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斥2億研AI泊車 設自駕測試場 積架福特參與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目前測試時仍須有一位測試員候命,以應付突發情況。(積架越野路華圖片)
對不少車主來說,相對於駕駛樂趣,搵位泊車絕對是一項苦差。因此,當全球不少科企都在鑽研自動駕駛技術時,英國最大汽車廠商積架越野路華(Jaguar Land Rover)則集中精力研究人工智能(AI)泊車,因為省時方便的自動泊車功能才是很多車主現在最想要的。
位於倫敦北部的米爾頓凱恩斯(Milton Keynes),是英國「UK Autodrive」自駕項目測試基地之一。該項目由英國政府贊助2000萬英鎊(約2.22億港元)推行,於2015年11月啟動,試驗期為3年。合作夥伴包括積架越野路華及美國福特汽車(Ford Motor)等。
節省停車空間
積架越野路華的研究團隊在黑色座駕兩側印上花式圖案,除了在車頂裝設激光雷達,還配備傳感器,讓車輛之間能夠通訊。當駛至停車場時,車主下車即可離開。AI就像「代客泊車」那樣,自動幫車主泊好車輛;取車時,AI也可自動把車輛駕回來。由於毋須在車位預留開啟車門的空間,停車場可騰出更多地方,容納更多車輛。
除了泊車外,積架越野路華的系統在馬路上也可偵測交通系統訊號,及早預計與紅綠燈的距離,減少煞車次數及廢氣量。為安全計,目前測試時仍須有一位測試員候命,以應付突發情況。
至於福特開發的「協作泊車」(Collaborative Parking)技術,則在沒有自駕技術下仍可代客搵位。目前,香港部分大型停車場會設有傳感器,以掛在天花板的燈號顯示車位是否閒置,輔助車主搵位。惟不是所有室內停車場都有這裝置,更遑論戶外停車場。福特的系統讓車輛可互相感應和溝通,配合泊位感應器,透過屏幕告訴車主「這邊有空位」,車主毋須再枉費時間兜圈。

積架越野路華測試車款除了在車頂裝設激光雷達,還配備傳感器,讓車輛之間能夠通訊。(積架越野路華圖片)
標準有待統一
事實上,全球有不少公司及組織試圖解決城市泊車的問題。例如豪華汽車生產商奧迪(Audi)在2013年的CES科技大會上,就展示了自動停車系統;美國加州西荷里活市有一個停車場,則設有小型機械人,可把停車場內的汽車自動抬起並移走。
美國電動汽車生產商特斯拉(Tesla)最新的Model S及X等車款也配備了遙控召喚功能。車主可透過車匙、電話或智能手錶,引導座駕移到狹窄的空間中,但前提是要依賴人手操作。
可是,至目前為止,若要落實自動泊車功能,仍要透過昂貴的傳感器,而且這些先進的監控裝置尚未成為新車出廠配置;加上標準有待統一,相信距離真正普及仍需幾年時間。

福特的「協作泊車」方案,可讓車主快速找出閒置泊位。(資料圖片)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加州AI法 平衡創新與監管(方保僑)
在人工智能(AI)高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在創新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成為全球科技界與政策制定者共同面對的難題。
- Posted October 13, 2025
- 0
-
施密特警告|谷歌前CEO憂AI學會殺人
谷歌(Google)前行政總裁施密特(Eric Schmidt)上周在倫敦Sifted峰會警告,人工智能(AI)模型容易受到黑客攻擊,「有證據表明,你可以入侵模型,無論是封閉還是開放的,你都可以對其破解以移除護欄。
- Posted October 13, 2025
- 0
-
雲深處科技|國產工業機械人 耐寒毋懼雨淋
「杭州六小龍」之一的雲深處科技有限公司(DEEP Robotics),正式推出全天候工業級人形機械人DR02,支援IP66防水防塵標準,適應戶外淋雨、潮濕等複雜環境。
- Posted October 13, 2025
- 0
-
人工智能現況報告|44%美企訂購AI 平均耗413萬
英國風投Air Street Capital及人工智能(AI)投資者貝奈奇(Nathan Benaich),日前聯合發表年度《2025年人工智能現況報告》。
- Posted October 13, 2025
- 0
-
思科新路由器|瞄準超大數據中心
隨着人工智能(AI)工作負載增加,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功率,以至空間限制不斷擴大。美國網絡設備生產商思科(Cisco)推出8223路由系統,旨在高效安全地連接數據中心。
- Posted October 13, 2025
- 0
-
紐約梅隆銀行|法務部率先用智能助理
一般人往往認為在歷史悠久的企業,法務部門相對重視合規、審慎保守,對人工智能(AI)這種新技術抱持戒心。然而,擁有超過240年歷史的紐約梅隆銀行(BNY),實際情況恰好相反。
- Posted October 13, 2025
- 0
-
紐約梅隆銀行|BNY自研平台 讓AI滲入各業務 擁近百數碼員工 保留人力作監督
作為擁有逾240年歷史的銀行,紐約梅隆銀行(BNY)一直是全球金融體系的中樞機構。該行近年以開創方式擁抱人工智能(AI),展示了傳統金融巨擘的革新決心。
- Posted October 13,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