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賣飛杜絕黃牛 (光子網絡數據中心馮德聰及Timable Limited高立基)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不少黃牛黨透過程式「秒殺」門票,令黃子華棟篤笑一票難求。(網上圖片)
黃牛飛炒風熾熱,多場音樂會和棟篤笑一票難求,社會有聲音促請政府立法推行「實名制」,杜絕這類炒賣交易,《信報》StartupBeat請來光子網絡數據中心行政總裁馮德聰(Paul)和Timable Limited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高立基(Mike),討論「實名制」能否解決黃牛飛問題,以及怎樣透過科技改善購票流程。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馮德聰 光子網絡數據中心行政總裁
高立基 Timable Limited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尹:棟篤笑以演說內容為賣點,前後排座位分別不大。若增加供應,例如在Netflix等OTT平台上放映,能否解決黃牛飛問題?
高:不少高價買黃牛飛的人,入場並非為了支持偶像,而是旨在「打卡」——這麼難買票的表演,還能坐在前排,彰顯了他們的社會地位。黃牛票能賣過萬元,不單因為演出精采,還有炫富作用。
我曾試過以軟件機械人(bot)買票,只要知道購票系統的超連結,預設程式可在一秒內更新多次搶購。若能成功進入系統,就能順利買票,過程比起搶iPhone還要簡單。
法律落後難救近火
尹:你們支持透過立法,禁止炒賣黃牛飛嗎?
高:我認為,現行法例跟現實情況背道而馳。香港《公眾娛樂場所條例》列明不可炒賣門票,惟紅磡體育館節目卻可以豁免。早前,警方於台灣藝人周杰倫開演唱會當日,在紅館門外只能以涉嫌違反逗留條件為由,拘捕一名正炒賣黃牛飛的內地男子。至於是否需要立法堵塞漏洞,我認為法律永遠落後於科技。趁未立法前可先試用其他方法,如實名制、抽籤等去改善,可能會比較快。然而,抽籤亦無法杜絕黃牛問題,甚至出現類似認購新股的「孖展」情況。只要有價有市,黃牛黨亦可借身份證一起抽門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馮德聰(左)建議使用區塊鏈智慧合約打擊黃牛炒風;旁為高立基(中)及尹思哲。(資料圖片)
尹:不少地方都採用「實名制」購票,本港亞洲博覽館亦打算在售票時,加入購票者姓名及身份證號碼等資料,你們有何意見?
高:先看案例,台灣樂團五月天曾以「實名制」售票,但只限「搖滾區」,並不是整場表演,因涉及的驗票時間十分長;甚至聽過有人為了看演唱會,乾脆更改黃牛票上的名字。
黎明亦曾舉辦以實名電子門票入場的嘉年華,為解決驗票時間問題,主辦單位拉長活動時間,由下午開始進場,觀眾可提早到場進膳、玩樂,花好幾個小時慢慢驗票。然而,港人看演唱會習慣最後一分鐘趕到,以上模式較難應用於紅館。西九龍文化區每年舉辦的音樂節,門票也是採取「實名制」,惟活動只有兩天。
馮:有人建議用QR Code(二維碼)作為門票身份識別,這涉及小型認證系統。舉例說,主辦單位可提供一個QR Code,代表着一個身份,中間不涉及真實姓名,只連繫一個電子錢包賬戶,讓過閘時匹配身份。如像地鐵入閘般,嘟一嘟就可以過。若設立數十個櫃位,驗票速度應該很快。
實名制剝奪轉讓權
尹:有人反對實名制,因為這剝奪了門票轉讓權。若有時剛巧有事,亦無法讓親友代為出席,只能浪費門票。科技可解決此問題嗎?
