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DNA測試者破2600萬 門檻降 在家抽細胞樣本普及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隨着加入數據庫的人愈多,客戶愈方便尋找親屬或追溯血緣,對藥物研究更相得益彰。(Freepik 網上圖片)
遺傳基因(DNA)測試,近年門檻大幅下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指出,至今年1月累計有2600萬美國人把自己的DNA加到商業血統數據庫中。若發展步伐持續不變,預料當地最快於24個月內,可保存逾1億人的基因組數據。
消費者愈來愈關心健康,在電視及網上營銷推動下,不少人會在商店購買DNA測試套裝,成本更低至59美元(約460.2港元),即可自行在家中抽取細胞樣本,例如唾液或口腔組織,再寄回廠方用晶片分析,以拆解箇中的基因密碼,例如患癌等健康風險。
兩企財雄勢大壟斷市場
報道又指出,現時美國兩大市場領導者,分別為猶他州的Ancestry及加州的23andMe,兩者瓜分當地逾八成市場,擁有世上最大的人類DNA數據庫,足以追蹤幾乎所有美國人的關係,例如是否有特殊血統,包括那些從未購買測試的人。
這兩間私營公司規模龐大,擁有雄厚的財務及法律實力,意味對手很難與之競爭,例如Ancestry為大數據工程師、電腦生物學家等,開設了70個工作崗位。隨着加入數據庫的人愈多,客戶愈方便尋找親屬或追溯血緣,對藥物研究更相得益彰。
除了血統見解外,23andMe是美國唯一可以提供遺傳疾病檢驗報告的公司,去年它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為消費者測試兩種乳腺癌基因,最近更可評估患上前列腺癌的機會。
數據去向難控漠視私隱
本港方面,亦有生物科技初創Prenetics,提供千餘元的DNA測試方案,分析8種常見癌症的健康風險,包括乳癌、胃癌、胰臟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大腸癌、黑色素瘤及子宮癌,讓消費者得以提高警覺,及早預防某些遺傳疾病。
不過消費者的DNA紀錄,就像社交網絡的帖子,或者位置數據一樣,一旦交出便無法控制去向,甚至被應用在刑事調查上。例如一間美國小型科企Family Tree DNA,本月初允許聯邦調查局(FBI),上傳犯罪現場取得的DNA樣本,跟公司200萬客戶的數據作比較,被轟漠視用戶的私隱。

只要在商店花數百元買測試套裝,再抽取唾液或口腔組織,然後把樣本寄回廠方,便可快速完成遺傳基因測試。(Freepik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
DNA測試防癌於未然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50家聰明公司|DeepSeek宇樹上榜(凌通)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近日發布「50家聰明公司」最新評選結果,DeepSeek、宇樹科技等內地星級創企均榜上有名。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
-
科技創新與版權秩序交鋒(方保僑)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Midjourney快速商業化,讓用戶僅需簡單指令,便可生成栩栩如生的超級英雄圖像,甚至動畫角色,過往被嚴密管理的知識產權瞬間化為雲煙。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
-
本地創科合作|城大夥創新工場培育專才
香港城市大學近日與創新工場簽署合作備忘錄,旨在通過資源共享、雙方的專業知識及人脈網絡,促進創新創業方面的成功發展。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
-
細菌電池|水泥混合細菌 變身充電池
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以擅長在表面轉移電子而聞名,無論環境有無氧氣都能生存繁殖。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
-
阿爾特曼訪談|指AI無生命沒意識
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近日接受霍士新聞(Fox News)前主持人卡爾森(Tucker Carlson)訪問,他認為儘管AI看似有生命,但其行為模式依賴指令,缺乏自主權或自主意識。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
-
棋王柯潔談AI|AI時代須及早思變
內地圍棋「八冠王」柯潔近日接受專訪,回憶當時不敵AI,現場灑下男兒淚,直言覺得人類棋手「在某些層面已無法跟AI競爭」。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
-
數字資產監管|港制定監管細節 領先全球
香港近年在數字資產領域的監管步伐顯著加快,今年6月財庫局新一份《政策宣言》更提出了「LEAP」框架,其中首項正是「優化法律與監管」。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