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樓簽約交租一條龍 港男北上搞合租平台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呂楠笑言,自己是一個創業老兵,巴樂兔是他第三盤創立的生意。(黃潤根攝)
內地一二線城市租金拾級而上,於大城市謀生的年輕人,因負擔不起承租整個單位,近年流行以合租方式分擔房租,跟陌生人同一屋簷下。生於吉林、長於香港的呂楠看準形勢,2014年在上海創立租房網站「巴樂兔」(Baletu),讓內地數以百萬計的「無殼蝸牛」,以手機一站查找分租房,而簽約、交租更可網上完成。
內地隨着共居(Co-Living)、合租成為趨勢,機構房東亦應運而生。他們主要由不同業主手上大規模承租多間物業,從中賺取租金差價。例如一個三房兩廳單位,先把房間逐一租出,讓租客共用客廳、洗手間。巴樂兔角色是召集機構房東的合租房源,讓租客在平台搜尋安樂窩。
巴樂兔房源多元化,遍布內地14個城市,創辦人呂楠說:「我們會以自家開發的App為房間拍照,系統同時記錄房間的地理位置、跟地鐵站的距離等,為租戶提供準確資訊。」
智能電錶打擊租霸
該平台在北京、上海、杭州及深圳均有提供「地面客戶服務」,由巴樂兔的服務人員帶領租客睇樓,其他城市的租客則由巴樂兔聯絡房東,幫客戶預約時間親身造訪。為方便日後隨時上門,呂楠透露,「我們將研發智能門鎖,租客輸入密碼或掃描二維碼後,即可自助入屋睇樓。」
當用戶決定承租後,可經由巴樂兔以電子簽署租約,租金則透過信用卡、銀行卡、微信支付或支付寶繳交, 一切程序均可網上完成。除了包辦合租房,平台亦有整租單位,甚至尋找室友服務。舉例,若租約本身未完,現有租客又要匆忙遷出,可透過平台轉租找新客接手。
呂楠強調,機構房東必須在租約上列明租金及各項收費(內地稱為陽光收費),條款不可隨意改動;房東亦要回應租客訴求,以及商討解決方法。針對「租霸」橫行等拖欠問題,「對於紀錄良好的房東,我們會提供智能電錶,截斷欠租者的電源,以便催租。」

巴樂兔期望以智能科技及合租模式,解決內地年輕人的居住問題。(網上圖片
若說內地互聯網的發展進程,訊息發布是1.0、電商及社交網絡是2.0,交易雙方配對就是3.0。呂楠在創辦巴樂兔之前,先後成立招聘網站「前程無憂人才網」(NASDAQ︰JOBS),以及主攻網購市場的保健品牌Lumi,見證內地網絡不同階段的變遷。
「我是個慣性創業的人,強項是互聯網商業。新一代網站的功能不可能再停留在資訊上,應該用來連接或完成某些人和事。別以為技術等於一切,它只是用來實現機制,從而解決問題。」
呂楠指出,租客希望找到理想的合租房,機構房東則想租出房間;後者動輒有過百間合租房源,以每間房租期平均約8個月計,差不多每星期都有房間完約,反映它們相當依賴巴樂兔不斷帶來租客。
評分機制監察房東
巴樂兔講求商譽,特設房東評分機制,得分較高者的房源將獲系統優先推介,「用戶好評而生意大增,令人願意做良心房東。」相反,房東若被兩個租客負評,便有機會被系統踢走。如此,房東應不敢肆無忌憚,租客需求亦得以滿足。
以上海為例,現有近萬個合作的機構房東之中,因租客負評而被踢走的約有700多個。呂楠笑言:「假如我現在要回巢『前程無憂』(招聘網站),你將會見到該平台新增『打工仔評分僱主』功能。」

呂楠指出,「我是個慣性創業的人,強項是互聯網商業。」(黃潤根攝)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巴樂兔年初吸6億謀上市
[ English Version ]
Rental platform Baletu rides home sharing wave in China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善用CODA 打造可信賴AI助手(黃岳永)
對於人工智能(AI)產生 「幻覺」(hallucination),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這種現象是指AI生成看似合理,實際卻為錯誤的資訊。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零點擊」時代|台媒力拚內容 迎戰「零點擊」
人工智能(AI)搜尋技術逐漸普及,谷歌(Google)旗下AI Overviews等AI工具,讓用戶能直接獲取答案,不再瀏覽原始來源,削弱了媒體流量與廣告收入。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兩用眼鏡|自動對焦眼鏡 遠近景皆看清
隨着全球人口老化,老花眼變得日漸普遍,患近視人數也呈現上升趨勢,處方眼鏡大有市場。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陶瓷分類模型|智能鑑定陶瓷文物 估價98%準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及澳洲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一套結合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的陶瓷文物鑑定框架,能準確辨識作品風格與工藝,並根據歷年拍賣資料預測價格區間,其準確率高達98.91%。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AI編程反而低效?|AI助編程效率反減 耗時多19%
負責任人工智能(AI)模型評估與測試機構(METR)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指AI工具在編程任務中未必能夠提升開發者效率,反而可能增加工作時間。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黃仁勳訪問|防AI搶飯碗 黃仁勳倡創新拓職位 稱輝達晶片隨時受限 解放軍不可能採用
美國科企Anthropic聯席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阿莫迪(Dario Amodei)早前警告,人工智能(AI)將取代半數的初級白領工作,料未來5年內的失業率將飆至20%。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人工智能裁員潮殺到?(方保僑)
近期香港及全球多地接連出現裁員潮,無論是科技巨企、傳統產業,還是本地中小企的員工,皆難以幸免於被裁員的衝擊。
- Posted July 14,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