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充電站採智能取車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電動車車主關嘉豪(左)及周英瑋(右),聯手研發港產電動車充電站oneCHARGE,首兩個充電站將於下月啟用。(陳子健攝)
IT人關嘉豪兩年前榮升電動車車主,卻因充電煩惱不已,「試過最長排隊個半小時!有時場地只設13A、32A低速充電器,充一小時只可走10至30公里,不足以應付需求。」他在車友聚會認識了另一車主周英瑋,二人在去年8月創立「oneCHARGE」,自主研發兼容不同品牌電動車的充電站,並已落戶數碼港三期停車場。
下月啟用 支援多款品牌
本港為改善空氣質素,近年力推綠色交通,惟充電站等配套設施卻追不上新能源車輛增長。綜合環保署和運輸署數字,截至今年1月底,香港有10453輛電動私家車(不包括輕型貨車和政府車輛)。然而,截至上月底,本港供公眾使用的電動車充電站只得1970個,相比5年前增幅不足一倍,即平均5架電動車爭一個充電站。
oneCHARGE是數碼港的培育公司,首批共6個充電站悉數落戶該區,其中兩個暫定下月啟用。車主首次使用oneCHARGE充電站時,先以附設的手機應用程式(App)登記,之後為電動車接上電線,再以手機掃描設於站內屏幕上的二維碼,即可按鍵充電。其最大輸出功率為21千瓦(kW),電動車充電1小時可續航100公里;若要由0%開始充滿電,一般需3至4小時,視乎充電池容量而定。
每小時33元 研彈性收費
當車子快將充電完畢,手機App會通知車主,提醒對方前往取車,方便騰出位置讓下一位客人使用。車主取車時,必須在App介面上點按停止充電鍵,再透過Apple Pay、Google Pay或信用卡(稍後亦會加入支付寶、TNG Wallet等電子錢包)付款,最後拔除充電線即可。系統推出初期,平台按小時計算收費,每小時約33港元。
關嘉豪透露,部署過程中須協調相當多問題,「以安裝充電站為例,如現場冗餘電力不足,要從總掣另外拉線取電。由於工程要停電進行,因此要跟管理處商討,通知受影響的租戶提早準備。」

oneCHARGE的首批充電站,最大輸出功率為21千瓦,商場可透過其小屏幕,向車主宣傳消費優惠。(何澤攝)
他坦言,將來公司要在其他地方安裝充電站,一樣有機會遇到類似問題,「因此要事先視察環境,了解哪些車位可安裝充電站、能承受多少輛車同時充電。」
目前在數碼港三期停車場已預留電力,足夠讓6輛車同時以oneCHARGE充電,可是部分舊式樓宇未必能夠負荷,屆時或需要把電力分流,首批充電的車將獲較多供電,惟遲來的車可能就要充慢一點,「所以要引入彈性收費,令慢速者不致多付錢。」
登記資料加快叉電流程
談到充電站的位置,關嘉豪希望能盡量安排在停車場深處,「位置太就腳的話,便會被普通私家車佔用車位」;若設在停車場的隱蔽角落,無線訊號或會較差,妨礙用戶以App連接充電站,「網絡方面要下工夫,甚至要在泊位附近,安裝WiFi上網熱點。」另一方面,系統亦會鼓勵車主在App上登記車牌、車款等額外資料,以便車輛每次駛進oneCHARGE充電站時,下方的鏡頭即能辨識用戶身份,毋須逐次打開App掃描二維碼充電,此舉既可加快驗證程序,避免訊號因素影響使用體驗。
目前中電(00002)和港燈(02638)均在各區設有電動車充電站。電動私家車「大戶」Tesla(NASDAQ:TSLA)也於多個大型購物商場的停車場,安裝超級充電站供該廠電動車的車主免費使用,單在數碼港就有6個泊位。關嘉豪估計,目前免費的充電站將來很可能要收費。由於充電站本來已僧多粥少,隨着更多電動車型號抵港,不擔心收費的oneCHARGE在本地缺乏競爭力。
夥拍商場 推消費優惠
自掏腰包加上數碼港提供的創業資金,oneCHARGE的資金池約有100萬港元。因為軟硬件開發所費不菲,關嘉豪正尋找投資者。該公司在數碼港的其餘4個充電站,未肯定能否在年內投入運作,但期望今年底在港追加一至兩個充電站,首選購物商場等地產項目,惟說服商場加裝充電站並不容易,「單單講『環保』不太合理,人家要投放資金支持。」
不少車主會專誠到商場,把愛車泊在停車場充電,期間逛店舖購物。有見及此,oneCHARGE充電站附設小屏幕,讓商場宣傳消費優惠;至於下方的鏡頭則蒐集車主性別、衣着服飾、電動車型號等資料,協助商場掌握訪客的多元化數據。
該公司長遠目標是向管理平台進發,讓商場自行安裝充電站,交由oneCHARGE負責日常託管,例如軟件管理、紀錄交易等,「始終硬件開發會遇到好多艱難,甚至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有些場地安裝不到(充電站),你如何做都是安裝不到。」

oneCHARGE充電站的一大優點,就是兼容不同品牌的電動車。(何澤攝)
採訪、撰文:陳子健
[ English Version ]
OneCHARGE aims to help boost HK’s EV-related infrastructure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港話通」伴市民邁進AI時代(方保僑)
香港的科技發展史較晚起步,曾一度落後於亞洲其他地區及中國內地城市。近年嶄新的創新科技,例如大數據、人工智能(AI)及本土語言模型,在本地及國際市場掀起浪潮,逐漸成為推動城市生活的力量。
- Posted November 24, 2025
- 0
-
HKICT Awards 2025|思謀工業平台奪HKICT大獎
特區政府數字政策辦公室舉辦的「2025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HKICT Awards 2025),年度頒獎典禮於上周五圓滿結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向思謀集團有限公司頒發全年大獎。
- Posted November 24, 2025
- 0
-
Google Imagen 3 Pro|Google圖像生成 納即時資訊
繼上周推出Gemini 3.0系列人工智能(AI)模型後,谷歌(Google)加推圖像生成模型Imagen 3 Pro(亦稱Nano Banana Pro),屬於Gemini 2.5 Flash圖像模型(Nano Banana)之後的最新產品,方便製作圖表、翻譯圖像上的文字,製作電影場景故事板,或者將日景變為夜景等。
- Posted November 24, 2025
- 0
-
美網絡商死機累全球 揭依賴弊端(郝本尼)
美國網絡服務供應商Cloudflare上周發生技術故障,導致社交媒體X、ChatGPT、Spotify及Canva等網站癱瘓約3小時以上。
- Posted November 24, 2025
- 0
-
2026 CES|聚焦家務機械人 CES明年1月開鑼 主辦商設AI專區
美國消費者技術協會(CTA)主辦的2026年度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將於明年1月舉行,該會行政總裁兼副主席夏皮羅(Gary Shapiro)、總裁法布里齊奧(Kinsey Fabrizio)早前接受本報專訪,介紹人工智能(AI)技術如何影響未來消費科技趨勢。
- Posted November 24, 2025
- 0
-
慎防網購門票詐騙(林國誠)
在剛過去的星期二,香港再次出現熱血的畫面,超過4.7萬人入場觀看一場全城矚目的足球比賽,筆者也是座上客之一。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星仿生機械人|粵語陪長者聊天
香港人口急劇老化,專業治療師人手短缺,已成為安老業界難題之一。第九屆「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GIES)昨灣仔會展揭幕,展區佔地9800方米,有來自全球超過270個參展單位,展出近千款創新產品及應用方案。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