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助保險索賠走向高效 數據加密捍衞私隱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今年的科技展,eMALI.IO獲邀參加,馬君豪(左二)向一眾立法會議員介紹公司產品。(eMALI.IO網上圖片)
自從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面世後,其去中心化及不可篡改的特性,隨即成為創科界熱門技術之一。精於數學的eMALI.IO首席執行官馬君豪博士,早年棄教職轉投金融界,及後專心鑽研區塊鏈技術,甚至率領團隊於國際比賽勝出。《信報》StartupBeat請他分享創業理念,探討區塊鏈的實際應用。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馬君豪 eMALI.IO首席執行官
尹:當初為何有志成立區塊鏈初創?
馬:我對數學有濃厚興趣,早年於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博士畢業後,於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擔任數學系教授,一直渴望把數學應用於生活領域,於是便轉投金融界,專責管理對沖基金,以電腦程式演算期貨交易。公司其後被收購,我便轉戰內地,從事貿易融資項目。 大約在4至5年前,隨着比特幣(Bitcoin)流行,我開始留意區塊鏈的應用。記得互聯網發展初期,我曾思考數碼貨幣的可行性,惟必須通過信任機制才能達成,區塊鏈的出現正打破傳統界限。
以往我們須經由銀行或信用卡中心轉賬,現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特性,透過互聯網直接把資產轉移,這是劃時代的突破。適逢當時正修讀密碼學(Crytography),所學的能大派用場,於是聯同友人創辦區塊鏈公司eMALI.IO。
傳統人手處理欠透明
尹:作為區塊鏈初創的首席執行官,可否講解你們的業務發展?
馬:公司於2016年成立,當時區塊鏈概念仍新,市面上缺乏資料作參考。我們積極參加有關區塊鏈及比特幣的聚會,向業界請教並不斷學習。同年9月,適逢友邦(01299)舉行全球區塊鏈比賽,邀請參賽者以區塊鏈解決保險業難題。我們便聯同旗下實習生參賽,終奪得3項大獎,包攬學生組冠軍和亞軍,以及企業組冠軍。

受歐盟《通用數據保障條例》(GDPR)規管,企業必須保障用戶私隱,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法新社資料圖片)
有見醫院方面,病人憑保險公司發放的醫療卡可免費看診,惟其後醫院須向保險公司索取診金,整個流程由人手操作;若過程稍有出錯,等候時間就更長。保險公司方面,他們委託中間人處理索賠,惟每月處理文件及個案多不勝數,難以高效率處理索賠。至於病人,因等待時間長,索賠過程欠透明度,他們對保險公司缺乏信心。公司獲獎項目為雲端醫療保險索賠平台「醫保通」,正針對保險公司、醫院及病人索賠步驟繁複的缺點,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特性,增加索賠流程的透明度及效率。此後便專注發展有關項目,冀為保險公司、醫療機構及病人,建構一個較開放的軟件系統。
尹:你們為何最終採用區塊鏈技術,而非傳統技術解決上述問題?
馬:任何商業流程,包括剛才所述的索賠經過,有不少參與者,例如保險公司、醫院、病人等,他們需要分享許多資訊。保險公司處理索賠時,為怕資料外洩,傳統做法是使用其中央數據庫,資料不會公開,索賠過程各有各做,各持份者之間缺乏溝通。若有出錯,就要重新協商,平白浪費資源。區塊鏈旨在去中心化,使資訊得以互通,以低成本解決問題,相比中心化軟件,更合乎成本效益。
倡醫院設身份管理系統
尹:港府近年提倡開放數據(Open Data),亦計劃建立「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你對此有何看法?
馬:電子病歷紀錄(EHR)為全球趨勢,惟現時病歷紀錄由醫院掌握,病人若要查閱反需繳費,有關數據竟不屬於他們,我認為這不太合理。
然而,若本港推行EHR,有兩大問題須注意。第一,由於區塊鏈紀錄難以篡改,醫院須確保病人身份正確。第二,病歷屬敏感資料,醫院對於個人資料的保護及處理須十分嚴謹。本年5月,歐盟實行《通用數據保障條例》(GDPR),其中針對個人資料保護,強調公司必須經當事人同意,才可向第三方透露客人資料,違者須向歐盟繳付巨額罰款,後果嚴重。
我建議醫院可設身份管理系統,例如每次看診前,系統會徵求病人同意,使用有關的病歷資料。其次,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醫院轄下的所有病歷數據必須加密,避免黑客有機可乘。

保險公司處理索賠時,為怕資料外洩,傳統做法是使用其中央數據庫,資料不會公開。(Freepik網上圖片)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 English Version ]
How blockchain could eliminate pain points in insurance business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時代手機市場再洗牌?(黃岳永)
筆者多年來一直是蘋果公司(Apple)的忠實擁躉,自2007年第一代iPhone面世以來,每年都飛赴美國購買最近推出的新款iPhone,因此被冠以「果粉」之名。
- Posted August 5, 2025
- 0
-
抗菌機械人|浸大納米機械人能降解污物
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梁湛輝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以及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東城院區的科學家,研發一款多功能納米機械人。
- Posted August 5, 2025
- 0
-
蘋果智能搜尋|蘋果傳組新團隊專攻智能搜尋
彭博記者格爾曼(Mark Gurman)近日發文指出,蘋果公司(Apple)低調成立一支名為「Answers,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簡稱AKI)的團隊,專注於人工智能(AI)搜尋及問答技術。
- Posted August 5, 2025
- 0
-
港網絡攻防賽|逾1400人參加
由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聯同數字政策辦公室,香港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合辦的「網絡攻防精英培訓暨攻防大賽2025」上周舉行頒獎典禮。
- Posted August 5, 2025
- 0
-
減少生物實驗|內地神經擬態電腦「悟空」面世
內地浙江大學腦機智慧全國重點實驗室,近日發表新一代神經擬態電腦Darwin Monkey(悟空),聲稱為國際上首台神經元規模超過20億、基於專用運算晶片的神經擬態電腦。
- Posted August 5, 2025
- 0
-
司法AI|英司法部3年內9萬員工用AI
英國司法部上月底公布《司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由監獄部長蒂姆森(William James Timpson)提出,打算未來3年利用人工智能(AI)提高司法服務效率。
- Posted August 5, 2025
- 0
-
AI編程|72%開發員 拒完全依賴AI寫App 近半數質疑準確性 校正編碼更費時
程式設計論壇Stack Overflow發表2025年度調查,在今年5月29日至6月23日期間,訪問來自全球177個國家的4.9萬名專業開發人員,發現84%受訪者正使用或計劃使用AI工具,47.1%開發人員每天都使用。
- Posted August 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