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兼職搜尋網疫市攻星台 (Freehunter鄭康桁)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鄭康桁表示,為吸引僱主進駐,平台提供免費服務以便自由發布工作。(陳施敏攝)
現時本港失業率高達6.4%,加上政府第二期「保就業」計劃結束,社會憂慮裁員結業潮惡化。有本地初創針對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推出兼職工作搜尋平台,據稱營業額疫市增長2.5倍。今次請來Freehunter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鄭康桁,分享最新市況及經營策略。
主持:(陳)陳施敏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鄭)鄭康桁 Freehunter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陳: 在疫情前後,平台業務有何轉變?哪些工種較受歡迎?
鄭: 隨着疫情出現,加上各地有關Freelance報道增多,令更多人開始了解及接受。我們留意到,除年輕人以外,近期年長一輩人士亦嘗試僱用甚至成為Freelancer。平台由今年第一季至今,營業額更增加約2.5倍。
平台在港台及新加坡三地累積超過4萬位Freelancer,以及逾一萬位客戶,而小企、微企等客戶發布工作,如打造YouTuber、開設Facebook(fb)專頁或Instagram(IG)商業賬戶,以至做Side Project等,工作量至少增長5倍。此外,我們亦留意到,有部分新增用戶是因為被公司解僱而成為Freelancer。
從工作種類劃分,與線下活動相關的工作,如司儀、歌手或舞者等,因疫情所限,需求減少;與之相應的是設計、內容寫作及資訊科技等網上工作需求大增,尤其後兩者是平台新設的Freelancer類別,目前註冊人數相對較少,對客戶而言更為搶手。工作報價方面,暫未見因疫情而出現明顯差別。

Freehunter現累積一萬名客戶發布工作,供星港台三地共4萬自由工作者選擇。(Freehunter網站圖片)
網上工作多 設計IT寫稿吃香
陳: 目前有何收入來源?疫市擴張有何策略?
鄭: 平台採用會員制,客戶及Freelancer均須預先註冊,才可以使用服務;後者可選擇課金,以付費用戶解鎖更多功能,包括不限次數的回覆,毋須被動等待客戶邀約,增加成功求職的機會。
綜觀整個求職市場,僱主都較為稀缺,為吸引僱主進駐,平台提供免費服務以便自由發布工作;當然,如想把招聘諮詢投放在平台較顯眼位置,客戶亦可支付廣告費。
平台於2017年推出,當時主要以IG、fb等途徑,主動發訊息邀請用戶試用;直到累積一定用戶基礎後,我們就開始市場推廣,如在社交媒體和搜尋引擎投放廣告、電郵營銷,以及實行免月費推薦制度,鼓勵會員向朋友推介平台服務。除了網上宣傳,我們亦會線下工作,如拜訪各行業商會,邀請旗下會員試用。

小企、微企等客戶發布工作,如打造YouTuber、開設Facebook專頁或Instagram商業賬戶,以至做Side Project等,工作量至少增長5倍。(Freehunter網站圖片)
寶島人願試新事物 用戶量超港
陳: 除了本地市場,平台在其他地區最新發展如何?
鄭: 除了香港,平台亦有開拓台灣市場。台灣人更願意嘗試新事物,當地用戶增速較香港高出3至4倍。
以地區劃分,台灣用戶的數量已稍微超越香港, 比例上兩地各佔近一半;其餘小部分用戶來自最近開拓的新加坡市場。
疫市進軍新加坡市場比預期更容易。一方面當地人對Freelance已有較成熟的認知,能以正面態度接受行業;另一方面,不少企業在疫情下都推行在家工作,大量打工仔被解僱。因此,平台算是食正水位,業務發展及市場開拓相對較為順利。
陳: 未來有什麼發展計劃?有否融資打算?
鄭: 平台最初以攝影、設計、影片製作等創業行業為主;後來陸續加入內容寫作、資訊科技等類別,至今涵蓋20種不同行業。有見平台上小企、微企客戶增長顯著,他們往往需要一些開設公司的支援,如網頁或應用程式製作就涉及程式開發員及設計師;編寫服務或產品條款時,需要法律支援等。
平台在創業初期,獲得天使投資者垂青,注資七位數字金額。現時平台已實現收支平衡,每月營業額達六位數字,短期內未有融資計劃。為方便客戶使用,我們計劃改革平台設計,例如把現有行業重新整理為11個類別,增設商業支援、市場營銷等項目,最快明年第一季推出。

平台提供免費服務以便自由發布工作;當然,如想把招聘諮詢投放在平台較顯眼位置,客戶亦可支付廣告費。(Freehunter網站圖片)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時代手機市場再洗牌?(黃岳永)
筆者多年來一直是蘋果公司(Apple)的忠實擁躉,自2007年第一代iPhone面世以來,每年都飛赴美國購買最近推出的新款iPhone,因此被冠以「果粉」之名。
- Posted August 5, 2025
- 0
-
抗菌機械人|浸大納米機械人能降解污物
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梁湛輝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以及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東城院區的科學家,研發一款多功能納米機械人。
- Posted August 5, 2025
- 0
-
蘋果智能搜尋|蘋果傳組新團隊專攻智能搜尋
彭博記者格爾曼(Mark Gurman)近日發文指出,蘋果公司(Apple)低調成立一支名為「Answers,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簡稱AKI)的團隊,專注於人工智能(AI)搜尋及問答技術。
- Posted August 5, 2025
- 0
-
港網絡攻防賽|逾1400人參加
由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聯同數字政策辦公室,香港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合辦的「網絡攻防精英培訓暨攻防大賽2025」上周舉行頒獎典禮。
- Posted August 5, 2025
- 0
-
減少生物實驗|內地神經擬態電腦「悟空」面世
內地浙江大學腦機智慧全國重點實驗室,近日發表新一代神經擬態電腦Darwin Monkey(悟空),聲稱為國際上首台神經元規模超過20億、基於專用運算晶片的神經擬態電腦。
- Posted August 5, 2025
- 0
-
司法AI|英司法部3年內9萬員工用AI
英國司法部上月底公布《司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由監獄部長蒂姆森(William James Timpson)提出,打算未來3年利用人工智能(AI)提高司法服務效率。
- Posted August 5, 2025
- 0
-
AI編程|72%開發員 拒完全依賴AI寫App 近半數質疑準確性 校正編碼更費時
程式設計論壇Stack Overflow發表2025年度調查,在今年5月29日至6月23日期間,訪問來自全球177個國家的4.9萬名專業開發人員,發現84%受訪者正使用或計劃使用AI工具,47.1%開發人員每天都使用。
- Posted August 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