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學校培養兒童STEM能力 IT爸棄微軟高職 落手搞教育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陳浩然有感香港數碼教育死板,遂放棄科企高職,創立編程學校。他拿着的是學生製作的感應式結他和盲人防撞裝置。(黃潤根攝)
在美國接受教育的陳浩然(Harris),過去15年均効力跨國科技大企,曾任微軟(Microsoft)香港公司市場推廣組總監。他5年多前初為人父,開始從家長角度思考教育,有感香港在數碼人才培訓仍在起步階段,「發現香港(數碼教育)很Rigid(死板),小朋友沒足夠空間思考和探索新事物。」這名科企前高層決定本年4月離職,於灣仔開設編程學校Cobo Academy。
Cobo顧名思義結合了Coding(編程)和Robotics(機械人),課程設計均圍繞這兩大電腦教育範疇,再延伸至網頁及手機應用程式等。Harris指出,編程課會以圖像介面為主的Block-Based Coding入手,「小朋友不用記很多符號和Commands(指令),重點落於邏輯上。」
至於機械人和創客(Maker)部分,Cobo提供近年流行的「Micro:bit」微型電腦,以至各式配件。當小朋友在電腦寫好程式後,可傳輸至Micro:bit製作機械人或其他硬件。例如有小朋友製作了一支「Air Guitar」,上面的Micro:bit接連感應器可感應手部動作,由喇叭發出不同聲效。
啟發小朋友關心社區
課程大致分為常規課程和密集式課程,前者歷時13星期,每星期上課1.5小時;後者則在暑假和聖誕假期間進行,小朋友須連續上課3至5天,每天2.5小時,兩類課程均每班最多8名學生。Harris補充,目前各課程以智慧城市和智慧家居為題,鼓勵小朋友多觀察和思考周邊的人及社區。
在課程初段,導師會先告訴小朋友哪些創作可行,「之後逐步要求小朋友自行思考,叫他們運用科技造一些對社會有影響的東西。」曾有小朋友在商場見到視障人士不小心撞在牆上,「結果他造了一個類似汽車防撞感應器的東西,視障人士戴上身後,當他與障礙物非常接近時,儀器即會發出『咇咇』聲警示。」
目前Cobo的課程主要針對4至16歲的小朋友及青少年,惟他透露,也有打算赴海外修讀電腦科學的18、19歲青年報名,並要求一對一授課。「一開始只想教小朋友編程,讓他們將來更易跟社會接軌,也為培訓香港數碼人才出一點力,沒想過涉足成年人及企業培訓。」Cobo現在更已涉足企業培訓、團隊建立等,例如安排企業員工分成小組,合力製作發聲聖誕擺設,並把成品贈予基層家庭和學校,「成品內的Micro:bit可以翻用,讓學生繼續學習編程。」

Cobo要求小朋友「落手落腳」參與,而非傳統單向授課。(被訪者提供圖片)
在美國修讀電腦科學學士期間,Harris曾在微軟美國總部當實習生,並曾在一間電腦學校教小朋友寫網頁,「直至現在,我仍然覺得昔日能為小朋友做些事,是一段很美好的經歷。」畢業後,他獲微軟美國總部聘為全職,負責目前已停產的Microsoft FrontPage,3年半後獲派回香港辦公室工作,負責在港推廣微軟產品。
時至2010年,他轉投雅虎香港,「雅虎團購都是我由零開始建立」。効力4年半後,再轉投電商平台Reebonz任港澳區總經理,直至2016年9月重返微軟,本年4月再度離職,「到了5月,Cobo就誕生了。」Cobo由籌備到正式開業,歷時大約一年。Harris坦言,目前香港在STEM或編程教育上,沒有課程發展框架可供參考或跟隨,「每間學校的課程設計都不同,結果我要花很長時間蒐集資料,看看外國是怎樣做,但又不可以照搬。」
程式是全球通用語言
Harris認為,以色列的STEM教育可堪借鑑,「人家教寫程式,重點不是Hard Skills,而是小朋友從中學到的創意和解難能力。而且會定好框架,決定中學STEM要如何教,小學的又要如何做。」
相反,香港既未有清晰指引,亦未為老師提供足夠培訓,「傳統學校都沒有專門負責STEM或者編程教育的老師,要兼任的數理科老師發展所需技巧和能力,是一項挑戰。」此外,不少人都明白學懂外語的重要,惟編程以至電競方面,很多家長眼中卻是「沒意義的打機」,「但程式語言也是語言,而且是全球通用,能否將之定位為一種語文能力?」
Harris坦言,編程教育不一定「睇Mon睇壞眼」,針對年紀較細、介乎4至5歲的小朋友,學校更會採另一套教學策略,例如用一塊印滿南北極相關事物的布,着小朋友用藍牙遙控器給予木製機械人指令(前後、左右等),使之由北極熊那一格,移動至愛斯基摩人那一格,「想盡量減少年紀太細的小朋友聚焦於電腦屏幕的時間。」
「Google Maps會教你如何由A地去B地,但能否有其他路線?」Harris續說,此舉能讓小朋友分辨左右,以至發展邏輯思維,「小朋友學的程式語言很快過時,但解難、批判性思考、跟其他小朋友協作的能力,永不過時。」

視障人士將感應器戴上身後,當他與障礙物非常接近時,儀器即會發出「咇咇」聲警示。(黃潤根攝)
採訪、撰文:陳子健
[ English Version ]
How a coding education startup got off the ground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Genspark成AI代理生力軍(車品覺)
筆者最近注意到一款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的新產品Genspark,它於2024年6月推出,在GAIA Benchmark基準測試超越了Manus和OpenAI Deep Research等產品。
- Posted August 6, 2025
- 0
-
Cognition裁員|編程初創藉自願離職裁200人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Cognition在併購AI編程平台Windsurf後,上周五已裁走30人,再向後者約200名員工啟動自願離職方案,提供9個月薪資補償,必須在周日之前接受方案。
- Posted August 6, 2025
- 0
-
疫苗牙線|牙線接種疫苗 功效如噴鼻腔
美國一個科學家團隊透過小鼠實驗,研發出一種新型疫苗接種方法,以疫苗牙線清潔牙齦深層組織,能有效刺激抗體產生,效果媲美鼻腔噴霧疫苗。
- Posted August 6, 2025
- 0
-
「反烏托邦」時代來臨?|知識工作者十年內恐被AI取代
Google X前商務總監蓋烏達特日前在播客節目《CEO日記》表示,大多數知識工作者將在10年內被取代,包括軟件開發人員、企業行政總裁及播客節目主持人。
- Posted August 6,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中大完成活體動物自動化手術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與醫學院組成的多學科研究團隊,近日研發一項由人工智能(AI)驅動手術機械人自動化的新技術,並完成全球首次多功能手術自動化的活體動物驗證。
- Posted August 6, 2025
- 0
-
GEO時代|採「生成式引擎優化」保流量
在人工智能(AI)主導資訊來源的今日,用戶只要向聊天機械人提問,就能在數秒之內直接得到由AI生成的答案,導致部分網站流量銳減,「搜尋引擎最佳化」(SEO)已不合時宜。
- Posted August 6, 2025
- 0
-
Perplexity隱身避禁令|抓取網站內容 網安公司揭發 爬蟲AI遭攔截即扮瀏覽器
美國人工智能(AI)搜尋引擎Perplexity,一直從互聯網抓取文本、圖像及影片等數據,以確保旗下產品得以正常運行。
- Posted August 6,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