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監測器加劇焦慮 專家:增壓力弄巧反拙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有用戶認為,手腕戴上智能裝置,就寢時不太舒服。(網上圖片)
睡眠佔人生三分一時間,不少人會戴上智能手錶或者各種追蹤監測設備,包括監控周遭環境雜聲,以分析個人就寢習慣。不過,《紐約時報》有報道引述美國專家警告,此舉反而構成壓力,在床上輾轉反側,令失眠問題惡化。
執着數據易矯枉過正
坊間的睡眠監測器主要放在床鋪附近或穿戴在手腕上,追蹤記錄晚間的一舉一動。數據透過無線傳輸,同步至智能手機後,只要打開應用程式(App),即可查看大量圖表及數字,例如顯示用戶夜醒的頻率、深度睡眠持續時間,以及睡眠質量的評分。
美國北達科他州睡眠中心醫療主任Seema Khosla博士透露,對那些執着完美分數的人,往往為求鐘數達標,睡過頭亦不願下床,甚至服用安眠藥等,影響生理時鐘規律,心理又極度焦慮,隨時是個大問題。
另外有用戶認為,手腕戴上智能裝置,就寢時不太舒服。產品又採用無線電或聲納波,以監測呼吸及床上活動,感覺上或更刺耳。睡眠監測器本身亦只是一個監測工具,正如智能浴室磅般,每天站上去並不會令人瘦下來。

美國有專家形容,有些人為求睡眠鐘數達標,甚至會服用安眠藥,結果得不償失。(網上圖片)
就寢前遠離手機屏幕
至於智能設備製造商,例如Fitbit及蘋果公司等,強調監測裝置數據準確,又指焦慮威脅被誇大。根據機器學習演算法,可因應不同睡眠階段,識別用戶的心率及運動模式。人們透過小工具(Widgets),加倍關注日常細節,包括有否喝過量咖啡、酒精等。
睡眠需求因人而異,美國睡眠基金會建議,64歲以下的成年人每晚要睡7至9個小時,年輕人需時更長。作息時間充足,頭腦不但清醒,亦可避免患上感冒,有助保持健康,降低二型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風險。
專家最後建議用戶,平時作息需要定時,睡前應該遠離屏幕。Khosla博士說:「人們為睡眠設備花費200美元,卻不願熄手機上床休息。」放假時,應關閉鬧鐘或智能喇叭,別太依賴電子設備,讓身體放鬆休息。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公平代碼拓新藍海(車品覺)
作為長期觀察科技趨勢的專家,我一直關注在德國柏林創業的n8n,近日由Highland Europe領投,他們完成一輪頗具象徵意義的融資──5500萬歐羅B輪資金。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無線仿生手臂|義肢仿生臂 分離後仍能操控
英國機械人初創公司Open Bionics推出全球首款無線仿生手臂Hero,所有義肢產品均以3D列印製成。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Qwen3|阿里Qwen3懂深思亦可速答
阿里巴巴(09988)開源新一代通義千問模型Qwen3,包括兩個混合專家(MoE)模型及6個密集模型,參數範圍由6億到2350億不等,現可於人工智能(AI)開發平台Hugging Face,以及代碼託管平台GitHub下載。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AI搶飯碗|六成美國人料AI搶記者飯碗
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日發表調查結果,發現去年當地約一半成年人表示,未來20年內人工智能(AI)將對人們獲知的新聞內容,產生非常負面(24%)或有些負面(26%)的影響。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量子競賽|微軟憂美量子競賽落後中國
微軟(Microsoft)今年2月發表拓撲量子處理器(QPU)Majorana 1,近日總裁史密夫(Brad Smith)在網誌撰文稱,「儘管大多數人認為美國仍佔據領先地位,但我們不能排除戰略意外的可能,中國或已與美國處於同等地位。」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AI引導輿論|人工智能引導輿論遠勝真人
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研究團隊早前在社交媒體Reddit,在ChangeMyView子版論壇做一項社會實驗,測試人工智能(AI)在現實環境的說服力。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ChatGPT網購助手|方便格價下單 標榜免費零廣告 搜尋電商化掀熱潮
繼美國人工智能(AI)搜尋初創公司Perplexity AI推出購物功能後,ChatGPT開發商OpenAI亦踏足電商市場,用戶可透過GPT-4o模型購買商品。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