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鷹今年主攻區塊鏈 豪言投資千初創 劍指獨角獸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劉小鷹強調,投資初創僅是副業,主業仍是打理上市公司。 (黃俊耀攝)
老鷹基金創始人劉小鷹最為人熟悉的事跡,相信是20多歲便成為諾基亞(Nokia)的中國總代理,並在30多歲時帶領自己創立的中國長遠(00110)(當時稱為長遠電信網絡)上市,成為2000年首隻於創業板掛牌的股票。2012年成立老鷹基金的他,曾揚言要投資1000間初創,區塊鏈更是近期的新貴。
跳出上市公司框架,劉小鷹亦是天使投資者,在內地鼎鼎有名。「假設每年投資33個項目,30年就可以有999個」,到目前為止,累計投資項目近200個,平均每間的投資額是50萬美元,當中部分是自掏荷包。他強調,主業仍是打理上市公司,投資初創僅是副業,「就好像很多人買樓收租一樣。」
以小博大 「九生一死」
劉小鷹7月中來港出席「亞太區塊鏈創科峰會」,他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老鷹基金一般投資的初創,多數其產品已面世,有初步營運數據之餘,發展藍圖亦見清晰,正需要一筆新資金大展拳腳。
由於老鷹基金在內地初創界,會協助初創梳理商業模式,包括介紹客人、戰略合作夥伴,以至下一輪融資的投資者、相關行業的專家等,協助初創加快成長。這種合作模式,對初創吸引力不小,老鷹基金也得以「用天使輪的價錢,來作Pre-A輪投資」。
劉小鷹豪言,當不少人都說初創「九死一生」,而老鷹基金投資初創,卻是「九生一死」,失敗率僅約10%。他解釋,初創死因林林總總,有些是產品不為市場接受又未能轉型;有些是資金耗盡,但又未取得下一輪融資;也有部分是因為共同創辦人之間意見分歧。
堅持天地人法則
「我也有看錯的時候,例如我曾投資6位數字資金,於一間專幫品牌營運電商平台的初創,一開始創辦人向我大談發展藍圖,但投資後無法簽下有實力的客人,於是轉型做一個自家的電商平台,要自行承擔壓貨的風險。這相比代客營運網店,根本是兩碼子的事,我不再投下去,他們又找不到新一輪融資,最後公司就結束了。」
對於投資初創,劉小鷹有三大法則,「第一,要看『天』,即是認清未來趨勢,別投錯方向;第二是『地』,要分析項目或產品是否落到地。」他提到,初創的產品或項目多少有修正空間,「所以還要看『人』,創辦團隊可靠的話,自會懂得調整優化。」
劉小鷹強調:「做天使投資者,先要提升自己,特別是新行業的了解。」例如協助所投資的初創,更易取得客戶數據、尋找人才和宣傳等;又期望所投資的初創公司,能有潛質成為獨角獸(Unicorn)。

劉小鷹決心投資1000間初創,「天地人」更是他三大法則。(黃俊耀攝)
收成期入場門檻高
老鷹基金通常在每一年均重點研究一項創新科技範疇。以2013年至2017年為例,依次為手機遊戲、線上到線下(O2O)、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共享經濟與人工智能(AI)及新零售。
劉小鷹說:「2014年O2O初創湧現,死了大部分,剩下的在今明兩年,應該開始賺錢,甚至上市。初創成立5年至7年後就是收成期,若那時才去投資相關初創,入場門檻就會很高。」
今年老鷹基金主打研究區塊鏈,「(投資初創)『唔等得㗎』!睇中就要扑槌。若到出年才落手,就只能投資於A輪或之後,成本就會高;當然好處是屆時區塊鏈初創應會發展得比現時成熟。」他又透露,作為創投人,資金不可完全向趨勢傾斜,「因為當投資項目跑出後,你都要追加新資金,最好採取分散投資策略。」
劉小鷹認為,區塊鏈是未來10年的科技大趨勢。上月初,他更獲區塊鏈身份驗證平台Nuggets委任為董事會主席,「訊息互聯網(1.0)和流動、社交互聯網(2.0)後,就來到屬於互聯網3.0的區塊鏈,也是所謂『價值互聯網』。」
無100%完美新技術
區塊鏈技術將訊息變成代碼,涉及到加密經濟、分散式記賬及不可竄改等特點,讓交易透明度更高。但他進一步解釋,沒有新技術是100%完美,「區塊鏈存在風險,(虛擬)錢包亦有被盜的可能。從投資層面而言,現在以ICO等首次代幣發行,可以籌集幾千萬元,甚至逾億元資金,但一間產品未落地的初創,團隊又只得十多人,要這麼多錢幹嗎?」
隨着愈來愈多初創公司,標榜自己運用區塊鏈技術,劉小鷹在投資項目時,坦言會加倍謹慎,「會看看創始團隊中,有沒有區塊鏈專家,以及如何藉這技術,解決互聯網的問題。如最終都辦不到,為何仍要用區塊鏈?」

採訪、撰文:陳子健
[ English Version ]
Telecoms entrepreneur Steve Lau eyes blockchain opportunity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圖像與視頻的無限可能(吳壽冠)
					在過去的數年間,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從抽象的技術概念,迅速演變為觸手可及的應用工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具顛覆性的領域,無疑是「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特別是圖像與視頻的生成。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城大國際科研排名榮膺全港第一 HK Tech 300列高校推動創新產業示範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致力推動教研創新,培育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未來領袖。在最新公布的國際權威排名之中,城大推動科研成果排名耀眼。在「自然指數」(Nature Index)發布的「2025科研領導者」排名榮膺全港第一、位列全球第70位。城大科研成果助力創新產業應用顯著,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全球百強創新集群排行榜,「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榮登全球第一位之際,城大HK Tech 300計劃更獲政府列為高等院校推動創新創業生態蓬勃發展的案例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AI+AR眼鏡融入生活(林國誠)
					近年來,「AI+AR眼鏡」已成為科技界的新興焦點,它不再僅是工程師的實驗玩具,而是逐步融入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中。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粵語評測平台|中大首創平台 測LLM粵語能力
					香港中文大學推出全球首個粵語動態評測平台CLEVA-Cantonese,旨在建立公平、持續、標準化的基準評估,揭示各類大型語言模型(LLM)對粵語的支援程度。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AI小說爆紅|日出版商角川 網載AI小說爆紅
					日本出版商角川集團旗下網絡小說平台Kakuyomu,近日一部由人工智能(AI)生成的作品,名為《我在街角偶遇一個女孩,對她使用了治癒魔法,治好她不治之症及失明,她從此對我產生了很深感情》,意外登上每日綜合排行榜首位,在日本文學界引發軒然大波。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希路能源|港設充電站 貨車可用
					本地科企希路能源(Halo Energy)聯同物流設施供應商嘉民集團(Goodman),在其物流中心啟用「全港最大型」商用電動車快速充電網絡。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百億超算中心|亞馬遜858億超算中心 一年建成
					亞馬遜(Amazon)在印第安納州約4.85平方公里土地上,短短一年內建造了一座數據中心。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