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基金融資考慮 (海闊天空創投文立)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文立提到,若初創打算在內地上市,宜先考慮人民幣架構基金。(盧詠賢攝)
近期中美兩國關係緊張,本地大型初創進行融資,甚或準備首次公開招股(IPO)時,對於應接納人民幣抑或美元資金,不得不作更長遠考量。今次請來海闊天空創投聯合創辦人及管理合夥人文立,分析創投資金走勢及初創面對挑戰,以至本港扮演的角色。
主持: (朱)朱美俞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 (文)文立 海闊天空創投聯合創辦人及管理合夥人
朱: 中美最近在「港區國安法」問題上角力,會否影響初創融資策略?
文: 我認為這不單是「港區國安法」,更關乎整個中美關係的緊張局勢。我們留意到,大約在一年前,有中資背景的公司若要在美國投資,早已受到限制。
以往本港公司成立後,會面向全球資本市場,現在或須打消這念頭。如眼見海外資本市場較亂,便改往中國集資,或直接在內地上市;至於大型初創融資,雖不受資金背景影響,卻與其商業模式有關。
第一,公司採用人民幣抑或美元架構的資金?其中考慮點在於,日後經何種融資渠道可助發展較為暢順。第二,在「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趨勢下,企業可能要「選邊站」,例如未來計劃在內地上市的,就集中爭取當地資金。
對於那些成立不久、較早期的初創來說,受中美角力的影響不大,因為他們要在新冠疫情下生存或擴展業務,已非易事。至於上市集資,中美資金流向多涉及一些擁有核心技術的大型初創。

在中美兩國博奕下,大型初創選擇資金時,以至未來上市地點,現時有更長遠考慮。(路透資料圖片)
本港法治傳統優勢猶存
朱: 美方若限制高科技出口至本港,你有何看法?
文: 我們會把高科技項目分為兩類。第一,純粹是消費類產品;第二,以華為為例,該公司產品雖是智能手機,其核心技術卻是5G基站。我相信,若非牽涉國家層面的消費類產品,美方制裁的實際影響不大。
公司亦有投資一些擁有核心技術的初創,個人認為,他們創業早期必須釐清其主要客戶群、供應商及整個供應鏈的所在地,還有技術或核心零件,是否擁有美國技術授權(Licensing)等。
朱: 美國對本港的制裁,會否動搖外資公司在港營商信心?
文: 個人估計,本港未來若與內地城市差距收窄或兩者完全沒分別時,不少外資公司可能會考慮轉往上海營商,不選擇進駐本港。惟時至今日,本港仍以普通法(Common Law)為法律基礎,很多優良傳統尚存。現時最危險情況是,中美兩個巨人在我家中打架,究竟只是罵戰,抑或會揮拳弄刀,有很多未知數。人們更擔心市場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多於已知之事。
不確定性增 出手更審慎
朱: 初創現時營商環境艱難,公司未來投資有何取態?
文: 以公司投資的初創為例,受社運、疫情及中美局勢影響,不少初創的業務發展均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坦白說,我們看到很多優秀的創辦人,想盡辦法渡過難關;有部分初創或快將倒閉,有些初創卻能把握機遇,其收入於逆市倍增。

文立認為,除了提供經濟支援,港府更要大膽採納本地創科項目。(黃潤根攝)
首先,若初創是暫時有問題,公司會想辦法提供資金,助其渡過難關;第二,提醒他們可向政府機構尋求支援;第三,建議初創重新審視其業務模式,能否作一些突破,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全球市場。常言道:「捱到這關,就是勝利者」,我期望所有創辦人能致力通過目前的艱巨考驗,變為成功者。
投資方面,由於疫情阻礙,難以跟初創直接會面,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進展將減慢。此外,有初創業務在疫市下轉差,也有些公司生意額大升,我們無法估計兩者業務會否在疫後反彈或回落,相關估值變動更難以預測,故不像以往般容易達成投資共識。
籲政府帶頭用初創產品
朱: 有業內人士建議,港府可通過「未來基金」,跟本地投資者協作,你有何看法?
文: 留意到本港有不少風投公司,在過去一兩年很樂意投資本地初創,譬如設立自家創業加速器(Accelerator)或孵化基金。現時不少初創視集資為業務關鍵,惟其生意模式是否做得好,以及產品認受性高低均同樣重要。
我覺得,除了提供經濟支援之外,港府最重要的是大膽採納本地創科項目,甚或規定轄下某些部門,要採購一定比例的本地初創項目。
另外,希望當局不要避嫌,又或怕遭外界質疑「官商勾結」,其實,可以先訂立規矩或限額,即使受質疑,至少其資金能流入本港市場,協助本地初創驗證其商業模式,初創日後就更易獲得融資。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50家聰明公司|DeepSeek宇樹上榜(凌通)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近日發布「50家聰明公司」最新評選結果,DeepSeek、宇樹科技等內地星級創企均榜上有名。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
-
科技創新與版權秩序交鋒(方保僑)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Midjourney快速商業化,讓用戶僅需簡單指令,便可生成栩栩如生的超級英雄圖像,甚至動畫角色,過往被嚴密管理的知識產權瞬間化為雲煙。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
-
本地創科合作|城大夥創新工場培育專才
香港城市大學近日與創新工場簽署合作備忘錄,旨在通過資源共享、雙方的專業知識及人脈網絡,促進創新創業方面的成功發展。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
-
細菌電池|水泥混合細菌 變身充電池
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以擅長在表面轉移電子而聞名,無論環境有無氧氣都能生存繁殖。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
-
阿爾特曼訪談|指AI無生命沒意識
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近日接受霍士新聞(Fox News)前主持人卡爾森(Tucker Carlson)訪問,他認為儘管AI看似有生命,但其行為模式依賴指令,缺乏自主權或自主意識。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
-
棋王柯潔談AI|AI時代須及早思變
內地圍棋「八冠王」柯潔近日接受專訪,回憶當時不敵AI,現場灑下男兒淚,直言覺得人類棋手「在某些層面已無法跟AI競爭」。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
-
數字資產監管|港制定監管細節 領先全球
香港近年在數字資產領域的監管步伐顯著加快,今年6月財庫局新一份《政策宣言》更提出了「LEAP」框架,其中首項正是「優化法律與監管」。
- Posted September 1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