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創業家絕招軟硬兼施 感性+理性推節能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Christina表示,要企業推動節能文化,個人參與並不足夠,更重要是培養環保意識,提醒每個人善用電力。(蕭瑩盈攝)
一般相信,男重理性,女偏感性。可是,人工智能勢將取代理性工種,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非理性時代。就連阿里巴巴主席馬雲也大談「她時代」,可見感性的女強人將主宰經濟命脈。鄧碧嫻(Christina)創辦Blue Sky Energy Technology,讓客戶透過自己的用電數據,自主設計節能方案,其推廣有賴溝通的軟技巧,例如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試問「中秋節教人節能,誰願放在心上」?
改變員工用電模式
由教非洲村民飲用清潔食水,到融資、推廣節能,念科學出身的Christina愈來愈相信「情感最能動人」。不施脂粉,打扮樸素的Christina很有科學家的特質,說話一個格式,包含理論、佐證、解說和結論,但說起故事來,卻每每叫人動容。
本港空氣污染問題嚴重,有研究指出,近七成碳足跡來自發電,大廈用電量佔其中達九成。Christina認為,單是喊口號無助改善環境,於是2014年單人匹馬創辦Blue Sky Energy Technology,透過在寫字樓的電路系統上安裝傳感器收集數據,再以報表列出實時分析,鼓勵員工改變用電行為模式,協助企業節約能源。
當時市場上的節能產品,都是從硬件角度出發,如客人要慳電,就為公司更換LED光管。然而,Christina有更大的願景,要用數據改變人們的行為,培養出環保觸覺。「播一條垂死的北極熊片段有什麼用?要確保市民回到家後,仍然有環保意識才有意思。」她說:「數據就是足跡,由自己的數據,客觀地告訴你用電情況,用戶有主導權。怎樣節能,自己話事,這比阿媽教仔,逼人環保有效得多。」
美國布朗大學環境科學及經濟學系畢業的Christina,從事環保工作多年,曾前往非洲、印度推廣飲用清潔食水,在跨國商業諮詢機構Bain & Company擔任企業管理顧問,到近年創辦節能公司,怎樣看她都是「左腦人」。但Christina坦言,很多時是「由人出發」。

到非洲推廣飲用清潔食水的經歷,讓Christina(左)明白到軟硬兼施的道理。(被訪者提供相片)
非洲跌落河竟開竅
畢業後,她到過非洲推廣村民飲用清潔食水,初出茅廬太肉緊,聲嘶力竭,竟然叉錯腳跌落河,跌完再跌。不過,神奇的事發生了,村民對這班外國環保分子本來沒有好感,見她笨手笨腳,卻不約而同嘻哈大笑,戒心盡消。「我列舉理論,沒村民理會,跌落河,反而吸引目光。所以做嚴肅的事,不一定要全副武裝。」Christina可以很柔軟,亦可以非常硬淨。她相信,僅一個人宣揚環保,往往無濟於事,「也不是單靠企業責任部門裏面幾個人去做,要令所有人都參與,令工作環境更舒適,資源更好運用,企業更有效益。」
向投資者講解願景,一般創業者都會列舉財務模式。Christina做財務報表駕輕就熟,但她認為,比起營業額增長百分比,投資者最想知道「為何要由你去實現這夢想」、「為何是你取得這個百分比」。
「要有一個故事,和令人信服的理由。就算這令你絞盡腦汁、一叢叢白頭髮冒出來,你都無悔無怨,願意排除萬難。那不會是一個硬的技能,而是堅毅的性格。」Christina的「故事」成功打動投資者,由最初參與數碼港培育計劃起步,至今獲7位數字的天使投資,固定客戶包括香港大學、聖雅各福群會以至大型發展商等,下一步希望把垃圾、用水納入監察項目,提高社會意識。

Christina在用電量報表加入可愛卡通圖像,令數據變得人性化,客戶更容易接受。
卡通人性化說故事
雖然踏入數據年代,但能看懂財務報表的客人仍然不多,因此連解說也要剛柔並濟。一味搬出硬繃繃、冷冰冰的數據,死硬!而電力是一個頗抽象的概念,所以她設計了卡通角色「藍天仔」,能隨着客戶用電量的多寡,流露開心或扁嘴的表情,人性化地解說數字。
Christina引述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Richard Thaler)的行為經濟學,正由於人的行為不是絕對理性,因此更突出「軟」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要環保,但受惰性等感性因素影響,做出相反的行為。於是如何着手推廣,表達理據,驅使大家改變行為,就成為重點。」她舉例,凍倉可從用電量異常及早發現雪櫃有故障,就可避免食物變壞而蒙受損失,再逐漸學習如何管理能源。
最重要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例如中秋節,告訴客人如何慳電,他怎會聽入耳?星期一就比較適合,可以總結公司過去一星期的用電情況,以及未來一星期有什麼可以做。」
撰文、採訪:蕭瑩盈

Christina指出:「也不是單靠企業責任部門裏面幾個人去做,要令所有人都參與,令工作環境更舒適,資源更好運用,企業更有效益。」(黃勁璋攝)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GEO成數碼營銷新寵(方保僑)
生成式引擎優化(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 GEO)迅速崛起,成為數碼營銷與媒體策略的新寵。
- Posted August 18, 2025
- 0
-
科企出海|網龍夥中科聞歌 AI技術出海
網龍(00777)及其子公司創奇思(Cherrypicks),日前聯同中科聞歌成立戰略聯盟,成為境外唯一出海平台與商業化夥伴,以推動內地人工智能(AI)核心技術出海。
- Posted August 18, 2025
- 0
-
GEO|AI概覽添流量 重塑行銷策略
NP Digital最近發布報告,在美國訪問了1000位美國成年人,亦聯繫600名全職從事行銷、市場研究、銷售及廣告工作的專業人士,探討SEO趨勢,以及對行銷績效及策略的影響。
- Posted August 18, 2025
- 0
-
識別AI片|九招識別人工智能生成影片
科技媒體Mashable於是傳授九大招數,讓觀眾以更敏銳的眼光及懷疑態度,發掘內容中的蛛絲馬跡,識別AI生成的病毒影片。
- Posted August 18, 2025
- 0
-
科幻科學|學者倡對未來科技超前部署
最近德國、加拿大及法國的3位學者提出一種「科幻科學」(sci-fi-sci)概念,試圖以實驗模擬未來科技,收集參與者的態度及行為數據,預測科技對社會的可能影響,論文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
- Posted August 18, 2025
- 0
-
RWA|散戶無緣龍頭穩定幣可惜
《穩定幣條例》本月起正式實施,開始對港元或其他法幣掛鈎的穩定幣(FRS)發行、供應與交易作出監管。
- Posted August 18, 2025
- 0
-
RWA代幣化具潛力|改革融資模式 操作透明去中介 降投資門檻創造價值
香港數字金融協會聯席會長、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創始會長陳家豪早前接受本報專訪,他認為RWA結合去中介化、透明化與細分投資優勢,有望重塑未來的資產交易及融資模式,為本港帶來新經濟機遇。
- Posted August 18,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