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空氣淨化燈搶風頭 污染物用新技術變無害物質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早前香港創科界出現了一個「風頭躉」,就是研發室內空氣淨化燈「Airluna」的ASA Innovation & Technology(簡稱ASA),該公司首先於半島酒店母公司香港上海大酒店(00045)主辦的「萬花筒培育計劃」(Kaleidoscope Lab)決賽中,成為優勝隊伍之一;兩天後,他們又在本港創科盛事JUMPSTARTER,連奪「The Best JUMPSTARTER」及「最受歡迎初創企業」兩個獎項。
納米催化濾芯耐用度高
Airluna看似一盞普通吊燈,其實內有乾坤,置入了室內空氣淨化裝置。ASA共同創辦人木下無為及禤俊傑接受本報專訪時介紹,一般室內空氣淨化器多以活性碳阻隔空氣污染物,濾芯像垃圾桶,總有裝滿一刻,「活性碳特點是吸濕,在潮濕地區例如東南亞,濾芯很容易吸滿水,每隔3至6個月須更換,否則隨時把吸入了的污染物慢慢排出。你以為吸的是清新空氣,實際是毒氣。」Airluna採用納米催化式氧化技術,可把污染物和過濾過程中產生的臭氧和化學物質轉化成無害物質(例如水份),直接在室內排放,物質不會儲存於濾芯,「濾芯用超過10年都不用更換」。
二人更想到利用納米催化濾芯包圍電子組件,利用通過濾芯的空氣,為淨化燈的電子組件降溫。燈光和空氣淨化功能可獨立運作,即使關了燈,仍可繼續淨化空氣。用家亦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App)設定,由裝置根據室內空氣質素和懸浮粒子濃度,自動開關空氣淨化功能。
本土設計師 火災觸發靈感
原名梅傲雪的木下無為是香港人,下嫁日本人後才改了日本名字。她自香港理工大學畢業後,曾赴芬蘭和英國從事家品設計,贏過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Design Award)、iF中國設計大獎(iF Design Award China)等國際獎項,數年前回流發展,在2016年創立ASA前,已自組公司幫客戶設計產品。至於溫哥華回流的禤俊傑,具備機械工程背景,亦擅長產品技術開發,因開店銷售從世界各地蒐羅的設計商品,而跟木下結緣。
研發產品的概念,源自2016年的牛頭角迷你倉大火,大火當時焚燒108小時,造成該區嚴重空氣污染。「其實不止發生大火時才要思考這問題,任何人任何時間都要呼吸。現時空氣愈來愈多有害物質,即使新屋也有甲醛。」
獲城大技術轉移 開發產品
二人蒐集資料,冀找出能改善空氣質素的技術,輾轉間發現香港城市大學的室內空氣淨化技術,原來早已取得專利,惟研究成果卻未商品化。二人聯絡負責該研究的許冠山博士,得其穿針引線,二人終獲城大技術轉移,可把許博士的研究成果用於產品開發。
2017年4月,兩人成功入圍科學園和香港理工大學合辦的「HKSTP-PolyU Tech Incubation Fund」(TIF)並進駐科學園。同年9月,項目再入圍新世界發展(00017)舉辦的初創支援計劃「Eureka Nova」,得以在樓盤示範單位(Demo Room)測試產品。未來二人會跟半島酒店的技術研發團隊合作,開發專為酒店而設的Airluna,具體細節有待落實,「由吊燈改為企燈或者枱燈都有可能。」木下續指出,公司方針會主攻B2B市場,下一步才進軍B2C,屆時或會透過眾籌方式集資兼宣傳。
連同各項初創比賽獎金,再加上投資者融資,目前公司大約籌得500萬港元資金。木下直言,現在找投資者時會格外謹慎,「以前投資者講一句,都會覺得天要塌下來;現在寧可找個做到家人的(投資者),而非一頭狼。」
不快經歷學懂慎選投資者
原來二人曾有不快融資經驗,「跟投資者簽好Term Sheet、做完Due Diligence,但正式簽約前一天,對方才說要改Term。」當時由於參加了香港理工大學的科技配對基金Tech Launchpad Fund Scheme(TLF Scheme),參加計劃的初創,若沒有第三方投資者注入金錢,基金將不會配對投資。募資限期雖迫在眉睫,二人還是決定不簽協議,「重點非關他想怎樣改(當中的條款),而是根本不應該改。」木下形容那是「最黑暗一天」,「就好像你很專一地拍拖,但失戀了。」幸好二人及時找到其他投資者補上,不致資金全無。
木下認為,投資者跟初創應是互相信任的合作夥伴,臨時更改條款,令人對將來「同坐一條船」合作難有信心,「我不怪他,是我們融資經驗不夠,應該在商討過程就要把所有細節講得清清楚楚,不要怕投資者。你肯投資我們,都是因為我們有潛力,而不是我們求你給錢。」木下感激一位初創投資前輩點醒,「他告訴我:『你做得CEO,就要同自己講,你係值咁多錢嘅!』你畀機會人家投資你,係畀機會佢發達。」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第二屆JUMPSTARTER圓滿舉行 香港初創憑空氣淨化技術奪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熊貓TV頻道AR免費睇(林國誠)
海洋公園目前擁有6隻大熊貓,包括「樂樂」、「盈盈」及牠們的龍鳳胎寶寶,以及中央政府送贈的「安安」和「可可」。
- Posted January 24, 2025
- 0
-
利用AI打破遺忘曲線(黃岳永)
雖然我們已經踏入人工智能(AI)時代,但筆者在大學上課時仍發現許多學生熱愛手抄筆記。有些同學甚至要求索取老師的PowerPoint教材。然而,這種多年來一直「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否能跟上當今世界的變化?
- Posted January 24, 2025
- 0
-
真菌電池|3D打印無毒兼生物降解
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Empa)透過3D列印,首次將兩種真菌結合起來,製造出功能齊全的燃料電池,讓微生物透過新陳代謝,將水份及營養物質(例如單醣)轉化為能量。
- Posted January 24, 2025
- 0
-
Canon新產品|新全片幅CMOS 逾4億像素破紀錄
Canon 發表全新35毫米全片幅CMOS感光元件,擁有業界最高的4.1億像素,其解像度高達24K(24592乘16704像素),相當於高清HD的198倍,或者超高清8K的12倍,預計將用於監控、醫學及工業層面。
- Posted January 24, 2025
- 0
-
AI洩密?|戶外照洩定位 憂成起底工具
美國波士頓初創Graylark Technologies開發一款人工智能(AI)平台GeoSpy,即使移除照片的EXIF中繼資料(例如GPS定位座標),亦能立刻分析上傳照片的地理標記,例如建築風格、土壤特徵及空間關係。
- Posted January 24, 2025
- 0
-
AI趨勢|生成廣告片 99%內容虛構
最近越南一位創作者László Gaál,就利用影像生成模型Veo 2,結合Google Deepmind人工智能技術,生成一條保時捷跑車廣告片。
- Posted January 24, 2025
- 0
-
智能手機大戰|加強人工智能 一鍵呼叫Gemini
三星(Samsung)全新Galaxy S25系列旗艦手機,搭載以Android 15為基礎的OneUI 7.0作業系統,提供長達7年安全性更新。
- Posted January 24,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