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 在香港 (共享經濟聯盟 李兆富)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Airbnb等共享平台服務已不止網上租房,還標榜體驗地方文化。(法新社資料圖片)
一聽到Airbnb,大家必定聯想到旅遊吃喝玩樂,惟最近相關的新聞報道或許會令人感到掃興。報道稱,港府正研究修訂《旅館業條例》,並會嚴格執法,意味Airbnb這類民宿共享平台將大受影響。《信報》StartupBeat請來共享經濟聯盟召集人李兆富(Simon),探討新措施衝擊有多大。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李兆富 共享經濟聯盟召集人
尹:你認為修訂《旅館業條例》會影響Airbnb經營嗎?
李:一定會。雖然當年《旅館業條例》不似現在,但香港一直以來都有「短期租約」,港人對此應該不會感到陌生,因長洲、大嶼山塘福等度假屋就是現成例子,這類度假屋因其商業模式不同,很少把房源放上Airbnb,用戶要租屋的話,通常要到旺角信和商場。
政府期望以修例方式,透過表面證據例如截取網絡圖片等作為呈堂證供,控告出租人、平台及租戶。有人以為這樣可令短期租約消失,事實上這種商業模式存在多年,很難取締。修例之後,他們只會換另一種方式存在,例如以WhatsApp放租,惟這樣做只會降低資訊透明度,最終負面影響更大,因此我認為修例是錯的。

李兆富(左)認為,政府若收緊短期租約,反而令規管過程更困難;旁為尹思哲。
倘WhatsApp放租透明度低
尹:過去屋主可以透過Airbnb把自己閒置的住宅空間短期租予他人,現在的形式還是一樣嗎?
李:Airbnb由一個平台發展至自己擁有資源,是自然演進。不少人問我:「什麼是共享經濟?」我認為,這其實是原始經濟行為,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以前無法建立關係,現時由平台促成交易。原本交易規模很小,但交易增加後就會衍生其他相關的經濟活動,例如Airbnb等服務。
由當初的短期出租平台,Airbnb已轉為旅遊業平台,服務不限於租房。該公司之前更新增「體驗」項目,與其租房的原意一樣,希望旅客融入當地生活。過去運用閒置的房屋,現在連「閒置的人」都可使用,這就是「散工經濟」(Gig Economy)的意義。
尹:現時Airbnb平台上亦有一些持牌旅館,開始經營自家品牌的度假屋。整個平台的規模愈來愈大,會否更加難規管?
李:剛剛相反,平台規模愈大愈易規管,而且代價愈低。日本一向有民宿,惟Airbnb這種平台對該國來說卻是新模式。日本一向予人守舊感覺,社會傾向保護既得利益者,不過在安倍經濟學下,日本對外來事物也只作適度監管,連日本都知道要變,不可再故步自封。
官僚僵化 避談共享
尹:日本修改對民宿的規管,是否與2020年東京奧運會有關?
李:沒錯,香港的官員卻不懂變通。政府在1997年前提倡發展旅遊業,大力興建酒店。誰知其後遇上金融風暴,當時批作酒店用途的地段都改建為服務式住宅。在土地規劃上,香港官僚思維十分僵化,「住咪住囉,咩酒店啫」。政府劃了地作酒店,就必須建酒店,住宅亦然。當住宅地有旅客住,他們就覺得會亂,不知道如何管理。對一個無效率的政府來說,經濟規模愈細、愈零散,面對的挑戰就愈大。他們想避談共享經濟,或叫NGO(非牟利組織)辦共享房屋,可是若共享只停留在非牟利層面便無法茁壯成長。
尹:Airbnb已來港一段時間,我聽過酒店業的反對聲音,但不算太強烈。此外,我亦聽過鄰里的投訴,你又有何高見?
李:先講「防火安全」這問題,這是一個偽命題,香港任何住人的建築物都已符合安全標準,如要落實規管,理應禁止出租某些項目,如工廈劏房。政府更可透過規管這些平台,降低成本。與其禁止運作,不如視之為合作夥伴。
此外,政府亦應保持入場門檻在較低水平,讓其他人建立合規的平台,其他細節應由市場決定。政府只適宜管理最基本的事項,如安全及消防等。我認為,政府現時的做法頗為本末倒置。
尹:有人建議,Airbnb在香港可先做村屋,你有何看法?
李:過去有人提議Airbnb可與持牌旅館合作,又倡導Uber跟的士業合作,這無疑是錯的,因為資產結構會影響經濟行為。的士業有自身的特性,令拒載和揀客等問題出現。
同一道理,若你要局限某些地方才可出租,我相信結果會扭曲。如Uber只能召的士,業界行為根本不會變。Airbnb只可租村屋的話,亦會影響平台的自然生態,我認為這方向不可取。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完整訪問視頻,請上http://startupbeat.hkej.com觀看。

Airbnb 新增「體驗」項目,希望旅客融入當地生活。(Airbnb官方圖片)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城大四項目獲「產學研1+計劃」第二輪資助展現科研多元發展 推動創科成果產業化
為持續推動本地大學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產學研1+計劃」早前公布第二輪獲資助項目的評審結果,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共有四個科研項目獲撥款資助,涵蓋新材料、新能源、電機及電子工程,以及健康及醫藥科學等領域,反映城大有效促進高質量研究、展現多元發展,推動知識轉移與科研成果產業化,創新研究締造商業及社會價值,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 Posted October 17, 2025
- 0
-
國泰創新轉型 風暴中起航(湛家揚博士)
2020年,國泰航空(00293)面臨創立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全球邊境封閉,航班停頓,乘客運載量驟降至不足一成,收入亦大幅下滑。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
-
AI指令技巧|對LLM指令愈粗魯 回答更準確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SU)一項研究聲稱,大型語言模型(LLM)表現會受到指令措詞的態度影響,而且愈粗魯及不禮貌的指令,反而可能得到更準確的結果。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
-
AI文章|網上生成文章 多過人類撰寫
美國搜尋引擎改良公司Graphite最近發表報告,評估人工智能(AI)生成文章在網上的普及程度,結果發現其數量已在去年11月超越人手撰寫的文章。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
-
輟學創業|貝索斯:輟學後成功創業屬少數
現時愈來愈多「Z世代」選擇不讀大學而自行創業,甚至有人成為百萬富翁。財經雜誌《財富》報道,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提醒輟學成功的故事未必適合大部分人。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
-
GPT將驗證年齡|12月全面實施 展示情色內容
美企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日前在社交平台X預告,旗下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ChatGPT將於12月全面實施年齡驗證,但同時會真正「把成年用戶當作成年人看待」,容許更多情色內容出現。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
-
AI準備度指數|港企僅2%準備好用AI 低絕全球 思科調查30市場 13%公司已有藍圖
美國網絡設備生產商思科(Cisco)發表2025年度《思科人工智能準備度指數》,調查包括香港在內的全球30個市場、26個產業的8000多位企業領袖。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