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智能合約增值 (區塊鏈技術余以恆)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現時不少藝術品都依賴畫廊估價。(法新社資料圖片)
香港近年有意變身藝術之都,畫廊及藝術家數目隨年遞增,吸引參展商尋找商機,但藝術與科技有何關係?《信報》StartupBeat請來區塊鏈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余以恆,探討如何以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改善藝術品資訊不透明等問題,藉此提升投資潛力。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余以恆 區塊鏈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
尹:從哪時開始,你對收藏藝術品感到興趣?
余:早在20年前,我在北京工作,見過很多好的藝術品,包括國畫、陶器、玉器等。我太太一向愛好收藏,當時幾乎每個星期都跟她一齊尋寶。
在買賣藝術品時,十分依賴中間人。多年前認識的中介,如今已成為買家,在拍賣行參與競投。
轉手次數一清二楚
尹:藝術品與科技,兩者關係如何?
余:回想十多年前,曾有拍賣行想改革,推行藝術品市場電子化,可惜不成功。因為除了需要大量買家支持,亦存在信任問題,例如系統是否安全、能否保護私隱,以及擔心收錢後,對方不出貨等。
據我所知,全球九成多的藝術品都經由畫廊交易。而畫廊本身亦有門路從各方收購名作,例如認識著名已故藝術家的後代。不過,全球畫廊為數眾多,買家亦很難知道,究竟哪間好或不好,只能靠經驗判斷。
這兩年,我們投資了一間公司,專門研發區塊鏈技術,為買賣雙方提供安全平台,並記錄所有買賣訊息,資料很難被竄改;日後買賣藝術品時,不論易手多少次,都可以翻查得到。
尹:經區塊鏈平台買賣藝術品,主要用什麼貨幣交易?
余:當然是現金,不論美元、人民幣,什麼幣值都一樣,這與虛擬貨幣無關。現時有不少收藏家主攻當代藝術,畢竟作品易於認證,因只要找到藝術家本人就能判斷真假;至於古代藝術品,要接觸已不簡單。如沒有特殊渠道,亦不一定能買到。
尹:印象中,似乎藝術品的價格都是中間人說了算,仍有定價機制嗎?
余:藝術品的交易數據會記錄於區塊鏈,但政府並無規定要公開交易價格。至於畫廊是否向買家透露價格,交由它們自己決定。不過,如果是經拍賣交易,就要公開價格,讓買家作參考。而角色中立的平台就可保障多方利益,助大家達成契約。

余以恆(右)認為,藝術品配合智能合約令交易有案可查。(資料圖片)
鑑別真偽更趨透明
尹:要分辨藝術品的真偽,多數人只能信任中間人。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能否改善資訊的透明度?
余:過往要鑑定藝術品,就要經過很多專家,當中牽涉很多問題,而在整合資料期間,亦有機會出錯。以前買賣國畫,每次轉手期間,有不同的專家蓋章認證。然後,又要另外再找專家,認證那些「專家蓋章」是否真跡。藝術品經過多重人手,「認證」就等於其出世紙。
不過,應用區塊鏈技術後,以後每件藝術品不論真偽、價值、易手,甚至曾否被盜,都會逐一記錄下來。區塊鏈的認證技術發展至今已近10年,只要參考比特幣(Bitcoin),就可見其發展漸見成熟。
科技不會偏袒任何一方,技術中立而且十分透明。同時,在智能合約下,一旦答應買賣後就不得反口,甚至連佣金也同步支付。逐漸地大家都開始有信心,買家亦較願意使用。
記錄不能改添保障
尹:你之前提過,有了區塊鏈技術後,大家或可經眾籌(Crowdfunding),集資買入藝術品,可以解釋做法嗎?
余:例如我跟朋友說好,夾錢投資一件藝術品,大家五五分賬。但老友都有吵架的時候,就算大家不是朋友,純粹合資的關係,如果一方想佔便宜,對方亦可能蒙在鼓裏。
當然,某些人或有不同目的,可是無論他做過什麼、買過什麼都有案可查,可證明其誠信。若然在平台上造假,也會有記錄,而且不得更改。一旦發現有問題,就能追蹤來源,甚至可追究法律責任。
當有了區塊鏈技術,我們亦可在系統中看到有什麼人投資過,清楚知道對方是誰。此外,可以把藝術品價值再分為若干份數,大家要付出多少、有多少責任都會列明,日後不會有任何爭論,因資料無法被更改;加上有智能合約,就能保障大家。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 English Version ]
Can blockchain revolutionize the art market?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慎防網購門票詐騙(林國誠)
在剛過去的星期二,香港再次出現熱血的畫面,超過4.7萬人入場觀看一場全城矚目的足球比賽,筆者也是座上客之一。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星仿生機械人|粵語陪長者聊天
香港人口急劇老化,專業治療師人手短缺,已成為安老業界難題之一。第九屆「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GIES)昨灣仔會展揭幕,展區佔地9800方米,有來自全球超過270個參展單位,展出近千款創新產品及應用方案。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教師版ChatGPT|美15萬人免費用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OpenAI發布一份AI素養藍圖,並推出教師版ChatGPT(ChatGPT for Teachers),免費開放予美國K-12(相當於香港的幼稚園、小學、中學)教育工作者,直至2027年6月為止,料約有15萬名教育工作者受惠。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清華AI專利|超美4學府總和
彭博引述美國資訊供應商律商聯訊(LexisNexis)數據,清華大學引領中國的人工智能(AI)創新,在2005年至2024年底期間,累計獲得4986項AI及機器學習的專利,單是去年就獲得900多項。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AI泡沫|AI平台舵手預警 大模型明年爆泡
美國人工智能(AI)開發者平台Hugging Face,其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德朗格(Clem Delangue)近日在新聞網站Axios一場活動上表示,目前面臨的並非AI泡沫,而是大型語言模型(LLM)泡沫,而這泡沫或即將在明年爆破。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華為雲港版登場|助企業快速拓AI 成立本地人工智能生態聯盟 降應用門檻
華為雲人工智能(AI)峰會昨在數碼港召開,並舉行「華為香港AI生態聯盟」啟動儀式,該聯盟旨在協助企業降低AI應用門檻,加速數碼轉型。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年輕人規劃職涯四項關鍵(湛家揚博士)
我最近有幸主持由香港女工商及專業人員協會(HKWPEA)與數據及人工智能素養協會(DALA)合辦的午餐論壇,主題為「AI驅動的商業策略實踐」。3位來自創科界的女性領袖,分享人工智能(AI)如何重塑法律、工程、金融等行業的實際案例。
- Posted November 20,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