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過於求 燒錢不停 內地共享單車恐現泡沫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滿城盡是共享單車」是此刻中國大城市的共通點。有內地媒體估計,全國現有多達20家主打單車租賃的初創企業,已納入共享單車版圖的城市超過30個,大部分為一二線城市。
如今到北京或上海旅行,只須透過應用程式支付寶或微信過賬,即可在這兩個大都會享受騎單車樂趣。共享單車迅速走紅,原因在於輕鬆隨意,用戶騎到哪裏便可把單車泊到哪裏還車;而且每小時租金低至1元人民幣,比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更划算。內地交通擠塞問題嚴重,若前往短程目的地,租用單車代步無疑更方便環保。
內地共享單車兩大初創摩拜單車(mobike)及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ofo),皆在今年初獲得D輪融資,前者累計吸金3.25億美元,ofo則達5.8億美元。根據研究機構比達諮詢發布的《2016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上述兩間創企在全國市佔率達九成。若以顏色區分,mobike的單車為「小橙車」,ofo則為「小黃車」。其他主要對手還有Bluegogo的「小藍車」以及智享單車的「小綠車」。
押金錢搵錢或爆煲
隨着競爭漸趨白熱化,內地共享單車行業會不會出現泡沫甚至最終爆破?業者又如何找到生存平衡點,扭轉燒錢情況,讓生意持續經營下去?
有分析擔心,內地共享單車膨脹太過急速。截至今年3月,ofo在全國已投放100萬輛單車供租賃,mobike也有80萬輛之多。兩間公司共享單車用戶數目至今達1900萬人次。熱潮之下,ofo及mobike均揚言今年各自生產超過1000萬輛單車,加碼推出市場。
惟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指出,內地每年製造約8000萬輛單車,大部分為出口品,國內需求只佔約2500萬輛。換言之,ofo及mobike今年目標單車生產量,已跟全國總需求相若,被外間批評為好大喜功。此外,共享單車巨頭野心勃勃,劍指內地400多個城市,但礙於地形及環境限制,適合推行單車代步的城市最終或只有約100個。
為了在市場突圍而出,ofo及mobike不惜貼錢搶客,分別以充值「100元送200元」(人民幣.下同)或「100元送110元」作招徠。由於租金甚低,押金成為共享單車公司主要流動資金來源。ofo的單車押金為99元,mobike則為229元。除非用戶主動要求退回,否則押金會長期存放共享單車公司的戶口。公司可將這筆巨額押金用作投資賺錢,彌補生產單車及其他行政成本,但這些「非經常性收益」並不穩定,如押金被用作炒股炒樓的話,隨時有爆煲風險。
然而,ofo及mobike之所以吸引投資者注資,並非因為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而是其大數據資料庫。他們擁有用戶的個人資料、行車紀錄及消費習慣等,這些數據都是未來「搵錢金礦」,只是至今仍未找到變現方法。
遺失率高 騙徒敲詐
共享單車這種嶄新商業模式若要在內地成功,社會必須予以配合,惟內地人不跟規矩,令部分財力不夠的創企失敗收場。中國卡拉單車於今年1月在福建莆田投放667輛單車,可是大部分人借車不還,單車遺失率高達七成半。投資者失信心而撤資,卡拉最終無法經營下去。
騙徒也瞄準共享單車公司的超高估值,視之為敲詐對象。福州公安今年2月拘捕兩名疑犯,指他們偽造共享單車的QR Code,用戶掃描條碼後,不但無法租車,更被「嘟走」金錢。此外,更有騙徒利用條例漏洞,經常虛報單車被私下上鎖,賺取共享單車公司的舉報獎金。
冀大數據變現扭虧
共享單車公司若要走出困境,首先要找到把大數據變現的方法。以服務覆蓋全國35個城市的ofo為例,該公司已可利用大數據繪畫出精密的人口流動地圖,藉此推測每天中午有多少名用戶停在咖啡店買咖啡,再向商戶提出推廣建議,例如在手機應用程式植入相關廣告,鼓勵用戶到該店消費。
同時,共享單車公司亦可與商戶合作,只要用戶累積足夠租車積分,便可到商戶換取禮品或獲得折扣 ﹔甚至在車身刊登廣告,以收宣傳之效。
