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電競職業化發展驕人 專家籲港府支持私企參與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金哲學不諱言,電競跟傳統運動項目一樣,選手的職業生涯有限,若缺乏自律,「隨時一兩年就玩完」。(陳子健攝)
電子競技(電競)發展愈來愈蓬勃,南韓的電競產業已相當成熟,跟K-Pop明星一樣,職業電競選手是不少南韓年輕人趨之若鶩的工作。
韓國職業電子競技協會(KeSPA)秘書長金哲學上周來港出席數碼娛樂領袖論壇(DELF)。他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協會早於1999年成立,主要工作包括跟南韓政府和業界(例如遊戲開發商、電競賽事主辦單位等)商討,完善電競相關政策及選手待遇制度等,亦會舉行各類型電競比賽,涵蓋業餘至職業賽事,藉此推動當地電競發展,也可為頂級聯賽選拔參賽選手,例如《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 LoL)在南韓的頂級聯賽League of Legends Champions Korea(LCK);職業電競隊亦會從中揀蟀,吸納合心水的選手加入隊伍。
選手專注鍛煉 團隊尋贊助
金哲學說,目前在協會註冊的職業電競選手大約有250名,職業電競隊則有10隊,估計全國尚有數百名電競選手及大約20隊規模較細的電競隊尚未在協會註冊。
一如傳統運動,電競隊需要尋找贊助商,以及建立營運模式,「電競選手毋須為尋找贊助商煩惱,這是隊方的工作,電競選手只需要專注練習,提升個人技術。」
他續稱,電競隊贊助商以往多是科技公司、電腦硬件公司、電訊商等業務跟電競息息相關的企業,「現在人們對電競已有新的看法,連金融服務機構都會贊助電競隊。由於電競賽事的觀眾以15至35歲年輕一代為主,不少針對這年齡群客戶的公司都會加入電競贊助商行列。」
金哲學補充,電競在南韓是團隊式運動(Team-based Sport),電競選手一般都隸屬於電競隊,「當然也有些獨立選手,他們都有自己的經理人,尋找贊助商等工作會由經理人代勞。」

南韓LOL頂級聯賽LCK會從各類型電競比賽中選拔參賽選手。(網上圖片)
比賽生涯有限 收入兩極化
到底電競選手的收入如何?坊間向來眾說紛紜,「以LoL為例,選手的最低工資每年大約2萬美元,而平均年薪則大約20萬美元。工資會按選手的能力和表現而定,像Faker(李相赫)這種頂尖選手的年薪可高達350萬美元。」除了底薪,比賽獎金、廣告代言、串流直播等,均是電競選手的收入來源。
金哲學強調,電競選手的收入頗為兩極,難以一概而論,而且電競在南韓是競爭非常劇烈的產業,「在傳統運動項目,大約有1%選手能夠成為職業選手,在電競運動則只得0.01%。選手的技術固然是關鍵,但電競隊也相當看重選手的個人特質,其中溝通技巧相當重要,因為在比賽時,團隊內需要高度合作。」
跟傳統運動一樣,電競選手的職業生涯其實並不長,「平均5至10年,職業生涯是長是短,很講求你有否自律,沒有的話,隨時一兩年就玩完。」
電競選手退役後,一般會轉型為教練、球隊經理等,亦有人會成為關鍵意見領袖(KOL)、賽事評述員。金哲學表示,電競產業除了上述工種外,尚有裁判、遊戲分析員甚至電競記者等專業職位,「電競記者所需的基本技能,跟傳統記者大同小異,當然,他們一定要具備遊戲和電競相關知識。」

電競選手的收入按能力和表現而定,像頂尖選手Faker(李相赫)的年薪可達350萬美元。(法新社資料圖片)
協會提供培訓 退役出路多
金哲學指出,協會一方面會為退役電競選手提供再培訓,協助他們尋找未來發展方向,裝備好自己迎接新挑戰;另一方面亦開設電競記者培訓課程,安排有意成為電競記者的大學生採訪不同電競比賽,並撰寫報道。
問到對香港電競發展的看法,金哲學讚揚香港政府努力推動電競,包括建設電競場館和舉辦電競賽事,「我建議港府應該專注為私人企業提供更多機會,善用這些基礎建設和資源。如果政府支持私人企業參與電競,電競產業就可以快速發展。」
採訪、撰文:陳子健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年輕人規劃職涯四項關鍵(湛家揚博士)
我最近有幸主持由香港女工商及專業人員協會(HKWPEA)與數據及人工智能素養協會(DALA)合辦的午餐論壇,主題為「AI驅動的商業策略實踐」。3位來自創科界的女性領袖,分享人工智能(AI)如何重塑法律、工程、金融等行業的實際案例。
- Posted November 20, 2025
- 0
-
AI實驗室|德勤夥科大設AI實驗室育才
德勤中國與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成立「德勤×香港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
- Posted November 20, 2025
- 0
-
AI封面無緣文學獎|紐知名作家受累AI遭文學獎DQ
兩位紐西蘭知名作家約翰遜及史密瑟,二人因書面使用AI生成圖像,被取消參與當地最高文學獎的資格,無緣角逐6.5萬紐西蘭元(約28.5萬港元)獎金。
- Posted November 20, 2025
- 0
-
DALA賽揭盅|四大組別頒35獎
由數據及人工智能素養協會(DALA)主辦的DALA Awards 2025頒獎典禮昨圓滿結束。今屆比賽涵蓋個人、SME(中小企)、企業及Enabler(方案提供者)多個類別,經過專業團隊評審後,從眾多申請中選出35位優勝者。
- Posted November 20, 2025
- 0
-
Gemini 3 Pro|跑分領先對手 「終極考驗」破紀錄
跑分測試方面,Google最新推出的人工智能(AI)模型Gemini 3 Pro,在LMArena大模型競技場中,以1501 Elo得分高踞榜首。
- Posted November 20, 2025
- 0
-
谷歌Gemini 3登場|推理編程升級 Pro版測評勝GPT-5.1 懂翻譯手寫食譜
在推出Gemini 2.5近8個月後,美國科企巨頭谷歌(Google)發布最先進的人工智能(AI)模型Gemini 3,同時發布代理開發平台Google Antigravity。
- Posted November 20, 2025
- 0
-
城大與領先科研臨床機構聯手 推動生命科學與數字醫療發展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去年四月成立數碼醫學研究院,致力促進數碼醫療領域的多元合作,探索前沿科研方案,保障病人的長遠福祉。今年以來,城大分別與韓國三星融合醫科學院、四川天府錦城實驗室(前沿醫學中心)、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華東醫院)及國家轉化醫學科學中心(上海)建立合作關係,以通過城大聯繫不同地區的優勢資源,共同提升數碼醫學科研的產業化發展。
- Posted November 20,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