」時代|台媒力拚內容 迎戰「零點擊」
人工智能(AI)搜尋技術逐漸普及,谷歌(Google)旗下AI Overviews等AI工具,讓用戶能直接獲取答案,不再瀏覽原始來源,削弱了媒體流量與廣告收入。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兩用眼鏡|自動對焦眼鏡 遠近景皆看清
隨着全球人口老化,老花眼變得日漸普遍,患近視人數也呈現上升趨勢,處方眼鏡大有市場。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陶瓷分類模型|智能鑑定陶瓷文物 估價98%準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及澳洲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一套結合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的陶瓷文物鑑定框架,能準確辨識作品風格與工藝,並根據歷年拍賣資料預測價格區間,其準確率高達98.91%。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AI編程反而低效?|AI助編程效率反減 耗時多19%
負責任人工智能(AI)模型評估與測試機構(METR)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指AI工具在編程任務中未必能夠提升開發者效率,反而可能增加工作時間。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黃仁勳訪問|防AI搶飯碗 黃仁勳倡創新拓職位 稱輝達晶片隨時受限 解放軍不可能採用
美國科企Anthropic聯席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阿莫迪(Dario Amodei)早前警告,人工智能(AI)將取代半數的初級白領工作,料未來5年內的失業率將飆至20%。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人工智能裁員潮殺到?(方保僑)
近期香港及全球多地接連出現裁員潮,無論是科技巨企、傳統產業,還是本地中小企的員工,皆難以幸免於被裁員的衝擊。
- Posted July 14,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