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充電站採智能取車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IT人關嘉豪兩年前榮升電動車車主,卻因充電煩惱不已,「試過最長排隊個半小時!有時場地只設13A、32A低速充電器,充一小時只可走10至30公里,不足以應付需求。」他在車友聚會認識了另一車主周英瑋,二人在去年8月創立「oneCHARGE」,自主研發兼容不同品牌電動車的充電站,並已落戶數碼港三期停車場。
下月啟用 支援多款品牌
本港為改善空氣質素,近年力推綠色交通,惟充電站等配套設施卻追不上新能源車輛增長。綜合環保署和運輸署數字,截至今年1月底,香港有10453輛電動私家車(不包括輕型貨車和政府車輛)。然而,截至上月底,本港供公眾使用的電動車充電站只得1970個,相比5年前增幅不足一倍,即平均5架電動車爭一個充電站。
oneCHARGE是數碼港的培育公司,首批共6個充電站悉數落戶該區,其中兩個暫定下月啟用。車主首次使用oneCHARGE充電站時,先以附設的手機應用程式(App)登記,之後為電動車接上電線,再以手機掃描設於站內屏幕上的二維碼,即可按鍵充電。其最大輸出功率為21千瓦(kW),電動車充電1小時可續航100公里;若要由0%開始充滿電,一般需3至4小時,視乎充電池容量而定。
每小時33元 研彈性收費
當車子快將充電完畢,手機App會通知車主,提醒對方前往取車,方便騰出位置讓下一位客人使用。車主取車時,必須在App介面上點按停止充電鍵,再透過Apple Pay、Google Pay或信用卡(稍後亦會加入支付寶、TNG Wallet等電子錢包)付款,最後拔除充電線即可。系統推出初期,平台按小時計算收費,每小時約33港元。
關嘉豪透露,部署過程中須協調相當多問題,「以安裝充電站為例,如現場冗餘電力不足,要從總掣另外拉線取電。由於工程要停電進行,因此要跟管理處商討,通知受影響的租戶提早準備。」
他坦言,將來公司要在其他地方安裝充電站,一樣有機會遇到類似問題,「因此要事先視察環境,了解哪些車位可安裝充電站、能承受多少輛車同時充電。」
目前在數碼港三期停車場已預留電力,足夠讓6輛車同時以oneCHARGE充電,可是部分舊式樓宇未必能夠負荷,屆時或需要把電力分流,首批充電的車將獲較多供電,惟遲來的車可能就要充慢一點,「所以要引入彈性收費,令慢速者不致多付錢。」
登記資料加快叉電流程
談到充電站的位置,關嘉豪希望能盡量安排在停車場深處,「位置太就腳的話,便會被普通私家車佔用車位」;若設在停車場的隱蔽角落,無線訊號或會較差,妨礙用戶以App連接充電站,「網絡方面要下工夫,甚至要在泊位附近,安裝WiFi上網熱點。」另一方面,系統亦會鼓勵車主在App上登記車牌、車款等額外資料,以便車輛每次駛進oneCHARGE充電站時,下方的鏡頭即能辨識用戶身份,毋須逐次打開App掃描二維碼充電,此舉既可加快驗證程序,避免訊號因素影響使用體驗。
目前中電(00002)和港燈(02638)均在各區設有電動車充電站。電動私家車「大戶」Tesla(NASDAQ:TSLA)也於多個大型購物商場的停車場,安裝超級充電站供該廠電動車的車主免費使用,單在數碼港就有6個泊位。關嘉豪估計,目前免費的充電站將來很可能要收費。由於充電站本來已僧多粥少,隨着更多電動車型號抵港,不擔心收費的oneCHARGE在本地缺乏競爭力。
夥拍商場 推消費優惠
自掏腰包加上數碼港提供的創業資金,oneCHARGE的資金池約有100萬港元。因為軟硬件開發所費不菲,關嘉豪正尋找投資者。該公司在數碼港的其餘4個充電站,未肯定能否在年內投入運作,但期望今年底在港追加一至兩個充電站,首選購物商場等地產項目,惟說服商場加裝充電站並不容易,「單單講『環保』不太合理,人家要投放資金支持。」
不少車主會專誠到商場,把愛車泊在停車場充電,期間逛店舖購物。有見及此,oneCHARGE充電站附設小屏幕,讓商場宣傳消費優惠;至於下方的鏡頭則蒐集車主性別、衣着服飾、電動車型號等資料,協助商場掌握訪客的多元化數據。
該公司長遠目標是向管理平台進發,讓商場自行安裝充電站,交由oneCHARGE負責日常託管,例如軟件管理、紀錄交易等,「始終硬件開發會遇到好多艱難,甚至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有些場地安裝不到(充電站),你如何做都是安裝不到。」
採訪、撰文:陳子健
[ English Version ]
OneCHARGE aims to help boost HK’s EV-related infrastructure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風雲人物|AMD蘇姿丰膺《時代》雜誌年度CEO
美國《時代》(TIME)雜誌評選超微半導體(AMD)主席兼行政總裁(CEO)蘇姿丰Lisa Su)為年度行政總裁。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購物行為體現沉睡效應(車品覺)
美國心理學家霍夫蘭德(CarlIver Hovland),最早提出休眠效果或沉睡效應(Sleeper Effect)。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是,訊息來源在記憶的聯繫,隨時間而逐漸脫鈎,忘記訊息傳播的來源,只保留內容的模糊記憶。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新發明|鳥類雙腿無人機 短距離跳躍飛行
無人機通常採用4組螺旋槳設計,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受雀鳥啟發,設計一款鳥類飛行器RAVEN。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智慧出行|半數港人有意乘坐自駕汽車
香港近年推動智慧出行,元朗錦綉花園今年8月起,試行5G自駕穿梭小巴。百度蘿蔔快跑今年11月底,亦獲香港運輸署發牌,在北大嶼山測試自駕車。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AI趨勢|台灣AI手語主播報天氣
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及公共電視合作,推出「人工智能(AI)手語氣象主播」計劃,以便在颱風、地震等緊急狀況時,協助聾人即時掌握消息,料明年下半年上線。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AI趨勢|Sora文字變短片模型 供訂戶使用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OpenAI向全球大部分用戶,開放最新影片生成模型Sora Turbo,惟歐盟地區及英國例外。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醫療科技|足踝復康機械人 助中風患者訓練
香港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她領導團隊所研發的「智雲行健步儀」,最近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2025獲頒「創新獎」殊榮。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