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火箭小子:中國社會有很多枷鎖
18歲成立探空火箭團隊、20歲自製探空火箭發射成功、21歲創辦全中國第一間民營航天公司、22歲作為行政總裁領導着一群85後博士,1993年出生的胡振宇笑說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別人的愛好可能是看電影、打遊戲等等,我的愛好是造火箭」。
節錄五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Android揭頁版:https://bit.ly/hkejmonthlyandroid
iOS揭頁版:http://bit.ly/hkejmonthlyapp
發展民用火箭技術在歐美並不新鮮,美國民用航天公司SpaceX就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簽訂了16億美元的合約,向太空站進行物資補給,近年也有外國商人出資研究送人上太空旅行的技術。但在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也有幾位年輕的火箭發燒友,做着一個只有國家才敢做的火箭夢。
胡振宇聯合來自香港的清華大學航天博士、密歇根大學航天碩士嚴丞翊及有6年工作經驗的高級機械工程師吳曉飛,在2014年1月創立了翎客航天(Link Space),當年9月即收到超過千萬人民幣投資,公司估值更達到1億。
從批評和阻礙中逃生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在中國做一個不按照正常軌跡成長的人實在很多障礙,我暫時跨過了這些障礙。」父母分別是會計師和大學老師的胡振宇,從小就愛看煙花、玩炸藥,一直是讓家長和老師頭疼的「異類」,家裏、學校都是他做實驗的地方。初中時因為缺乏安全知識,他在調配炸藥時手被滾燙的鋁燒得皮開肉綻,從此被父母嚴厲禁止玩炸藥,「那時父母怕我買炸藥,每天只給2元零用錢,回家還要搜書包,如果有跟實驗有關的東西全都要丟掉」。
高中時因為只對化學有興趣,胡振宇在任何課上都只看化學,「物理老師看見我在物理書上的化學筆記,當着大家的面就把我的書撕了,那一刻我恨死應試教育了。」戲劇性的是,原本想考化學競賽報送大學的胡振宇發揮失常,最終靠網球特長進入大學。於是他開始在網絡上認識同樣興趣的愛好者,自資或以贊助進行實驗。
「現在我理解父母和老師了,中國社會就是有很多以『關心愛護』為名義的保護,但這樣會給有非主流創意、夢想的人套上枷鎖,我很幸運能找到贊助。」胡振宇笑言,現在父母已經全力支持,「他們看到你成功了,很多人認可了,自然也就認可了」。
但社會上的質疑卻沒那麼容易消退,「中國社會很講資歷,其實很多航天器材我們都已經可以製造,但仍有很多客戶以我們資歷太淺為由拒絕,其實什麼是資歷呢?就是混時間嗎?」
他認為,社會的保守還體現在國家對科研技術的保護,翎客團隊成員之一楚龍飛原來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作兩年,參與的都是國家重點航天項目,月薪2萬,「但他從來沒能親眼看見過自己的設計,也不知道同事在設計什麼——這些都是頂尖機密,但一個設計師的夢想不是設計機密,而是設計火箭」!
胡振宇認為,中國政府過於保護所謂國家機密,其實一些過了時的技術完全可以在民間普及,「這才能促進技術提高、造價下降,美國NASA就定期將老舊技術公開」。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摺疊手機配合AI才成絕配(林國誠)
近日,多款旗艦級摺疊手機接連登場,包括Samsung Galaxy Z Fold7、OPPO Find N5、vivo X Fold5及HONOR Magic V5等。
- Posted August 1, 2025
- 0
-
Figure AI|美機械人識揀衫放洗衣機清洗
美國機械人初創Figure AI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愛德考克,在社交平台X分享短片,示範其人形機械人Figure 02在自己家中,把衣物從膠籃放入滾筒洗衣機。
- Posted August 1, 2025
- 0
-
Twilio|港企積極用AI 多享投資回報
人工智能(AI)驅動的互動,旨在預測消費者需求,透過營造個人化的體驗,讓他們感到被理解。
- Posted August 1, 2025
- 0
-
影片生成模型|阿里Wan2.2圖文生成電影級短片
阿里巴巴(09988)推出業界首個「混合專家」(MoE)構架的開源視頻生成模型系列Wan2.2,當中包含文生視頻模型Wan2.2-T2V-A14B、圖生視頻模型Wan2.2-I2V-A14B。
- Posted August 1, 2025
- 0
-
亞馬遜AI投資|亞馬遜購《紐時》內容 年付逾億
美國電商平台亞馬遜與《紐約時報》近日簽訂AI授權協議,這份協議多年的交易費用,據報為每年2000萬至2500萬美元,相當於1.56億至1.95億港元。
- Posted August 1, 2025
- 0
-
虛擬實驗室|「智能科學家」研新冠抗體療法
Meta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伉儷成立的「陳—朱克伯格生物中心」(Chan Zuckerberg Biohub)三藩市實驗室,最近與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成立一間「虛擬實驗室」,由一批人工智能(AI)虛擬科學家組成,模擬真實跨領域科研團隊運作,論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 Posted August 1, 2025
- 0
-
打擊AI淫照|支付商施壓最奏效 斷網站財路 助遏深偽色情內容泛濫
人工智能(AI)生成色情內容日趨泛濫,早前有香港大學學生被指利用網上AI工具,製作同窗、教師色情圖像。
- Posted August 1,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