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n Musk 風光背後
本文作者Priscilla Chan為Speakers Connect 創辦人,原文刊於作者博客
我們對人和事的理解,總是容易流於片面的。我們所知道的,往往就是一個表象,或者一個結果。一切彷彿理所當然、稀鬆平常。其實,對於那條路是如何走過的,我們一無所知。因此,很喜歡看傳記。雖然,任何的描述,都不一定客觀,但至少,我們還是可以對事情有比較立體的理解。
最近正在讀Tesla的創辦人Elon Musk的傳記。在書本的開頭,作者 Ashlee Vance憶述第一次和Elon 見面的情況,臨道別的時候,Elon問了他一個問題:「Do you think I’m insane?」 一個才40出頭白手興家的億萬富豪,同時創辦了顛覆汽車 / 環保能源業和航天業的Tesla和 SpaceX 兩間公司的科技界明星,到底還是充滿了自我懷疑。
Robert Downey Jr. 飾演的 Iron Man (Tony Stark),是以Elon Musk 為藍本的。現實世界的Elon 成就了不少大事,人生還是無可避免的充滿了挫敗 - 曾經做錯決定、曾經讓人失望、也曾經被同伴離棄。
Elon 在南非長大,父母離異,在學校長期是被欺凌的對象,曾被同學打到半死。為了離開那個令人沮喪的環境,就在18歲的前夕,Elon買了一張單程機票,隻身飛到媽媽的祖家加拿大,到埗後才發覺沒有親戚可以投靠,只有靠做各種艱苦的兼職維生,最後成功考入大學。畢業後先後創立Zip2、X.com和Paypal,亦一再因為年齡、性格和公司策略的問題,被董事局及同事反對成為公司的CEO,甚至趁他放假,策動「叛變」,把他擯於門外。2002年eBay收購了Paypal,Elon 作為PayPal的最大股東,賺取了1.6億美元,他把賺來的資本,向超高難度挑戰,投資在他從年少就有興趣的領域:環保能源業和航天業,先後創辦了民營太空火箭公司SpaceX、電動車公司Tesla Motors 和太陽能發電公司 SolarCity。
從來,航天科技是國家級的事業,民營的火箭發射公司,絕無僅有。SpaceX 的創辦可謂荊棘滿途。Elon 曾在公司創立之初親赴俄羅斯洽談合作,卻慘遭白眼, 無功而還。在美國本土,又因為競爭的緣故,被NASA及其他業界留難。Elon最終決定招摟團隊,進行天方夜譚般的計劃,由零開始,自行研製太空火箭,用Startup的模式來營運SpaceX,期望把火箭發射的成本大幅降低幾陪。研發過程艱巨,經歷了好幾年時間,火箭試射的日期還是一拖再拖,最終在2006年至2008年3次發射失敗,用盡了Elon過億美元的投資,公司財政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幸好在2008年9月,火箭Falcon 1 最終發射成功,SpaceX 逃過破產命運,更成功爭取到NASA及其他的機構合約,生意漸上軌道。
Tesla 如今在各大城市廣受潮人吹捧,大受歡迎。我們有所不知的是,連Elon自己也曾經懷疑Tesla是否能夠成功,畢竟,除了「三大」(GM、Ford和Chrysler),美國自從20年代以來,就沒有再出現過成功的汽車公司。再者,電動車一向給人的印象都是實用為主,難言時尚吸引。Elon從一開始就有不一樣的想法,Tesla要高檔、性感、美觀、先進、實用和快。它的Roadster以蓮花跑車為外型藍本,Model S 和 Model X則分別是有跑車和 SUV外觀和功能的超級電腦。和SpaceX相似, Tesla的研發也是由零開始,從汽車電池、設計、操控組合、充電裝置、銷售渠道,全部自家製一腳踢。因為產品的穩定性及其他問題,Tesla的投產日期一拖再拖。產品研發完成,公司也曾經缺乏資金生產,以應需求,在2008和2013年,Tesla曾經兩度瀕臨破產邊緣,幾經辛苦才渡過難關。
2008年的Elon Musk,表面風光,其實兩間公司都在徘徊於生死邊緣,婚姻破裂, 晚上睡着會因為壓力而尖叫。他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押上,所有關係都用盡,希望有奇蹟發生。很難想像,面對這樣的困境,一個人怎樣還可以保持理智,一步一步的熬過來。奇蹟終於發生,在期限前的幾個小時,新的資金終於到位,Elon 和他的兩間公司逃過一劫。順境逆境,外在因素我們改變不了,可以改變的,只有自己。往往,把自己做到最好,路就行出來了。
我們都崇拜英雄,期望有一個人,知道所有答案,知道每一步應該怎樣走,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對的。然而,強如Elon Musk、Steve Jobs,人生還是充滿了挫敗。成敗得失都試過,經驗多了,人成熟了,步調才慢慢靠譜。每個人,都是在摸着石頭過河,打逆境波不放棄,就有機會贏。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區塊鏈技術為數碼經濟奠基(林國誠)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數碼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應用已超越加密貨幣的範疇,廣泛滲透至供應鏈管理、電子病歷管理、跨境支付及版權保護等多個領域。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善用科技對抗網上假消息(黃岳永)
引發情緒反應的聳動標題,才能吸引讀者關注。因此,要避免受騙或成為散播假消息的幫兇,就需要具備辨別事實與虛構的能力。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AI醫學|化學諾獎團隊用AI 設計抑制蛇毒蛋白質
蛇毒含有複雜的毒素混合物,大部分成份是蛋白質。獲頒2024年化學諾貝爾獎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貝克(David Baker),其團隊以一款人工智能(AI)軟件工具RFdiffusion,設計了全新的蛋白質,聲稱能夠抑制眼鏡蛇的三指毒素(3FTx)。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Microsoft Copilot|加推Copilot Chat 逐條訊息收費
微軟(Microsoft)為企業用戶推出新產品Microsoft 365 Copilot Chat,服務以OpenAI旗下GPT-4o的人工智能(AI)模型為基礎,讓用戶提出與業務相關的問題、建立工作流程自動化或產生圖像等。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OpenAI|美印測試 手機號碼開戶
聊天機械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正於美國及印度測試一項功能,容許新用戶毋須電子郵件,以手提電話號碼註冊新賬戶,惟未計劃推廣至其他地區。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中國發明|極速機械豹 每秒最快跑10米
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究院,聯合鏡識科技有限公司、凱爾達(688255.SH)焊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黑豹2.0」,號稱是全球跑得最快的「四足機械人」。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去中心化社媒崛興 回歸原創內容
隨着短片分享平台TikTok在美國遭封殺在即,Meta放寬旗下應用程式的內容限制,以至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持續改動演算法等,社交媒體世界掀起轉會潮。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