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不應過早分散股權 (Click Ventures陳海麗 / 紅杉資本車品覺 / 概念資本朱永嘉)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左起:尹思哲、陳海麗、車品覺和朱永嘉對談初創融資難題,他們均認為,公司創辦人須對生意有信心,亦應先了解清楚投資者喜好。
初創要在業務上大展拳腳,必須有穩健的財務支持,惟尋求融資使不少創辦人甚感苦惱。《信報》StartupBeat今次請來Click Ventures創辦人陳海麗、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專家合夥人車品覺,以及概念資本投資合夥人朱永嘉,分享初創融資的常見盲點。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陳海麗 Click Ventures創辦人
車品覺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專家合夥人
朱永嘉 概念資本投資合夥人
尹:有本地初創抱怨難獲得投資者支持,你們對此如何理解?
陳:以往我做創辦人時,深深體會到初創尋找融資須經歷被投資者拒絕及等候答覆的艱難期。我認為,初創在建立出色的商業規劃及市場牽引力(Traction)前,必須維持良好的心理質素。
我以投資者身份見創辦人時,即使遇上具生意潛力的初創,倘若創辦人缺乏信心,心中對他的表現亦打了折扣。其中,初創對生意的了解、數據分析技巧不足,箇中原因主要都是欠缺自信心。若連公司的牽引力、轉化率(Conversion Rate﹚、留存收益率(Retention Rate)亦不清楚,相信投資者亦會卻步。
具自信給投資者好印象
車:作為投資者,我會衡量初創的商業模式是否合邏輯、業務是否具前瞻性,以及可擴展空間。每次會晤創辦人,我們回去須撰寫投資論文,因此創辦人須具邏輯分析及說服力。
舉例說,有企業研發合成食物(Synthetic Food),現時未必有人敢吃。然而,創辦人若舉出黑心食物愈來愈多時,投資者便容易理解當中的邏輯。初創的想法可以很瘋狂,因為眾所周知的商業模式,難以獲取過百倍的投資回報率。創辦人必須對自己的生意有堅定信心,否則難以說服投資者。
朱:創辦人必須認識投資者,就如認識你的客戶(Know Your Client;KYC)概念,融資前先研究對方的投資紀錄、喜好等,必須做足功課。
若創辦人有足夠資金,支持公司營運一段時間,亦不急於融資,反而先專注優化產品,以及擬好商業計劃。開拓市場並做出成績,此時找投資者亦會更順利。美國矽谷有句話就是「盈利代表一切」(Revenue Shows Everything),與其一星期花上3天見投資者,不如全神貫注先做好產品。
融資前訂立目標及底線
尹:曾有投資者願意出資取走初創三至四成股權,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車:這情況屢見不鮮,惟發生在首輪融資卻不健康。股權太早被攤分,對創辦人及投資者雙方都是雙輸。及後待A、B、C輪再融資時,創辦人的股權已所剩無幾,難以推動他開發及改良產品,窒礙了公司的發展;而其他投資者,亦會因創辦人股權過早被攤薄,不敢貿然注資,或影響初創長遠發展。

初創物色投資者之前,宜做好產品及商業計劃﹔當生意做出成績,融資就順利得多。(Freepik網上圖片)
朱:創辦人必先了解公司業務及投資者,融資前心目中宜有長遠計劃及底線,例如公司要開拓多少個市場、在未來12至24個月內需要多少營運資金、目前能取得的估值等。他們不能讓投資者主導整個融資過程,或貿然答應對方的股權劃分要求。
陳:萬一股份被攤薄,亦有補救方法。我建議他們重新商討分配公司股權,或訂立股權獎勵機制。
當創辦人團隊在特定領域上表現達標,就能換回股份。這做法除了激勵公司發展,亦使投資者與創辦人,兩者合作關係更長遠。
尹:你們作為投資者,如何與創辦人建立策略性合作關係?
