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創科生態缺口 (Innovate for Future邱達根)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IF召集人邱達根建議,港府可考慮運用未來基金,支持本地初創發展。(盧詠賢攝)
本港發展創科產業已有一段時間,但初創融資仍然困難。政府從「未來基金」撥款220億港元,設立「香港增長組合」投資本地項目,能否解決困局?今次請來Innovate for Future(IF)召集人邱達根,探討港府如何建立生態系統,推動專業投資者支持本地初創。
主持:(朱)朱美俞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邱)邱達根 Innovate for Future召集人
朱:IF早前建議政府通過「未來基金」投資本地高科技項目,可否講解哪些項目較有潛質?
邱:本港早期發展創科,已推出園區建設、資助計劃等基建項目;現步入第二階段,政府應聚焦具發展潛力的行業,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少醫療科技(HealthTech)或健康相關的技術已成行成市,大型機構如醫管局等,亦採購本地初創項目,反映其切身需要。
此外,政府應着重一些與企業信託相關的技術,例如大數據(Big Data)、人工智能(AI)、金融科技(FinTech)等,市場有一定需求。

本港發展創科,除了資金、研發及找生意,亦要補充生態圈缺口。(法新社資料圖片)
參考星美 主權基金領投
朱:你認為港府該如何建立有效的投資機制來帶動本地創投生態?
邱:港府應參考海外例子,通過「未來基金」或稅制優惠等,建立生態系統,吸引更多專業投資者參與,協助政府篩選優勝者,選出可塑性高的本地高科技項目。
以「老祖宗」美國為例,自六十至七十年代起,當地已設立風投基金(VC),資金一般分為兩大來源:其一,當創業家成功退場後,他們傾向投資新晉的創業家,其背景包括校友、鄰舍等。其二,美國的退休基金、大學基金會(Foundation)等,部分會撥款支持長期投資項目。
中國方面,百度、阿里(09988)、騰訊(00700)等大型科企亦通過投資帶動其他創業者。此外,內地政府推出不少投資基金,以深圳為例,市政府設立深創投,帶動整個初創產業發展。當創業者得悉該市有資金支持初創,自然被吸引前往發展。
至於新加坡,主權基金如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淡馬錫基金等,有直接投資創新項目,或支援創業團隊前往當地發展。
反觀香港,本地數家較成功的「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而未上市的初創)仍未套現,不足以支持下一代發展。同時,本港一直缺乏長期投資者,私人投資者則以家族辦公室為主,部分牽涉本身的上市公司,同時要考慮企業管治策略,因此甚少投資非核心業務,例如初創項目。
我認為,港府不能過於依賴本地私募市場,當市況轉差時,私人投資者不傾向投資高風險的創科項目;變相令優秀的科創也難獲資金支持。我們期望港府能透過「未來基金」發揮引擎作用,夥拍專業及長期投資者,為初創建立重要的資金基礎。

港府應在政策下苦功,積極提高本地創科的競爭優勢。(政府新聞處圖片)
增強法律及技術估值認知
朱:除資金、研發及企業應用之外,本地創科還有什麼缺口須填補?
邱:港府應補充整個生態系統的缺口,包括一些專業服務。以我所知,科技初創融資時,要諮詢法律意見;其後如果要做研發,亦要專業人員為其技術估值,惟本地銀行只擅長估樓價,對科技估值缺乏認知。
若在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等金融機構能容許初創把一些技術作抵押,本港至今未曾出現類似的專業服務。我認為,不論資金、研發、企業應用,以至補充初創生態圈的缺口,對本地初創發展均至關重要,政府宜加快步伐彌補不足之處。
朱:鄰近地區發展創科有一定成績,港府應參考哪種模式取長補短?
邱:港府應參考各海外例子,取各家之長。以新加坡為例,當地企業進軍東南亞市場較港企有優勢,對於內地市場,則不如港企般熟悉。
資金方面,本港金融複雜度及寬度較新加坡高。惟當地政府積極推出種子輪基金(Seed Fund),又透過主權基金,直接投資於專業基金,以提升競爭優勢。
現時全球都在搶人才,這些人才最終會否在本地落腳?本港有不少吸引之處,但不能跟其他地區存在太大差距。個人認為,有競爭才有進步;港府應在政策下苦功,積極提高本地創科的競爭優勢。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慎防網購門票詐騙(林國誠)
在剛過去的星期二,香港再次出現熱血的畫面,超過4.7萬人入場觀看一場全城矚目的足球比賽,筆者也是座上客之一。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星仿生機械人|粵語陪長者聊天
香港人口急劇老化,專業治療師人手短缺,已成為安老業界難題之一。第九屆「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GIES)昨灣仔會展揭幕,展區佔地9800方米,有來自全球超過270個參展單位,展出近千款創新產品及應用方案。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教師版ChatGPT|美15萬人免費用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OpenAI發布一份AI素養藍圖,並推出教師版ChatGPT(ChatGPT for Teachers),免費開放予美國K-12(相當於香港的幼稚園、小學、中學)教育工作者,直至2027年6月為止,料約有15萬名教育工作者受惠。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清華AI專利|超美4學府總和
彭博引述美國資訊供應商律商聯訊(LexisNexis)數據,清華大學引領中國的人工智能(AI)創新,在2005年至2024年底期間,累計獲得4986項AI及機器學習的專利,單是去年就獲得900多項。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AI泡沫|AI平台舵手預警 大模型明年爆泡
美國人工智能(AI)開發者平台Hugging Face,其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德朗格(Clem Delangue)近日在新聞網站Axios一場活動上表示,目前面臨的並非AI泡沫,而是大型語言模型(LLM)泡沫,而這泡沫或即將在明年爆破。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華為雲港版登場|助企業快速拓AI 成立本地人工智能生態聯盟 降應用門檻
華為雲人工智能(AI)峰會昨在數碼港召開,並舉行「華為香港AI生態聯盟」啟動儀式,該聯盟旨在協助企業降低AI應用門檻,加速數碼轉型。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年輕人規劃職涯四項關鍵(湛家揚博士)
我最近有幸主持由香港女工商及專業人員協會(HKWPEA)與數據及人工智能素養協會(DALA)合辦的午餐論壇,主題為「AI驅動的商業策略實踐」。3位來自創科界的女性領袖,分享人工智能(AI)如何重塑法律、工程、金融等行業的實際案例。
- Posted November 20,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