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互動教材助SEN學童 (AESIR 陳浩升/黃潤華)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陳浩升(右)強調,如果教材不吸引,學生就沒動機學習;旁為黃潤華。(陳施敏攝)
隨着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大熱,有本地科企利用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技術,針對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開發互動教材,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今次請來AESIR兩位共同創辦人陳浩升及黃潤華,講解其教學方案。
主持:(陳)陳施敏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升)陳浩升 AESIR共同創辦人
(華)黃潤華 AESIR共同創辦人
陳:疫情下教育科技行業有何變化?產品如何幫助SEN學生?
升:疫下面對停課隱憂,學界開始思考如何善用科技協助教學工作。我們在疫情期間接觸學校時,明顯感到對方態度變得更開放。

AESIR的教材主要是針對SEN學童,如患有自閉症、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的幼兒至初小學生。(AESIR網上圖片)
與一般學生相比,SEN學生在認知、行為及情緒等方面差異較大。我們研發的AR、VR及體感遊戲教材,主要是針對需要特殊教育,如患有自閉症、過度活躍症,以及讀寫障礙的幼兒至初小學生。
本港逾40間學校採用
以最新推出的AR圖書《快樂王國》為例,它是專為自閉症幼兒而設的正向心理教材,用家只需以配套的手機程式拍下書中圖像,就會出現相應的聲音導航及3D動畫,協助幼兒認識抽象的情緒概念。此外,體感遊戲《魔法文字大作戰》可訓練學生畫線、拍手等動作,運用到全身肌肉寫字,讓患有讀寫障礙的學生容易加深對文字的記憶。
開發教材時,在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投放不少精力,了解老師的日常教學困難,同時參考大學教授、職業、言語及行為治療師等專家意見。

透過AR等視覺刺激,將抽象情緒立體化,有助小朋友理解。(陳施敏攝)
每套教材推出前都會進行前測及後測,邀請至少25名學生試用。現時有超過40間學校採用,包括特殊及主流學校。
陳:元宇宙概念大熱,學校對新科技關注度有否提高?如何協助學生理解新科技?
華:元宇宙是一個仍在變化的新概念,不少老師未必了解相關內容。我們計劃針對中學生推出NFT(非同質化代幣)課程,把藝術與科技融合,教導學生以JavaScript(p5.js)編程,創作一套專屬並能驗證來源的加密藝術,同時學習如何發行及把自己的NFT上架,培育學生的創意思維;再配合講座分享,協助學生了解NFT。
升:世界變化快,傳統的IT課程只涉及小量編程知識,而現時的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學生需要製作機械人,當中涉及人工智能(AI)、數據分析等技術。作為數碼港教育科技生態圈一分子,有見同行都不想「為tech而tech」,反而希望攜手合作,透過以學生為本的方式,讓他們能真正地應用科技。

將一些傳統訓練遊戲化,既可刺激學生學習動機,亦可節省老師時間。(陳施敏攝)
開拓醫用 惠及哮喘童
陳:本港適齡學生減少,縮班殺校不斷,會否影響公司生意?
升:出生率下降,的確影響一般適齡學童數量,但過去3至4年,SEN學生的數量有8%至10%增長。隨着社會愈來愈關注SEN學生,大家對相關意識有所提高。6歲前為黃金教育時期,及早發現,對學與教以至SEN學生都有好處;家長亦會期望,盡快找到相關配套幫助子女。
每個SEN學童學習進度各異,一對一輔導才是最有效支援,惟資源有限難以實行。我們希望透過科技,把傳統的重複練習遊戲化,節省治療師或老師的時間,讓老師能把更多精力放在針對學生弱點的一對一訓練。

疫情下更多學校,更願意善用電子工具,幫助日常教學工作。(AESIR網上圖片)
業績方面,每年營業額均有10%至20%增長,去年全年營業額約250萬元;現正進行A輪融資,預料3月完成,目標金額是800萬元。除了教育,目前技術亦可應用於醫療領域,例如去年與觀塘基督教聯合醫院合作,推出專為哮喘病童而設的手機程式Asthma Signals,提供AR吸藥示範影片、了解致敏原等小遊戲,程式亦能記錄用戶哮喘情況,協助醫生分析其用藥劑量是否有需要調整。
華:與其說教育科技行業競爭大,倒不如說我們希望個餅愈來愈大,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之餘,亦為行業帶來更多機會。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Prometheus|Meta超級數據中心 明年啟用
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周一(14日)預告,在運算領域投放「數千億美元」,興建多個吉瓦(GW)級叢集(cluster),首座超級數據中心打算明年啟用。
- Posted July 16, 2025
- 0
-
常用AI令人變蠢?|MIT研究受質疑 用者思考量減少 不等於削弱思考力
早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項研究引來廣泛關注,當中聲稱學生在使用ChatGPT寫作過程中,大腦活動明顯下降且記憶力變差。
- Posted July 16, 2025
- 0
-
善用CODA 打造可信賴AI助手(黃岳永)
對於人工智能(AI)產生 「幻覺」(hallucination),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這種現象是指AI生成看似合理,實際卻為錯誤的資訊。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零點擊」時代|台媒力拚內容 迎戰「零點擊」
人工智能(AI)搜尋技術逐漸普及,谷歌(Google)旗下AI Overviews等AI工具,讓用戶能直接獲取答案,不再瀏覽原始來源,削弱了媒體流量與廣告收入。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兩用眼鏡|自動對焦眼鏡 遠近景皆看清
隨着全球人口老化,老花眼變得日漸普遍,患近視人數也呈現上升趨勢,處方眼鏡大有市場。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陶瓷分類模型|智能鑑定陶瓷文物 估價98%準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及澳洲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一套結合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的陶瓷文物鑑定框架,能準確辨識作品風格與工藝,並根據歷年拍賣資料預測價格區間,其準確率高達98.91%。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AI編程反而低效?|AI助編程效率反減 耗時多19%
負責任人工智能(AI)模型評估與測試機構(METR)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指AI工具在編程任務中未必能夠提升開發者效率,反而可能增加工作時間。
- Posted July 1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