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設進階版共享工作間 創科老手複製YC孵化器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羅國明(左)創立孵化器ZEROZONE,協助香港初創成長,並找來Branch8創辦人李鎮成(右)擔任導師。(黃勁璋攝)
有人說美國著名企業孵化器Y Combinator(YC)就是創投界的NBA,有點石成金的能力。初創過來人羅國明有見及此,亦決定在本港仿效YC成立孵化器ZEROZONE,讓初創公司預約一眾創科前輩,進行單對單的深度諮詢。
羅國明開發的企業即時通訊軟件TeamNote,在得到YC「加持」後升價百倍,產品更獲醫管局等大機構採用。
不過,他由美國回港後,感覺有如從天堂返回凡間,皆因香港初創甚少互助互勉,亦缺乏像YC這種規模的創業加速器或孵化器。
港企鮮互助分享
「YC的初創會互相幫忙,當發現一些技術上的突破,會立即開心Share;遇到適合其他初創團隊的投資者,也會願意轉介,不會收起『秘密武器』。」
不少香港初創的創辦人知道羅國明曾晉身YC,紛紛私下請教創業心法,他亦樂意分享,「每星期至少有兩至三間香港Startups上門,我都為此預留20至30分鐘,但他們很多人要求我簽協議保密對話內容。」
羅國明知道這是商業考慮,某程度反映本地初創對分享大計抱有很大戒心,更遑論合作,「文化不會朝夕可改,但總要有人行第一步去做些事。」他決定在香港複製YC模式,更投資約7位數字開設ZEROZONE,把孵化器及共享工作空間結合起來。

ZEROZONE於今天(20日)正式啟用。在訪問當天,裝修工程已近完成。(黃勁璋攝)
導師教路提高存活率
ZEROZONE可謂進階版本的共享工作空間,為初創提供更多不可或缺的元素,例如創業導師(Mentors)。羅國明說,「我看過一個TED Talks,一間初創如果有Mentor指導,3年內的存活率可提高30%至40%。」
本地初創Casetify、jobsDB及OpenRice等公司創辦人,還有一些來自中國內地及新加坡的YC舊生,均已應承擔任ZEROZONE的導師。羅國明透露,一如YC,ZEROZONE設有Office Hour,不同類型的初創可透過平台預約導師,進行一對一或小組諮詢。此外,亦會協助初創配對投資者,並接通全球YC舊生,讓外國初創夥拍港企進軍亞洲。
初創遞交網上申請表後,ZEROZONE團隊會審視每項申請,跟該初創創辦人電話對談約10分鐘,接着邀請對方跟ZEROZONE導師會面。
連串的甄選程序,旨在找出符合ZEROZONE兩大要求的初創:第一是必須跟科技相關,並決心在全球開展業務;第二是願意無私分享。
申請者須放眼全球
「香港不少初創都沒想過,甚至想也不敢想要成為一間怎樣的企業。見到有機會,他們就『做咗先』。」羅國明渴望,投身ZEROZONE的初創,有進軍全世界的遠大目標;在創科高度發達的芬蘭,其成功發展之道,就在於一開始便Aim for Global,「現在香港初創文化,未發展到這階段」。
羅國明以身作則,計劃把ZEROZONE的版圖擴展至廈門、北京及新加坡。他笑言,若YC是初創大學,那麼ZEROZONE可說扮演補習社的角色,協助仍在成長、屬「中學生」階段的本港初創考入YC。
以一間初創平均由兩至三人組成計,ZEROZONE在觀塘的大本營約可容納40至50間公司,日常營運開支(包括租金)會由進駐ZEROZONE的創企分擔,惟細節有待進一步確立。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矽谷培訓印象深 發揚打不死精神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善用CODA 打造可信賴AI助手(黃岳永)
對於人工智能(AI)產生 「幻覺」(hallucination),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這種現象是指AI生成看似合理,實際卻為錯誤的資訊。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零點擊」時代|台媒力拚內容 迎戰「零點擊」
人工智能(AI)搜尋技術逐漸普及,谷歌(Google)旗下AI Overviews等AI工具,讓用戶能直接獲取答案,不再瀏覽原始來源,削弱了媒體流量與廣告收入。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兩用眼鏡|自動對焦眼鏡 遠近景皆看清
隨着全球人口老化,老花眼變得日漸普遍,患近視人數也呈現上升趨勢,處方眼鏡大有市場。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陶瓷分類模型|智能鑑定陶瓷文物 估價98%準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及澳洲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一套結合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的陶瓷文物鑑定框架,能準確辨識作品風格與工藝,並根據歷年拍賣資料預測價格區間,其準確率高達98.91%。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AI編程反而低效?|AI助編程效率反減 耗時多19%
負責任人工智能(AI)模型評估與測試機構(METR)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指AI工具在編程任務中未必能夠提升開發者效率,反而可能增加工作時間。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黃仁勳訪問|防AI搶飯碗 黃仁勳倡創新拓職位 稱輝達晶片隨時受限 解放軍不可能採用
美國科企Anthropic聯席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阿莫迪(Dario Amodei)早前警告,人工智能(AI)將取代半數的初級白領工作,料未來5年內的失業率將飆至20%。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人工智能裁員潮殺到?(方保僑)
近期香港及全球多地接連出現裁員潮,無論是科技巨企、傳統產業,還是本地中小企的員工,皆難以幸免於被裁員的衝擊。
- Posted July 14,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