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駕貨櫃船「起錨」 2020年啟航 環保零排放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貨櫃船將引入自駕技術,只要設定航運路線,即可把貨品送往目的地。(路透圖片)
近日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周明權提出,可以在葵涌貨櫃碼頭加建上蓋直接起樓,預料能提供逾10萬個住宅單位,猶如「空中新市鎮」;不過,碼頭泊位和裝卸區帶來的光害、噪音和空氣污染等問題,仍有待拆解。巧合的是,最近有挪威和日本企業分別研發出「電動自駕貨櫃船」,或有助一次過化解這三大環保難題。
挪威化工企業雅苒國際(YARA International ASA)上周六宣布,將建設一艘電動自駕貨櫃船YARA Birkeland,最快明年起從歐洲啟航。下一個目標是在2020年後實現自動導航,毋須人手遙控運貨。
AI規劃最佳路線
成立於1905年的雅苒國際,總部位於首都奧斯陸,是全球最早生產氮肥的企業之一。為了把年產2100萬噸的化肥銷售到全球150多個國家及地區,該公司將引進人工智能(AI),以規劃最佳的航運路線,確保最安全、最省時及最慳油。
海運成本比空運相宜,缺點是航期較長,船隻燃燒柴油時亦會釋放大量廢氣。彭博資料顯示,航運業的碳排放量佔全球整體2.3%。國際海事組織早前宣布明年起制定新計劃,鼓勵航運業採用低硫燃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除了雅苒國際,作為日本航運企業龍頭之一的商船三井(Mitsui OSK Lines)及日本郵船(Nippon Yusen),近日亦決定跟Japan Marine United等造船商合作,斥資數百億日圓研發自駕貨櫃船,估計2025年前投入使用。

YARA Birkeland配備感應器,讓船隻能自動靠岸。(YARA官方模擬圖片)
海盜問題待解決
日經亞洲評論報道,這些航運公司將建造約250艘智能貨船,彼此分擔成本和專業技術。首艘自駕貨櫃船的導航以至基本操作,將全部自動化,但船上亦會駐守部分船員,以應付洋流轉變、惡劣天氣等突發情況。
為評估自駕船碰撞的風險,日本郵船夥拍挪威船運公司DNV GL,一齊分析船隻的性能數據,冀將每年約2000次海上事故減半。但有評論質疑,若全面推行自駕貨櫃船,可能會出現失蹤、動力不足及遇上海盜等問題,系統安全也有待解決。
綜觀挪威和日本企業提出的方案,「電動自駕貨櫃船」有三大好處。首先是以電力取代燃油作為動力,可望像Tesla電動車般實現「零排放」,不會在入港和泊岸時帶來空氣污染。其次,由於不設燃油引擎,能夠大大降低噪音。第三,借助GPS和AI以實現自動駕駛,意味在航行時毋須開着強力照明燈, 有助減少光害。所以這種貨船若能普及,那麼就算在貨櫃碼頭泊位和裝卸區位置之上架設平台興建住宅,亦可讓居民免受太大干擾。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國泰創新轉型 風暴中起航(湛家揚博士)
2020年,國泰航空(00293)面臨創立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全球邊境封閉,航班停頓,乘客運載量驟降至不足一成,收入亦大幅下滑。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
-
AI指令技巧|對LLM指令愈粗魯 回答更準確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SU)一項研究聲稱,大型語言模型(LLM)表現會受到指令措詞的態度影響,而且愈粗魯及不禮貌的指令,反而可能得到更準確的結果。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
-
AI文章|網上生成文章 多過人類撰寫
美國搜尋引擎改良公司Graphite最近發表報告,評估人工智能(AI)生成文章在網上的普及程度,結果發現其數量已在去年11月超越人手撰寫的文章。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
-
輟學創業|貝索斯:輟學後成功創業屬少數
現時愈來愈多「Z世代」選擇不讀大學而自行創業,甚至有人成為百萬富翁。財經雜誌《財富》報道,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提醒輟學成功的故事未必適合大部分人。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
-
GPT將驗證年齡|12月全面實施 展示情色內容
美企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日前在社交平台X預告,旗下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ChatGPT將於12月全面實施年齡驗證,但同時會真正「把成年用戶當作成年人看待」,容許更多情色內容出現。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
-
AI準備度指數|港企僅2%準備好用AI 低絕全球 思科調查30市場 13%公司已有藍圖
美國網絡設備生產商思科(Cisco)發表2025年度《思科人工智能準備度指數》,調查包括香港在內的全球30個市場、26個產業的8000多位企業領袖。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
-
AI引領無工作烏托邦?(車品覺)
想像未來某一刻,清晨醒來的你毋須急步擠進地鐵,也不必擔心績效指標,而是在晨光中讀書、打太極或陪伴家人──因為你的基本生活需求,已由一筆自動到賬的「全民基本收入」(UBI)埋單,而背後支撐這一切的,是人工智能(AI)創造的財富所承擔。
- Posted October 1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