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DNA測試者破2600萬 門檻降 在家抽細胞樣本普及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隨着加入數據庫的人愈多,客戶愈方便尋找親屬或追溯血緣,對藥物研究更相得益彰。(Freepik 網上圖片)
遺傳基因(DNA)測試,近年門檻大幅下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指出,至今年1月累計有2600萬美國人把自己的DNA加到商業血統數據庫中。若發展步伐持續不變,預料當地最快於24個月內,可保存逾1億人的基因組數據。
消費者愈來愈關心健康,在電視及網上營銷推動下,不少人會在商店購買DNA測試套裝,成本更低至59美元(約460.2港元),即可自行在家中抽取細胞樣本,例如唾液或口腔組織,再寄回廠方用晶片分析,以拆解箇中的基因密碼,例如患癌等健康風險。
兩企財雄勢大壟斷市場
報道又指出,現時美國兩大市場領導者,分別為猶他州的Ancestry及加州的23andMe,兩者瓜分當地逾八成市場,擁有世上最大的人類DNA數據庫,足以追蹤幾乎所有美國人的關係,例如是否有特殊血統,包括那些從未購買測試的人。
這兩間私營公司規模龐大,擁有雄厚的財務及法律實力,意味對手很難與之競爭,例如Ancestry為大數據工程師、電腦生物學家等,開設了70個工作崗位。隨着加入數據庫的人愈多,客戶愈方便尋找親屬或追溯血緣,對藥物研究更相得益彰。
除了血統見解外,23andMe是美國唯一可以提供遺傳疾病檢驗報告的公司,去年它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為消費者測試兩種乳腺癌基因,最近更可評估患上前列腺癌的機會。
數據去向難控漠視私隱
本港方面,亦有生物科技初創Prenetics,提供千餘元的DNA測試方案,分析8種常見癌症的健康風險,包括乳癌、胃癌、胰臟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大腸癌、黑色素瘤及子宮癌,讓消費者得以提高警覺,及早預防某些遺傳疾病。
不過消費者的DNA紀錄,就像社交網絡的帖子,或者位置數據一樣,一旦交出便無法控制去向,甚至被應用在刑事調查上。例如一間美國小型科企Family Tree DNA,本月初允許聯邦調查局(FBI),上傳犯罪現場取得的DNA樣本,跟公司200萬客戶的數據作比較,被轟漠視用戶的私隱。

只要在商店花數百元買測試套裝,再抽取唾液或口腔組織,然後把樣本寄回廠方,便可快速完成遺傳基因測試。(Freepik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
DNA測試防癌於未然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融資消息|Bowtie獲5.46億C輪融資 Sun Life永明領投
虛擬保險保泰人壽(Bowtie)獲7000萬美元(約5.46億港元)C輪融資,由香港永明金融(Sun Life永明)領投,為全亞洲以「直接面向消費者模式」營運網上醫療保險中最大規模融資。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跳脫代工思維 發揮AI大用(林國誠)
人工智能(AI)已逐漸成為現代工作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手術機械人|AI機械人自主切除豬膽囊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史丹福大學等校的研究團隊早前在國際權威期刊《科學機械人》發表論文,介紹一款手術機械人SRT-H,聲稱可在無人干預下,自主完成膽囊切除手術。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ChatGPT新功能|擬推購物結賬功能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人工智能(AI)科企OpenAI打算把結賬系統整合至ChatGPT,讓用戶在平台上直接完成購物流程,並向商家收取佣金。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谷歌搜尋升級|AI代致電預約
科技巨擘谷歌(Google)最近宣布將升級其網絡搜尋服務,推出多項基於人工智能(AI)的新功能,包括把Gemini 2.5 Pro模型與深度搜尋(Deep Search)功能整合至旗下搜尋引擎的AI模式。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科大3D成像技術 減病人接收輻射
CT掃描常見用於醫療診斷、指導手術程序及製作3D骨科與解剖模型,以處理畸形、骨折及腫瘤等複雜病況,惟缺點是令患者暴露於高劑量的輻射之中。
- Posted July 18, 2025
- 0
-
數碼港AI論壇|探討港企轉型策略 倡運用數據創新 大灣區合拓產業
無論金融交易紀錄、商業或公共服務,本港每日產出海量數據,惟企業應用人工智能(AI)仍不時遇到困難,例如數據安全風險、缺乏相關應用案例參考,或對建立合法、合規的數據庫無從入手。
- Posted July 18,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