兩大內地共享單車巨擘正準備衝出海外,打入全球市場。mobike上月正式進軍新加坡,ofo則計劃拓展新加坡、美國及英國等市場,在海外投放2萬輛單車,還打算把海外租金定價提高至每半小時1美元或1英鎊,希望透過開源,有助持續經營。
美團點評副總裁婁曉博形容,內地共享單車就如紅海戰場,各大創企以低價促銷,意圖搶佔先機。他預期最後只會剩下兩至三間共享單車初創,成功存活的關鍵是「鬥燒錢」、「鬥成本管理」及「鬥科技創新」。
雖然香港路窄多彎,單車不宜作為日常交通工具,但有不少人喜歡在假日騎單車消遣。近日,本地首個共享單車平台GoBee.Bike開業,該公司擁有1000部智能單車,租車費每半小時5港元,暫時在大埔、沙田及馬鞍山等地區服務。
用戶首先要透過Android應用程式,登記信用卡資料及電話號碼。跟mobike模式相同,GoBee.Bike單車使用GPS(全球衞星定位)智能鎖車技術,用手機掃描車上的QR Code,上網連線後即可解鎖。GoBee.Bike系統接駁雲端,可以追蹤單車位置及何時交還。但有首批用戶反映,該應用程式並不穩定,停泊單車位置亦不足,本港要推行共享單車,配套仍有待改善。
撰文:袁樂雯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港話通」伴市民邁進AI時代(方保僑)
香港的科技發展史較晚起步,曾一度落後於亞洲其他地區及中國內地城市。近年嶄新的創新科技,例如大數據、人工智能(AI)及本土語言模型,在本地及國際市場掀起浪潮,逐漸成為推動城市生活的力量。
- Posted November 24, 2025
- 0
-
HKICT Awards 2025|思謀工業平台奪HKICT大獎
特區政府數字政策辦公室舉辦的「2025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HKICT Awards 2025),年度頒獎典禮於上周五圓滿結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向思謀集團有限公司頒發全年大獎。
- Posted November 24, 2025
- 0
-
Google Imagen 3 Pro|Google圖像生成 納即時資訊
繼上周推出Gemini 3.0系列人工智能(AI)模型後,谷歌(Google)加推圖像生成模型Imagen 3 Pro(亦稱Nano Banana Pro),屬於Gemini 2.5 Flash圖像模型(Nano Banana)之後的最新產品,方便製作圖表、翻譯圖像上的文字,製作電影場景故事板,或者將日景變為夜景等。
- Posted November 24, 2025
- 0
-
美網絡商死機累全球 揭依賴弊端(郝本尼)
美國網絡服務供應商Cloudflare上周發生技術故障,導致社交媒體X、ChatGPT、Spotify及Canva等網站癱瘓約3小時以上。
- Posted November 24, 2025
- 0
-
2026 CES|聚焦家務機械人 CES明年1月開鑼 主辦商設AI專區
美國消費者技術協會(CTA)主辦的2026年度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將於明年1月舉行,該會行政總裁兼副主席夏皮羅(Gary Shapiro)、總裁法布里齊奧(Kinsey Fabrizio)早前接受本報專訪,介紹人工智能(AI)技術如何影響未來消費科技趨勢。
- Posted November 24, 2025
- 0
-
慎防網購門票詐騙(林國誠)
在剛過去的星期二,香港再次出現熱血的畫面,超過4.7萬人入場觀看一場全城矚目的足球比賽,筆者也是座上客之一。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星仿生機械人|粵語陪長者聊天
香港人口急劇老化,專業治療師人手短缺,已成為安老業界難題之一。第九屆「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GIES)昨灣仔會展揭幕,展區佔地9800方米,有來自全球超過270個參展單位,展出近千款創新產品及應用方案。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