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科企液態活檢增驗癌準繩 冀研快測助防疫 短至10分鐘有結果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招彥燾期望,液態活檢能廣泛應用在癌症診斷和治療領域,如追蹤藥物對腫瘤的反應。(黃勁璋攝)
近月內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快速測試有助初步確認懷疑個案是否已受感染。本地初創相達生物科技(Phase Scientific)的業務,正是主打液態活檢(Liquid Biopsy)及快速測試技術,公司創辦人招彥燾直言:「如果有機會,我都想作出一點貢獻!」
目前使用的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測試,主要是先抽取疑似患者的呼吸道樣本(例如鼻液)進行化驗,若檢驗結果呈陽性反應,則再透過新型冠狀病毒基因測序,確定其是否真的受到感染。據招彥燾了解,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測試需花數小時才可知道測試結果。雖然相達生物的液態活檢和快速測試技術,現階段多應用於基因測試,譬如確定病人有否患癌,但從技術上看,「若我們有資源及得到有關方面的支援,取得一些病人呼吸道樣本,亦有可能研製出能在10至20分鐘內得出檢測結果的快速檢測試劑。」
說回公司的核心業務液態活檢,它主要涉及上、中、下游三大技術層面,分別是樣本處理、檢測(例如基因排序),以及數據分析。招彥燾指出,傳統的樣本處理技術,會先抽取病人血液、唾液和尿液等蘊含基因的樣本,然後從基因內的電荷入手,利用相反電荷把樣本內的基因黏住,再作抽取。而其公司主攻的正是樣本處理部分,簡單而言,是透過濃縮與純化(Purifying)樣本,讓研究員從樣本抽取出比傳統方法更多的游離基因(cfDNA),從而提升檢測準確度。

相達生物科技透過濃縮及純化樣本,讓研究員可從中抽取更多基因,提升檢測準確度。(黃勁璋攝)
新技術抽取更多血液基因
招彥燾坦言,全個醫學和生物科技業界,均把檢測技術的重點,放在研製新型檢測工具及分析數據技術上,「但很多時事倍功半,因為你投放很多資源研發新技術,檢測成效卻只有寸進。」他遂回歸基本步,把研究焦點放在樣本處理之上,「業界一直有一個盲點,就是技術和標準沿用幾十年,認為一切已經good enough,但血液中含有多少基因,其實沒有人知道。」他稱公司曾跟全球著名癌症醫院得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合作樣本測試,發現相對於現行技術,其公司能從相同數量的血液中,抽取高出數倍的基因。
抽取到的基因愈多,檢測準確度理應愈高。招彥燾補充,其公司的樣本處理技術能令液態活檢的準確度提升多少,暫時仍難以判斷,「要做更多臨床驗證方有答案。」他進一步解釋:「假設幾百萬個波之中,其中2個波上面的字串錯了。以現有的樣本處理技術,你可能只從幾百萬個波之中抽取其中5個來檢查。這5個波很大機會是沒有串錯字的,但你就會因此認為所有波都沒問題。」
或可追蹤腫瘤藥物成效
招彥燾提到,現時如要確認病人是否患上癌病,一般都要切除組織化驗才能確診;而只有在照顧末期癌症病人時,方會用上液態活檢,旨在找出哪種藥物對病人最有效,以提供精準治療。他期望,液態活檢在癌病診斷和治療上,能獲更廣泛應用,例如追蹤藥物對腫瘤的反應。畢竟,目前確診患癌者只能定期進行電腦掃描等影像檢查,由醫生判斷腫瘤有否變大或縮小。

相達生物科技的液態活檢產品已獲中國數家醫院採用,預計本年第二季開始在美國銷售。(黃勁璋攝)
當然,更重要是可找出早期癌症病患,以便及早療程,提高治癒機會。招彥燾認為,如果在樣本處理的過程中下功夫,甚至在抽取基因時,只抽出有問題基因作進一步處理,往後的基因排序和分析工作就可增速,更快知道對方是否患癌。
招彥燾強調,技術可讓人病向淺中醫,卻並非用於預測患癌機會,「就算結果告知你有患癌機會,你亦沒什麼事情好做。並非人人都像安祖蓮娜祖莉般可切除乳房。事實上,這樣做也不一定是好事。」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中國醫院採用 下季銷美
美重商業化 港缺顛覆思維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智能交通新紀元(湛家揚博士)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人工智能(AI)如何重塑產業與日常生活,並走訪騰訊(00700)、華為、百度(09888)等,見證這些科技巨頭在遊戲開發、智慧城市建設、AI技術及數據應用等創新突破。
- Posted May 2, 2025
- 0
-
AI有bugs|GPT-4o變「馬屁精」須撤回更新
ChatGPT開發商OpenAI公布,在最近一次GPT-4o模型更新後,訊息出現明顯奉承傾向,故此決定回到較早期版本。問題源自調整預設個性時,過度依賴短期用戶反饋,忽略了長期互動帶來的影響,導致輸出內容偏向迎合用戶。
- Posted May 2, 2025
- 0
-
AI趨勢|電台AI主持開咪半年無人識破
澳洲廣播網(ARN)位於悉尼的CADA電台,去年11月啟播節目Workdays with Thy,每逢周一至周五上午11點起,播放4個小時的嘻哈(Hip-hop)、節奏藍調(R&B)及流行音樂,打開應用程式iHeartRadio即可收聽。據報節目已有7萬多聽眾,但開咪6個月來一直沒人發現,這位Thy女主持其實不是真人。
- Posted May 2, 2025
- 0
-
NotebookLM|語音摘要支援普通話
谷歌(Google)旗下個人化人工智能(AI)研究助理NotebookLM,去年以「語音摘要」(Audio Overview)功能爆紅,讓用戶上傳原始筆記或資料來源,憑藉Gemini 2.5 Pro生成Podcast語音節目,有助快速總結、做筆記及理解複雜內容。
- Posted May 2, 2025
- 0
-
AI大戰|Meta推AI App硬撼ChatGPT
美國科技巨擘Meta日前在總部門洛帕克(Menlo Park),舉行首屆人工智能(AI)開發者大會LlamaCon,宣布推出首款專屬應用程式Meta AI App,整合Discover探索動態、Meta.ai網頁端與Ray-Ban智能眼鏡應用,為用戶提供個人化AI助理體驗。
- Posted May 2, 2025
- 0
-
語言學習平台AI化 五大方針融入流程
繼加拿大電商平台Shopify要求要盡用人工智能(AI)改善營運後,美國網上語言學習平台多鄰國(Duolingo)亦有類似安排,該企在職場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貼出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Luis von Ahn一張員工備忘錄,介紹他所提倡的「AI優先」(AI-first)計劃。
- Posted May 2, 2025
- 0
-
公平代碼拓新藍海(車品覺)
作為長期觀察科技趨勢的專家,我一直關注在德國柏林創業的n8n,近日由Highland Europe領投,他們完成一輪頗具象徵意義的融資──5500萬歐羅B輪資金。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