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電競職業化發展驕人 專家籲港府支持私企參與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電子競技(電競)發展愈來愈蓬勃,南韓的電競產業已相當成熟,跟K-Pop明星一樣,職業電競選手是不少南韓年輕人趨之若鶩的工作。
韓國職業電子競技協會(KeSPA)秘書長金哲學上周來港出席數碼娛樂領袖論壇(DELF)。他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協會早於1999年成立,主要工作包括跟南韓政府和業界(例如遊戲開發商、電競賽事主辦單位等)商討,完善電競相關政策及選手待遇制度等,亦會舉行各類型電競比賽,涵蓋業餘至職業賽事,藉此推動當地電競發展,也可為頂級聯賽選拔參賽選手,例如《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 LoL)在南韓的頂級聯賽League of Legends Champions Korea(LCK);職業電競隊亦會從中揀蟀,吸納合心水的選手加入隊伍。
選手專注鍛煉 團隊尋贊助
金哲學說,目前在協會註冊的職業電競選手大約有250名,職業電競隊則有10隊,估計全國尚有數百名電競選手及大約20隊規模較細的電競隊尚未在協會註冊。
一如傳統運動,電競隊需要尋找贊助商,以及建立營運模式,「電競選手毋須為尋找贊助商煩惱,這是隊方的工作,電競選手只需要專注練習,提升個人技術。」
他續稱,電競隊贊助商以往多是科技公司、電腦硬件公司、電訊商等業務跟電競息息相關的企業,「現在人們對電競已有新的看法,連金融服務機構都會贊助電競隊。由於電競賽事的觀眾以15至35歲年輕一代為主,不少針對這年齡群客戶的公司都會加入電競贊助商行列。」
金哲學補充,電競在南韓是團隊式運動(Team-based Sport),電競選手一般都隸屬於電競隊,「當然也有些獨立選手,他們都有自己的經理人,尋找贊助商等工作會由經理人代勞。」
比賽生涯有限 收入兩極化
到底電競選手的收入如何?坊間向來眾說紛紜,「以LoL為例,選手的最低工資每年大約2萬美元,而平均年薪則大約20萬美元。工資會按選手的能力和表現而定,像Faker(李相赫)這種頂尖選手的年薪可高達350萬美元。」除了底薪,比賽獎金、廣告代言、串流直播等,均是電競選手的收入來源。
金哲學強調,電競選手的收入頗為兩極,難以一概而論,而且電競在南韓是競爭非常劇烈的產業,「在傳統運動項目,大約有1%選手能夠成為職業選手,在電競運動則只得0.01%。選手的技術固然是關鍵,但電競隊也相當看重選手的個人特質,其中溝通技巧相當重要,因為在比賽時,團隊內需要高度合作。」
跟傳統運動一樣,電競選手的職業生涯其實並不長,「平均5至10年,職業生涯是長是短,很講求你有否自律,沒有的話,隨時一兩年就玩完。」
電競選手退役後,一般會轉型為教練、球隊經理等,亦有人會成為關鍵意見領袖(KOL)、賽事評述員。金哲學表示,電競產業除了上述工種外,尚有裁判、遊戲分析員甚至電競記者等專業職位,「電競記者所需的基本技能,跟傳統記者大同小異,當然,他們一定要具備遊戲和電競相關知識。」
協會提供培訓 退役出路多
金哲學指出,協會一方面會為退役電競選手提供再培訓,協助他們尋找未來發展方向,裝備好自己迎接新挑戰;另一方面亦開設電競記者培訓課程,安排有意成為電競記者的大學生採訪不同電競比賽,並撰寫報道。
問到對香港電競發展的看法,金哲學讚揚香港政府努力推動電競,包括建設電競場館和舉辦電競賽事,「我建議港府應該專注為私人企業提供更多機會,善用這些基礎建設和資源。如果政府支持私人企業參與電競,電競產業就可以快速發展。」
採訪、撰文:陳子健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風雲人物|AMD蘇姿丰膺《時代》雜誌年度CEO
美國《時代》(TIME)雜誌評選超微半導體(AMD)主席兼行政總裁(CEO)蘇姿丰Lisa Su)為年度行政總裁。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購物行為體現沉睡效應(車品覺)
美國心理學家霍夫蘭德(CarlIver Hovland),最早提出休眠效果或沉睡效應(Sleeper Effect)。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是,訊息來源在記憶的聯繫,隨時間而逐漸脫鈎,忘記訊息傳播的來源,只保留內容的模糊記憶。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新發明|鳥類雙腿無人機 短距離跳躍飛行
無人機通常採用4組螺旋槳設計,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受雀鳥啟發,設計一款鳥類飛行器RAVEN。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智慧出行|半數港人有意乘坐自駕汽車
香港近年推動智慧出行,元朗錦綉花園今年8月起,試行5G自駕穿梭小巴。百度蘿蔔快跑今年11月底,亦獲香港運輸署發牌,在北大嶼山測試自駕車。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AI趨勢|台灣AI手語主播報天氣
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及公共電視合作,推出「人工智能(AI)手語氣象主播」計劃,以便在颱風、地震等緊急狀況時,協助聾人即時掌握消息,料明年下半年上線。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AI趨勢|Sora文字變短片模型 供訂戶使用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OpenAI向全球大部分用戶,開放最新影片生成模型Sora Turbo,惟歐盟地區及英國例外。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醫療科技|足踝復康機械人 助中風患者訓練
香港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她領導團隊所研發的「智雲行健步儀」,最近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2025獲頒「創新獎」殊榮。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