陳:公司旗下的創辦人團隊,在取得投資後會主動跟進業務運作。最初會向投資者遞交周報、月報,待發展轉趨成熟便撰寫季報。當中會詳述公司於產品、業務上的發展近況,最後我們設有提問(Ask)欄目,列出初創期間遇到的難題,讓投資者提供建議,協助他們渡過難關。
車:我們較常投資次輪的初創,他們主要尋求有關換血方面的意見。不難發現,當一間初創人數達100人時,出現第一次危機;300人是第二次危機;直到600人時,是第三次危機。創辦人團隊表示,有些人已不適合公司的業務運作,甚至偏離創業初心,惟他們卻因情感問題而沒換血;若不妥善處理,將窒礙公司發展。
業務倘遇困難切勿隱瞞
朱:不少創辦人於董事局會議中,只滙報公司業務發展,甚至報喜不報憂。我認為,他們必須在會議上陳述最近的策略性決定、僱員安排、業務困難等,讓投資者幫忙拆解難題。
曾有初創出現營運問題,以致生意急跌一半,他們選擇向董事局坦白,外來董事隨即利用其人脈網絡,於3至4星期內協助解決。投資者加入董事局,當然會為初創生意籌謀,創辦人毋須隱瞞弱點,向外來董事坦白反帶來莫大裨益。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 English Version ]
What VCs look for in startups before writing the checks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當日本動漫遇上AI(郭德偉)
近年隨著人工智能 (AI) 和大數據技術的迅速發展,日本動漫產業不斷探索如何將這些科技融入創作與製作流程中,尋找前所未有的變革可能性。
- Posted October 10, 2025
- 0
-
Gemini登陸香港 有助AI普及(林國誠)
香港電訊(06823)先前已為個人客戶,免費提供Perplexity Pro進階AI服務,讓他們率先體驗AI驅動的搜尋與問答便利;如今進一步引入Google Workspace with Gemini個人版服務,用戶毋須虛擬私人網絡(VPN),即可存取Google新一代AI Gemini,享受無縫創作體驗。
- Posted October 10, 2025
- 0
-
AI廣告遭破壞|紐約地鐵AI吊墜廣告遭塗鴉
美國人工智能(AI)科企Friend.com近期在紐約市,據報斥資約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在地鐵站內大規模投放平面廣告,宣傳一款售價129美元(約1006港元)的AI吊墜產品,隨即被當地人大肆破壞。
- Posted October 10, 2025
- 0
-
機械人訓練|MIT生成虛擬場景訓練機械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CSAIL實驗室與豐田研究院合作,最新推出一款名為「可操控場景生成」新工具,以「擴散模型」創建多樣化、逼真的訓練場地,例如虛擬家庭廚房、客廳及餐廳。
- Posted October 10, 2025
- 0
-
阿爾特曼訪談|OpenAI倡三大支柱建AGI帝國
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日前接受美國創投a16z高層訪問,回顧了深度學習領域的驚人進展。
- Posted October 10, 2025
- 0
-
谷歌搜尋結果 100條縮剩10條 AI抓取數據更耗時 SEO排名銳降(郝本尼)
美國科企巨頭谷歌(Google)上月中旬在旗下搜尋引擎移除了一個參數「num=100」,使用戶無法一次過取得100條搜尋結果,只能按照預設設定逐頁顯示最多10條。
- Posted October 10, 2025
- 0
-
貿發局兩大電子展覽下週揭幕 共20國家地區逾3,200展商參與
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45屆香港秋季電子產品展(秋電展)及其與慕尼黑國際博覽亞洲有限公司合辦的國際電子組件及生產技術展(electronicAsia), 將由10月13至16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兩展匯聚了來自20個國家及地區合共超過3,200家展商。秋電展將聚焦人工智能、機械人科技、銀髮經濟及數碼娛樂等領域,帶來多款科技智能產品及創新技術,期望促進業界跨行業更多交流,助力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
- Posted October 9,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