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試食谷旺餐廳 (GingFood 吳奕濃)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吳奕濃聯合創辦的GingFood,主要招募素人宣傳,他們用膳並在社交網站打卡分享後,賬單可獲部分資助額。(朱美俞攝)
近來市道開始轉差,有港產試食平台透過津貼方式,吸引素人試食專員上門消費,用膳打卡宣傳後可獲得資助,從而刺激消費,為本地餐飲行業創造更多商機。今次《信報》StartUpBeat請來GingFood聯合創辦人及業務發展總監吳奕濃分享有關營銷模式。
主持:(朱)朱美俞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吳)吳奕濃 GingFood聯合創辦人及業務發展總監
朱: 可否簡單講解你們的商業模式?
吳: GingFood創辦於2017年11月,專注以「保本」形式為本地餐廳提供試食推廣及神秘顧客調查服務。
合作餐廳只要向GingFood預先繳付一筆資助額,團隊就協助把餐廳菜式,於我們的應用程式(App)上架。平台上的試食專員(Foodie)其後根據餐廳名單自行前往試食,他們完成一系列指定任務,如於社交平台打卡拍照並通過系統驗證,隨即獲發資助費,津貼部分賬單開支。
整個試食計劃為期3個月,其商業模式是否成功,基於兩個假設(Assumption):第一,試食專員不會一人往餐廳用膳;第二,消費額高於資助額。具體流程上,餐廳先給予我們整筆金額,當中又分為兩部分:七成資助試食專員用膳;另外三成為GingFood佣金。
兩年生意額達1400萬
假如我們收到餐廳100元,當中70元為資助額,另外30元為佣金。當首批試食專員埋單用到剛剛好,沒有額外消費。我們就要從佣金中,資助第二批試食專員惠顧,確保餐廳能夠回本,收回當初100元的投資。
團隊須確保餐廳100%回本,最後才計算我們的盈利。根據上述兩個假設,餐廳得到宣傳,食客又有資助,GingFood賺取佣金,達致三贏局面。我們營運18個月內,已達到收支平衡,兩年生意額達到1400萬元。

任何人於平台申請註冊,只需要填妥基本資料,其後因應資料及餐廳要求,作出試食專員配對。(GingFood 網上圖片)
朱: 你們如何說服餐廳加盟?試食專員有否篩選機制?
吳: 公司初創期,團隊只有我和另一位外籍聯合創辦人。當時只有我懂中文,且熟悉本地市場,最初憑一己之力以電話促銷(Cold Call),以及「掃街式」叩門,逐家餐廳邀請加盟。在最初一個月內找到兩家餐廳合作。
然而,全港有逾兩萬間餐廳,必須按優先次序篩選,我們先攻人均消費100元以上的餐廳。此外,我們另聘兼職電話促銷員協助約見餐廳,以便團隊專注約見客戶。平台營運至今,旗下合作餐廳逾300間,試食專員超過一萬人。
試食專員方面,公司不設門檻,歡迎任何人於平台申請註冊,只需要填妥基本資料,例如年齡、性別、朋友圈數目等。其後因應資料及餐廳要求,作出試食專員配對。
公司最近推出排名機制,系統會根據試食專員於App內消費模式及消費力,優先顯示相關餐廳名單。至於資助額,亦會跟餐廳商議,例如餐廳認為300元資助足以支付招牌菜,團隊按基準提供試食名額,首輪優先分配予排名較高的試食專員,次輪則開放予公眾。
互動率高不遜網紅宣傳
朱: 有別於廣告商做法,你們不以網紅(KOL)或微網紅(Micro-Influencers)宣傳,反而招攬素人推廣食肆?
吳: 兩年前有研究發現,社交平台朋友圈愈小,其互動率(Engagement Rate)愈高。此外,fb在去年初推出新政策,把商業專頁的自然覆蓋率(Organic Reach)調低;把個人賬戶互動率提升。公司採用素人宣傳,正是回應有關政策。

港產試食平台GingFood透過津貼方式,吸引素人試食專員上門消費,用膳打卡宣傳後可獲得資助。(GingFood網上圖片)
個人認為,網紅宣傳雖有一定成效,但對餐廳來說,須撥出額外開支。與其大費周章,找一個擁有10萬粉絲的網紅,何不招攬100個素人作較真實的宣傳?餐廳毋須大舉投資,公司跟試食專員同樣得益。
明年進軍東南亞
朱: 最近飲食業重創,對你們是機遇,還是挑戰?未來有何發展大計?
吳: 飲食業除GingFood以外,還包括餐廳、食客、食材供應商、業主等。在這嚴峻時期,倒不如共同協商,看看如何打破困局。我們期望大力推廣GingFood產品,協助餐廳帶來收入、人流,又何樂而不為?
長遠計劃招募軟件開發員,為旗下App構建累積分數、升級項目等新功能,又探索試食以外不同項目。內部調查發現,東南亞國家餐飲業增長率高,團隊打算明年進軍當地。此外,我們已在10月下旬,完成一半融資目標,資金將用於市場擴張、深化本地團隊及產品研發。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貿發局兩大電子展覽下週揭幕 共20國家地區逾3,200展商參與
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45屆香港秋季電子產品展(秋電展)及其與慕尼黑國際博覽亞洲有限公司合辦的國際電子組件及生產技術展(electronicAsia), 將由10月13至16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兩展匯聚了來自20個國家及地區合共超過3,200家展商。秋電展將聚焦人工智能、機械人科技、銀髮經濟及數碼娛樂等領域,帶來多款科技智能產品及創新技術,期望促進業界跨行業更多交流,助力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
- Posted October 9, 2025
- 0
-
AI鞏固香港航空業領導地位(陳漢偉博士)
香港一直是全球航空業的巨人,行政長官早前發表《施政報告》,重申香港作為全球航空樞紐的重要地位,指三跑道系統在過去兩年,已令客運及貨運航班增長逾六成。
- Posted October 9, 2025
- 0
-
Neuralink|腦植晶片癱者 控機械臂飲水
億萬富商馬斯克(Elon Musk)創辦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其大腦晶片能夠將腦電波訊號轉換為藍牙指令;去年因幫助首位人類用戶遙控電腦打機而成為新聞焦點。
- Posted October 9, 2025
- 0
-
AI相機|首部支援谷歌AI相機 明年應市
英國人工智能(AI)初創Camera Intelligence在近日,介紹世界首款擁有AI生成功能的M43相機Caira。當中內建Google Nano Banana模型,方便影相後立即以AI執相。
- Posted October 9, 2025
- 0
-
Gemini新版本|模擬人手操控電腦
美國科技巨擘谷歌(Google)推出新版人工智能(AI)模型Gemini 2.5 Computer Use,旨在像人類一樣操作普通電腦常見的「圖形使用者介面」(GUI)。
- Posted October 9, 2025
- 0
-
AI鬥法|履歷藏指令 誘AI優先面試
最近有專家在TikTok、社交平台Reddit教路,如何在履歷「暗藏指令」或關鍵字,試圖用各種手段提升取錄機會。
- Posted October 9, 2025
- 0
-
Sora遭濫用|惡搞已故名人 家屬炮轟 OpenAI阻深偽公眾人物 禁令存漏洞
OpenAI上周推出影片生成模型Sora 2,其「客串」(Cameo)新功能變相容許任何人以人工智能(AI)深度偽造,引起關注。
- Posted October 9,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