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衣分解再造變新裳 (HKRITA葛儀文)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葛儀文認為,紡織企業須創新才能突圍。(HKRITA圖片)
快速時裝文化席捲全球,本港大批舊衣被運往堆填區,每年製造逾10萬噸紡織廢料。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夥拍H&M基金會,通過研發G2G舊衣新裳循環系統,減低對環境的污染損害。今次請來其行政總裁葛儀文,分享有關技術應用,並探討行業發展趨勢。
主持:(朱)朱美俞《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葛)葛儀文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行政總裁
朱:可否簡單講解你們的研發項目,以及商品化策略?
葛:HKRITA是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創科局)轄下研發中心,合作對象包括生產商、供應鏈管理公司以至跨國品牌,例如H&M、GAP及Patagonia Works等企業。公司現已開發無水漂染、可穿戴電子及智能衣物、廚餘轉化為PEF紗線、AI預測時裝潮流等項目。自2006年營運至今,已申請111項專利,並擁有110項知識產權(IP)。
內地自2017年起,已禁止紡織廢料入口;惟本港每年製造逾10萬噸紡織廢料,大多被運往本地堆填區。為減低環境負荷,團隊夥拍H&M基金會,研發G2G舊衣新裳循環系統,把舊衣分解、消毒、切碎、混合、梳理、紡紗,再以3D編織技術,重塑全新設計的衣裳。

G2G舊衣新裳循環系統,有助減低對環境的污染損害。 (H&M基金會圖片)
G2G系統現設於荃灣南豐紗廠,作為消費者體驗區及零售店,藉此教育及推廣有關概念。商品化策略方面,我們作為研發中心,透過授權(License)IP給企業,可作技術轉移。團隊另擔任顧問角色,因應企業要求,協助研發新技術。
第二代技術用臭氧殺菌
朱: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你們推廣環保技術時,有否遇到困難?
葛:現時整體市場皆遇到困難,企業須有創新概念,才能突圍而出。此外,G2G作為舊衣新裳循環系統,團隊計劃第二代系統採用臭氧消毒,有效殺滅99.9%以上細菌及病毒。跟市面銷售的新衣相比,後者於工廠經人手觸摸,或因而黏附塵埃等物質;而G2G的重造衣物,一經消毒後,相信比坊間新衣更潔淨。
事實上,團隊自去年12月起,已計劃引入由本地企業供應的3D掃描系統,讓客戶步入有如電話亭般大的3D掃描機器,系統就能掃描其尺碼,度身訂造「新衣」。我們本打算於農曆新年後,改變有關營商環境,豈料期間發生疫情,於是將計就計,趁機作更徹底的概念革新。公司預料,有關消費者體驗區將於3月底至4月中旬重開。
夥院校招攬年輕人入行
朱:研究員招聘方面,你們又有何策略?
葛:HKRITA的研發團隊從材料至數碼研究約有50人,據創科局指定架構,研究員人數以項目計算,例如新增一個研發內容,就聘請新一批員工。約2至3年後,就跟研究員終止合作關係。
我們考慮到,若開設大型研究組織,費用高昂亦難以管理。公司跟本地8大院校緊密合作,通過其不同實驗室,協助各研究發展進程。如此,公司在大學、市場及政府之間參與,更能理解不同持份者以至市場的需求。
本港作為成熟的市場,特別能幹的年輕人,往往有很多選擇。當然,團隊未來期望能留住優秀的研究員,協助第二代研發或商品化進程。公司致力研發別具意義的項目,創造新營商模式,並為環保出一分力;期望藉此吸引年輕人入行,挑戰更多「不可能」。
逆市拓新市場危中有機
朱:去年至今,本港受環球經濟、社會運動,以至肺炎疫情影響。你認為業界該如何部署?
葛:首先,個人認為,危中永遠有機。市場短期內受很大挑戰,尤其是中小企。然而,企業應趁機評估其市場角色定位,以及競爭力何在,並重新理解市場需求。

葛儀文(左)指,HKRITA在大學、市場及政府之間參與,更能理解不同持份者以至市場的需求。(HKRITA圖片)
第二,策略方面,企業應建立更多夥伴關係,例如整頓供應鏈上下游的合作夥伴清單,冀藉發揮協同效應,加大共贏機會。
第三,本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系,本土市場較小,必須積極尋求海外商機。以往本地出口,以歐洲及美國為主,惟市場開始老化。隨着中美競爭激烈,企業需向鄰近地區入手。除了中國內地,亦可考慮印尼、印度等新興市場。
自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本港營商環境一直轉變。由五十至六十年代做紗廠、六十至八十年代做製衣,到八十至九十年代至今,主力供應鏈及物流管理。
市場一直在變,關鍵是如何應付市場變化,發揮企業的靈活性。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國產機械狗|每秒跑10.3米破紀錄
中國四足機械狗「新一代黑豹2.0」,憑藉卓越性能與前沿技術,以每秒10.3米的速度,打破由波士頓動力WildCat創造的每秒8.89米機械狗紀錄。
- Posted July 7, 2025
- 0
-
亞馬遜百萬部機械人重塑物流業(方保僑)
美國科企巨頭亞馬遜(Amazon)日前正式宣布,其全球倉庫及物流網絡內已部署逾100萬部機械人。這數字不僅是科技里程碑,更標誌着全球物流自動化進入全新階段。
- Posted July 7, 2025
- 0
-
百望專訪|藉港作支點走向全球
內地「電子發票第一股」百望股份(06657)近期致力向數據智能(Data Intelligence, DI)方向實現人工智能(AI)轉型。
- Posted July 7, 2025
- 0
-
Sumsub專訪|科技助偵測洗錢 省時提效
近來不同領域的企業或機構引進人工智能(AI)系統時,往往關注能否或多久以後才能獲得經濟回報,而反洗錢(Anti-Money Laundering, AML)監控與合規,正好是已出現成功案例的領域之一。
- Posted July 7, 2025
- 0
-
Sumsub專訪|AI辨深偽欺詐 堵KYC驗證漏洞 Sumsub自研技術 識破假冒生成影片
全球一體化驗證平台Sumsub亞太區副總裁Penny Chai接受本報專訪,剖析當前身份驗證產業變局,以及如何結合人工智能(AI)技術對抗「深偽」(Deepfake)與詐騙,協助企業有效管控風險。
- Posted July 7, 2025
- 0
-
AR Lens助購物節派優惠(林國誠)
今年踏入第三屆的「香港開心購物節」已於7月1日正式展開,活動由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辦,聯合超過180個品牌,涵蓋零售、餐飲、旅遊、酒店、會展、商場、銀行、航空及跨境交通等10個界別,合共推出超過300項優惠,總值超過19億元。
- Posted July 4, 2025
- 0
-
AI私隱|憂AI損私隱 港府:適時發指引
人工智能(AI)近年發展迅速,為本港帶來私隱風險。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昨天在立法會會議上,回應江玉歡議員動議的「制定個人資料保障制度框架,應對人工智能時代挑戰」議案。
- Posted July 4,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