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推動社會轉型 直接交收簽約 消除中介人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區塊鏈(Blockchain)被喻為金融中介人的「終結者」。近年全球各行各業大力追捧這項嶄新技術,它不單能保存交易紀錄,還可讓買賣雙方直接點對點(Peer to Peer)交收,數據分散儲存不怕遺失,全球用戶皆可分享有關資料,這些強項都是傳統中介人的天敵。然而,區塊鏈革命卻又為某些職業,例如文藝創作者帶來翻身機會,可說顛覆不同行業命運。
港府銀行積極研究應用
談到區塊鏈起源,須由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說起。比特幣的交易原理是透過分散(Distributed)形式記賬,即時把交易紀錄儲存在網絡不同用戶,並以加密鏈互相連接,無法隨便竄改。若然配合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更可代替中間人或第三方代履行交易。區塊鏈可分為「公共」,即是公開網絡,所有人皆可參與交易;另一種是「私有」,只有獲邀人士才可參與其中及查閱相關資料。
區塊鏈目前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政府及商界均積極參與,以加快本港的應用步伐。於去年11月,金管局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聯合發布「分布式分類帳技術」(DLT)白皮書,表示未來會與本地數家銀行(如中國銀行),在按揭業務、貿易融資及電子身份管理三大範疇進行概念驗證。渣打銀行則於上周表示,計劃邀請客戶參加DLT及智能合約測試。
音樂平台物業代理受威脅
按現時的普及速度,未來10年內,區塊鏈將被廣泛採用,足以扭轉行業生死。以音樂人為例,他們需要經過不同關卡,例如唱片公司、代理發行、傳播平台等,被多層中間人攤分利潤,歌曲才能傳到樂迷耳中。不過,未來音樂人可以將音樂儲存在區塊鏈,讓用戶直接存取,去除中間人角色,直接收取報酬,為他們帶來生機。生存空間擴大後,作家或其他創作人亦因此「起死回生」。
區塊鏈雖是創作人的靈丹,卻並非中間平台的妙藥。透過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創作人可登記版權、賦予授權及進行交易。至於現有音樂平台,如Spotify及Apple Music,本來向客戶抽佣賺錢,日後將被區塊鏈威脅,漸漸失去市場優勢。
地產買賣涉及龐大金額,常因交易後缺乏透明度、手續繁瑣,容易欺詐而被人詬病,而區塊鏈技術有助解決此問題。區塊鏈為每個物業定下電子記號(Digital Address),記錄交易、估值、查冊、留置權等等,每個用戶均有「密匙」以認證身份。若以智能合約進行買賣,就必須雙方交出「密匙」,方可開啟或修改合約。初創企業Spacious與地產代理合作,利用區塊鏈技術為客人網上找樓盤。對銀行及按揭公司來說,使用區塊鏈能繞過多個中間人,迅速查閱客戶的信貸紀錄,令按揭申請、業權轉讓在彈指間完成。換言之,區塊鏈減少了紙質工作,傳統的核實、簽約等工序消失,促使Spacious等新平台誕生。
技術未穩定 須小心風險
作為香港研究區塊鏈應用的專家,Smart Contracts Initiative創辦人黃平達認為區塊鏈大有可為,但現時仍具一定風險。「如果全部銀行都轉用區塊鏈及虛擬貨幣,資金非常龐大,風險極高。」他舉例,去年區塊鏈平台以太坊(Ethereum)被黑客盜取了5300萬美元(約4.12億港元)。雖然以太坊最後反攻黑客,取消有關紀錄並取回金錢,但顯示技術系統未夠穩定,而且有被入侵的風險。
加上區塊鏈的紀錄、交易都是即時進行,黃平達指出,若用戶不慎打錯編碼,區塊鏈亦會繼續運行,無法糾正錯誤。他補充,現時區塊鏈欠缺法律責任及解決糾紛的機制,「如果你唔記得個人密碼、密匙,或者俾人偷睇到,戶口被入侵交易,報警都冇用。」因此,需要有相關機制配合,才能在社會大眾推行,「現時社會未接受到風險,但相信區塊鏈於未來10年會穩定發展,逐漸改變多個行業的生態。」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認為,香港經濟體系一直被科技轉變、推進,就如早年發展網上銀行,區塊鏈也只是其中一項影響經濟的科技,將來會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關焯照分析,區塊鏈會改變行業工序,雖然令某些職位被裁減,但同時令相關科技的職位激增,或令傳統職位轉型,經濟上達致「生死」平衡。「例如社會將來依賴數據、電腦計算,傳統的會計師、律師有望減少文書工作,轉型做電子商務(E- Commerce)。」當經濟體系重整結構時,裁員也要面對法律、工會的阻力,因此區塊鏈不會「一刀切」,只會令社會慢慢轉型。
撰文:袁樂雯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圖像辨識革命(林國誠)
近年來,人工智能(AI)快速進步持續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其中最新突破來自OpenAI的o3模型。這款全新模型引入圖像分析能力,尤其是「看圖辨位」功能的推出,瞬間成為科技界焦點。
- Posted May 2, 2025
- 0
-
新發明|世界幣在美國加快支付應用
由美企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共同創立的科技公司Tools for Humanity,周五於美國三藩市舉行At Last發布會,首次介紹流動掃描裝置Orb Mini,其外形恍如一部智能手機,正面有兩個大型傳感器,用於讀取用戶眼球數據,旨在區分人類及人工智能(AI)代理。
- Posted May 2, 2025
- 0
-
AI大戰|Perplexity登陸WhatsApp 香港可用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Perplexity宣布,旗下聊天機械人登陸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該公司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斯里尼瓦斯(Aravind Srinivas)在社交媒體X表示,「現在你可直接從WhatsApp使用Perplexity。答案、來源、影像生成。更多功能即將推出!」
- Posted May 2, 2025
- 0
-
打牌機械人|內地機械人懂思考識打麻將
內地靈初智能科技公司(PsiBot)展示一款機械人,利用自主研發的分層端對端VLA+強化學習演算法模型Psi-R1,結合類人推理方式與強化學習框架,實現超過30分鐘的CoAT(Chain of Action Thought)思維系統,驗證三重複合交互能力,即人機交互、機機交互、機環境交互,能夠即場自主思考,出牌、碰牌及自摸食糊。
- Posted May 2, 2025
- 0
-
o3及o4-mini現「幻覺」頻率飆
ChatGPT開發商OpenAI早前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AI)大型語言模型(LLM)o3及o4-mini,在編程、數學推理等任務表現卓越,被稱為該企至今最強模型。
- Posted May 2, 2025
- 0
-
朱克伯格料AGI願景 智能爆發將降臨
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在一小時的訪問提到,所有在行業領先的人工智能(AI)實驗室,包括 Meta、Anthropic及OpenAI等,都在追求AGI或超級智能(Superintelligence),從而讓每人都能擁有超人能力的工具,帶來巨大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 Posted May 2, 2025
- 0
-
智能交通新紀元(湛家揚博士)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人工智能(AI)如何重塑產業與日常生活,並走訪騰訊(00700)、華為、百度(09888)等,見證這些科技巨頭在遊戲開發、智慧城市建設、AI技術及數據應用等創新突破。
- Posted May 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