高:坊間有些售票系統,可在最後一分鐘轉名。有人建議,門票只能轉讓一次,惟這亦有可能衍生黃牛飛。外國有相關例子,你可在合理時間內轉讓門票,如開場前幾日全額退票,主辦單位就會把門票重新發售。
日本音樂大師久石讓今年在港舉行的音樂會,門票也炒得火熱,因此加場時以抽籤實名制售票及以此安排入場,惟若退票只能收回一半金額。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電腦程式成為搶票手段。(法新社資料)
馮:現時不少購票網,都是2010年之前的產物。這些年,我們經歷了多少變化?以前網站有用雲端嗎?可以擴容嗎?通通沒有。今日社會電子化,我們可利用電子支付、區塊鏈及智慧合約等技術,建立一個系統,要做到即時退票不難,只是沒有人做。現今高流量的網站常吸引過百萬人同時瀏覽。反觀管理10場紅館表演,最多只涉及10萬張、甚至20萬張票。在系統改門票資料,並無難度可言。
台灣15分鐘售25萬票
尹:那為何主辦單位遲遲不更新售票系統?
高:紅館節目必須使用指定售票網,主辦單位其實無法轉用其他系統。台灣有個案可以在15分鐘內,成功賣出25萬張票,甚至可以揀位,銷售數字相當驚人。經過15分鐘購票過程後,歌迷已可重返工作。反觀在香港買票要花整個上午,間接導致的GDP損失隨時數以千萬元計。
馮:香港要建立類似系統不難,但售票一方根本無誘因去做,他們只想用最低成本的方法。本地演唱會的商業模式主要是找贊助商支持,外國則有不同要求,他們會追求新科技,改良現有的做法。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完整訪問視頻,請上http://startupbeat.hkej.com觀看。
[ English Version ]
Can technology help stamp out ticket touting?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智能交通新紀元(湛家揚博士)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人工智能(AI)如何重塑產業與日常生活,並走訪騰訊(00700)、華為、百度(09888)等,見證這些科技巨頭在遊戲開發、智慧城市建設、AI技術及數據應用等創新突破。
- Posted May 2, 2025
- 0
-
AI有bugs|GPT-4o變「馬屁精」須撤回更新
ChatGPT開發商OpenAI公布,在最近一次GPT-4o模型更新後,訊息出現明顯奉承傾向,故此決定回到較早期版本。問題源自調整預設個性時,過度依賴短期用戶反饋,忽略了長期互動帶來的影響,導致輸出內容偏向迎合用戶。
- Posted May 2, 2025
- 0
-
AI趨勢|電台AI主持開咪半年無人識破
澳洲廣播網(ARN)位於悉尼的CADA電台,去年11月啟播節目Workdays with Thy,每逢周一至周五上午11點起,播放4個小時的嘻哈(Hip-hop)、節奏藍調(R&B)及流行音樂,打開應用程式iHeartRadio即可收聽。據報節目已有7萬多聽眾,但開咪6個月來一直沒人發現,這位Thy女主持其實不是真人。
- Posted May 2, 2025
- 0
-
NotebookLM|語音摘要支援普通話
谷歌(Google)旗下個人化人工智能(AI)研究助理NotebookLM,去年以「語音摘要」(Audio Overview)功能爆紅,讓用戶上傳原始筆記或資料來源,憑藉Gemini 2.5 Pro生成Podcast語音節目,有助快速總結、做筆記及理解複雜內容。
- Posted May 2, 2025
- 0
-
AI大戰|Meta推AI App硬撼ChatGPT
美國科技巨擘Meta日前在總部門洛帕克(Menlo Park),舉行首屆人工智能(AI)開發者大會LlamaCon,宣布推出首款專屬應用程式Meta AI App,整合Discover探索動態、Meta.ai網頁端與Ray-Ban智能眼鏡應用,為用戶提供個人化AI助理體驗。
- Posted May 2, 2025
- 0
-
語言學習平台AI化 五大方針融入流程
繼加拿大電商平台Shopify要求要盡用人工智能(AI)改善營運後,美國網上語言學習平台多鄰國(Duolingo)亦有類似安排,該企在職場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貼出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Luis von Ahn一張員工備忘錄,介紹他所提倡的「AI優先」(AI-first)計劃。
- Posted May 2, 2025
- 0
-
公平代碼拓新藍海(車品覺)
作為長期觀察科技趨勢的專家,我一直關注在德國柏林創業的n8n,近日由Highland Europe領投,他們完成一輪頗具象徵意義的融資──5500萬歐羅B輪資金。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