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網企「半政府」抗疫救國 (高天佑)

By on February 12, 2020

本文作者高天佑,為《信報》撰寫專欄「新聞點評」,此為節錄版本,原文請按此

阿里這些招數不論覆蓋範圍或涉及金額,已跟一個政府所做的事相差無幾。(路透資料圖片)

阿里這些招數不論覆蓋範圍或涉及金額,已跟一個政府所做的事相差無幾。(路透資料圖片)

疫情災難未過,經濟災難同樣要警惕。阿里巴巴(09988)宣布220億元人民幣紓困措施,為旗下商戶免租、減費、提供免息貸款等等,很大程度上發揮了「半政府」職能。事關像阿里、騰訊(00700)、Amazon這些巨型網企,旗下平台有數以億計商戶,並向它們「收稅」,可以說跟政府差不多。實際上,如同人民銀行經濟學家馬駿早前警告,中港政府皆急須探討「損失分擔機制」,今次災難的損失不能只讓小部分持份者獨力承受,否則整個經濟勢必「攬炒」。

阿里出招助商戶紓困

阿里本周一宣布6大類別、20項紓困措施,包括:為所有天貓商戶免除半年年費;湖北商戶可獲3個月免費代運營網店服務;菜鳥新入倉商戶減免2個月倉租;螞蟻金服向湖北商戶提供100億元人民幣特別扶助貸款,前3個月免息,後9個月息率九折;至3月底前,為所有商戶免費墊付貨款;為所有快遞員提供免費保險和攬收補貼;為進出口商戶提供清關保障及補貼;盒馬鮮生擴大「共享員工」至酒店、影院、百貨等行業(參見上周〈阿里「租員工」應急〉一文);並為所有商戶提供免費視像會議及培訓課程服務。

綜上可見,阿里這些招數不論覆蓋範圍或涉及金額,已跟一個政府所做的事相差無幾。就像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上月煞有介事公布的「十大紓困措施」,亦涵蓋減租、減費、補貼等等,而總金額不過100億港元,比阿里的220億人仔還少。當然,港府面對的是700多萬市民,阿里平台則有逾7億商戶及用戶,雙方管治的「子民」規模不在同一量級,但職能其實類同。

暗合馬駿「損失分擔制」

講到底,一個政府不論帝制、獨裁或民主,皆不可能坐視麾下子民餓死,否則即便人民不造反,但他們餓死後就無人繳稅,政府也會失去生存基礎。同樣道理,假若阿里旗下大批商戶受衝擊而倒閉,該網企還能收取服務費、廣告費、佣金嗎?因此,阿里身為「大家長」,今次打開糧倉,向商戶「讓利」,避免它們餓死,完全是符合商業邏輯之舉。

阿里巴巴宣布總值二百二十億元人民幣紓困措施,包括向旗下商戶免租、減費、提供免息貸款等。(路透資料圖片)

阿里巴巴宣布總值二百二十億元人民幣紓困措施,包括向旗下商戶免租、減費、提供免息貸款等。(路透資料圖片)

必須強調,我們讚賞阿里等企業反應快速,不一定等於貶低政府,皆因企業的機制原應比政府靈活,例如作決定前不必作全方位諮詢,毋須提交議會投票,最多由董事會幾個人拍板即可去馬(無疑優秀的企業一般比較獨裁)。

在一個理想的社會,應該由政府、NGO和企業各司其職,各自發揮功能,惟在中國內地,NGO幾乎不存在,所以企業的責任和空間也大一些。至於香港,特區政府特別無能,相反NGO和企業「民間抗疫」非常活躍;例如籌措口罩,港府除了向北京求助便一籌莫展,但觀乎很多機構和企業都靠着自身人脈和努力,成功從海外「班到貨」。

無論如何,阿里這次紓困措施,亦屬於馬駿早前提出「損失分擔機制」之一例。事關在今趟巨大災難降臨時,定必有一些持份者首當其衝,深受其苦,例如進出口商、餐飲業、背負貸款的個人或公司等;從法理及道德風險角度看,其他持份者沒責任分擔損失,正所謂「你賺大錢時不會分一些給我,何解你蝕大錢卻要我分擔?」

勿太依賴企業NGO發功

雖說大家一起分擔損失,向來「能力愈大,責任愈大」,暫時不宜要求其他手停口停的老百姓「上繳金器救國」,主要應由政府、銀行、地主和巨型企業「捱義氣」。舉例說,當局減稅減費,銀行容許「還息不還本」,商場業主減租,以及阿里上述招數,均屬「損失分擔」。隨着疫情對經濟的損害進一步顯現,「分擔」的力度可能需要更大,特別是中央及特區政府務必須負起更大責任出招,不能過於依賴企業和NGO自行發功。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