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類科技專才 速批入境年吸千人 限「兩園」公司申請 議員恐資源錯配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楊偉雄(中)表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是針對本地缺乏的人才,不會搶走本地人的工作機會;旁為卓永興(左)及創新科技署署長蔡淑嫻(右)。(黃勁璋攝)
為配合本港創科發展,港府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以先導方式推行,為期3年,通過大幅簡化申請手續,加快輸入科技人才。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指出,首年可輸入最多1000名科技人才。當局將於本月底安排簡介會,下月起接受申請。
申配額辦簽證最快四星期
按計劃規定,在科技園及數碼港內從事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機械人技術、數據分析、金融科技及材料科學的租戶及培育公司,將可申請輸入專才。每間公司每年最多可取得最多100人的配額,目標審批時間為兩星期內。公司在取得配額後,可向入境處為所需引入的專才申請工作簽證,料另需時兩星期。當局又指出,海外及內地專才的薪酬應與本港類似職位的市場薪酬水平相若。
科技園相信,計劃能加快香港科技人才的滙聚,推動創科產業發展。數碼港指出,計劃有效縮短招聘海外人才所需時間,能促進海外人才與本地業界分享知識及技術,帶動公司聘請本地人才。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認為,計劃只針對兩園區內的企業,或會出現資源錯配。他表示,兩園區內不少為規模較小的初創公司,未必有能力聘請外地人才,擔心只有小部分在園區內的大型企業能受惠。
創科局常任秘書長卓永興指出,由於屬先導計劃,故暫時只針對兩園區的公司。兩園區會就配額申請向當局提供意見,以避免出現濫用情況。他又指出,在計劃運作半年至9個月後會作檢討,包括是否將範圍擴展至園區外的科技公司。
小型初創歡迎惟怕成本高
屬於數碼港培育公司的初創企業Clare.AI,其聯合創辦人何思穎表示,計劃對整體業界發展有利,但初創企業未必有能力聘請海外專才,故該公司現階段未考慮參與計劃。她續說,該公司已有與在外地的電腦工程師合作,但若聘請他們來港,料成本不低。然而她認同目前不易在港聘請科研專才,舉例指該公司從事人工智能範疇中的自然語言處理(NLP),本港僅兩名大學教授研究,故每年只能培訓出少數學生。
金融科技初創WeLab並非兩園區的企業,故未能參與計劃。WeLab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龍沛智稱,理解政府起初希望在較為熟悉的試點推行,期望試點日後能逐步擴大。他提到,該公司亦有申請國內專才來港工作,暫未遇到問題,惟日後若能加快審批程序將是好事。
已表明有意參與計劃的另一數碼港培育公司Find Solution AI,創辦人林苑莉指出,該公司有不少外地員工,未來若能更便捷把他們轉到香港工作,料可增加公司效率及助培訓本地員工。她相信各公司會按其需要選擇是否聘請具備工作經驗的專才,並認為部分持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人士就算沒有工作經驗,但其於大學時進行的研究工作,亦可視為經驗一部分。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港建設綠色融資樞紐迎合國策(車品覺)
筆者一直認為,碳中和是數字化資產的「原生」例子,以大量數據作支撐的碳中和指標,是否會成為未來數字資產交易的核心之一,這個討論最近出現了新的方向。
- Posted August 27, 2025
- 0
-
微軟VibeVoice|生成4人長篇對話
微軟研究院近日在代碼託管平台GitHub發表開源「文字轉語音」(TTS)模型VibeVoice,針對多人長篇對話,能在保持高音質前提下,生成最多4人之間長達90分鐘的對話,並保留自然的語調與情感。
- Posted August 27, 2025
- 0
-
收緊開發者要求|安卓明年起強制開發者驗證
美國科技巨擘谷歌(Google)宣布,將要求安卓(Android)應用程式開發者,強制性身份驗證與應用註冊。
- Posted August 27, 2025
- 0
-
Perplexity Comet Plus|新模式與出版商分成
美國AI搜尋引擎Perplexity,近日介紹新訂閱服務Comet Plus,月費為5美元,容許訂戶訪問「來自一群值得信賴的出版商及記者的優質內容」,並承擔部分費用,旨在「改變AI時代出版商的報酬方式」。
- Posted August 27, 2025
- 0
-
機械人開發套件|輝達「機械人大腦」售價2.7萬起
輝達(Nvidia)推出開發套件及生產模組Jetson AGX Thor,專為物理人工智能(AI)及機械人應用而設計,形容這款晶片為「機械人大腦」。
- Posted August 27, 2025
- 0
-
科企合謀壟斷案|馬斯克控蘋果OpenAI合謀壟斷 批App Store厚此薄彼 要求賠償數百億
億萬富豪馬斯克旗下AI公司xAI,周一透過美國得州北區地方法院,控告蘋果公司及OpenAI兩間科企,共謀以壟斷、反競爭形式打壓其他AI對手。
- Posted August 27, 2025
- 0
-
AI半分鐘複製創業心血(黃岳永)
美國人工智能(AI)科企OpenAI最新的GPT-5模型,推出首日便遭遇多項技術問題,甚至連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也不得不出面解釋。
- Posted August 26,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